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

来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jiaz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走进了信息时代,人们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信息教学环境下重新认识教学活动,赋予其新的内容,进而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为核心,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尽管各种学术刊物上对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只有少数方法能应用在教学中。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学发展方向从校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从围绕着教师开展的灌输式教育逐步转变成围绕学生开展的主动式教育;从应试教育逐步转变成为素质教育。所以传统教学模式要向着探索、协作、发现、解决问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
  1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观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不但具有呈现知识和辅助教学功能,具有建立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认识的功能,还具有建立数字化教学社区的功能。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提高,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出现明显的变化,下面从媒体观、生态观以及工具观三个方面来分析课堂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一、媒体观。信息技术能够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的平台,是师生间广泛交流的平台,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材料新媒体。
  第二、生态观。现在信息技术逐步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从环境角度还是拟人化角度,信息技术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工具观。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沟通工具,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首先信息技术是交流工具。学生可以运用此工具提高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创造力;也可以运用此工具建立起技术模板,对发表的作品进行编制。其次信息技术是交流工具,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读者、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运用各种方式、媒介将信息传播给大众。再次、信息技术是研究工具。学生可以运用此技术从各种资源内搜索、评价、整合信息;可以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并将成果进行汇报;可以按照某种任务的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和评价,并不断更新技术。最后信息技术是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开发决策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2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设计
  2.1 多媒體教学模式
  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传统教学环境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老师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案,并制作出各种各样的CAI教学课件,运用各种媒体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此媒体既涵盖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涵盖现代化视听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这种方式提高教学的信息量,让教学更加丰富。学生从计算机、老师以及不同媒体处得到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处理和加工后,得到有效的知识。此模式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声形结合、图文并茂,但人机沟通的过程较小、作用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能只限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要依靠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和多样性来调动。多媒体模式是围绕着教师开展的教学模式,学生仍旧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信息,其教学地位没有改变。
  2.2 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网络是较为开放的环境,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也是提高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环境。在此环境下,学生能够在有上网条件的任何环境中,运用计算机得到不同的信息来辅助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能运用网络向老师请教,教师没有直接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而是间接对他们进行辅导。此方式是围绕着学生开展的个别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其特点是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向导,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要自己确定目标、制度计划、选择方法,才能获得一定的学习效果。如果只是浏览,则难以得到良好的成绩。
  2.3 校园网络提供的合作学习模式
  此教学模式是在校园资料库和网络较为完善的前提下,老师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和开展网上教学,在网上批改作业并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他们的学习成绩。学生可以选择分组学习,也可以个别学习,能够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此模式是提倡“合作、探究、主动”的学习模式。教学导引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得知识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建立起校园内部网络,但因为技术和资金等原因,校园网特别缺乏信息资源。在开发多媒体超文本的相关技术方面,没有与网络完善的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与教学间的有机结合与科学利用较为缺乏。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不同教学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只有将三种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高效、理想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在教育领域中运用信息技术,会改变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以及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特征是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将其有序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据相关调查显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建立起较为成熟和科学的模式。当今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还停留在运用CAI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基础阶段,距离信息与教学的完善结合还有一定差距。若想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真正结合,就一定要开发出针对网络教学的平台,尤其是运用Web技术的协作平台,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平台对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会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带来明显的变化。
  (1)信息技术环境让教学形式发生变化。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协作学习、分组讨论、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学生能够运用校园网络论坛开展专题讨论。
  (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方向转变,运用校园网络开展互助、探索式学习,运用现有各种资源建构起完善的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与他为合作的能力。
  (3)信息技术环境下扩展了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将从前静态的教材形式转变成声像具佳、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将CAI教学课件、音像教材上传到校园网中,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进而扩展和丰富原有的书本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4)信息技术环境下转变老师的作用。老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航者。在目前信息技术背景下,老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老师也不要将传授知识当作是主要目的和任务,而要将精力转向怎样制定教学方式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他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创新信息、利用信息、信息交流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等素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结束语
  21世纪民族素质和科学技术竞争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竞争。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课程与信息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过程。设计教学关系到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等一系列问题,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和设计者深入研究,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推动教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青,李雪平.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8).
  [2]谢智勇.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课教学设计[J].电子制作,2014(18).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软件学院,上海 201804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矿井火灾探测器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抗干扰能力,采用逼近能力、分类能力和学习速度等方面优于BP网络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在MATLAB环境下构建火灾探测仿真模型,以温度
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最早形成的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人民更加重视生活环境,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索预防污染的方法,鼓励环保产业的发
基于细观损伤力学开发的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巴西劈裂试样的应力分布特征。利用微机控制试验机进行了煤试样的巴西劈裂试验,对煤巴西劈裂全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进行了研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因此如何紧贴时代的脉搏,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我国广大中职院校从事计算机专业教
针对金岭煤矿采取的瓦斯治理措施———开采保护层,基于该矿井的地勘瓦斯资料,探讨了开采保护层的合理性,介绍了下保护层开采和底板穿层抽放的方法,评价了开采保护层的效果。
针对杜家村矿北翼回风巷大倾角松软厚煤层条件下支护难题,采用了不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进行了无支护、锚杆支护、锚杆+锚索联合支护、锚杆+锚索+W型钢带+高强度塑料网联合支护的
唐山市荣义炼焦制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份,是一家集洗煤、练焦、煤气综合利用为一体的民营企业,2007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焦化行业准入企业,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
【正】众所周知,在平津战役中,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天津是武装解放的,并因此产生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北平方式"和"天津方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天津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也
耦合、内聚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概念。低耦合、高内聚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不同的设计人员对于这个原则的理解不同,其所设计、开发的系统也不尽相同。本文以
期刊
介绍了煤层注水降尘原理,从煤体结构特性、煤层注水运动学和煤层注水润湿理论等3个方面评述了煤层注水理论研究的国内外现状,采用双重孔隙介质理论及模型来描述煤体的裂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