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历是他心中之痛
蒋介石在弱冠时曾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后因不守堂规而被除名,他为挽回影响而东渡日本求学。由于某些原因,他未能进入日本士官学校深造,而就读于日本陆军振武学校,接受军士教育程度的训练。这件事一直使他心中不快。
1928年7月,复出不久的蒋介石以总司令的名义驻节北平。他派人到米市胡同南兵马司,和士官学生总会的总召集人刘宗纪接洽,以蒋氏为日本士官第六期毕业生的名义捐款5万元,作为同学会的经费。当时有些人向刘宗纪质问:从哪里冒出这么个有钱同窗?刘宗纪说:“我们活动经费短缺,有人捐巨款还不好吗,何必深究呢?”
后来,李宗仁对此评价道:“英雄不问出身,蒋先生实在是多此一举。”
向孙中山隐瞒密信铸大错
蒋介石是个很自负的人,他在一生中很少检讨自己。但有一次他却发自肺腑地向孙中山作检讨,虽然蒋介石最终得到了孙中山的谅解,但他却始终不能原谅自己。当年这事发生后,孙中山也痛定思痛,发自肺腑地当着蒋介石的面反省自己,并与蒋约定: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这是件什么样处置严重失当的经国大事,让孙中山和蒋介石都刻骨铭心呢?
1918年5月,历时10个多月的护法战争失败后,孙中山只得把统一中国、实现三民主义的希望寄托在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身上。然而,当时陈炯明正暗中和湖南水陆军总司令赵恒惕勾结,一旦时机成熟即公开结成“陈赵联盟”,软禁或架空孙中山,实行“联省自治”,称雄一方。
谁知,赵恒惕在1921年8月间致陈炯明的一封密信被时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官的蒋介石截获。蒋介石为了显示自己有超人的洞察力,在晋见孙中山时竟隐瞒了此事,故作先见之明地对孙中山说,陈炯明乃心怀叵测之辈,应尽早设法削弱、解除其兵权。蒋介石暗忖,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但孙中山并没重视他的意见。仍将留守广东大本营的重任交给了陈炯明。陈炯明因此而赢得了时机,顺利地于1922年6月公开发动武装叛乱,致使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战争归于失败。
晚年被黄庭坚的《清明》诗打动
1969年9月16日那场车祸后,蒋介石的健康每况愈下。1975年清明节前几天,住在台北荣民医院的蒋介石突然显得精神很好。当时,精神不错的蒋介石为了应景,请护士罗小姐念几首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给他听。当罗小姐念到黄庭坚所写《清明》诗的最后两句“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时,蒋介石为之动容。罗小姐后来找来译本,她才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不论你是圣贤高官还是庸夫俗子,当其生命终结后,都是一个长满荒草的小坟堆。
据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在一次与张学良谈话时说,蒋介石在临终前几天曾说,1969年9月16日那场车祸使他少活20年。而如果他早一点读到黄庭坚的那首《清明》,必将有助于他悟出人生三味,而悟出人生三味之后必能大悟大徹,将人生观升华到看破红尘彻底“觉悟”之至高无上、至虚至空之境界,此境界有助于颐养天年。
(摘自《钟山风雨》)
蒋介石在弱冠时曾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后因不守堂规而被除名,他为挽回影响而东渡日本求学。由于某些原因,他未能进入日本士官学校深造,而就读于日本陆军振武学校,接受军士教育程度的训练。这件事一直使他心中不快。
1928年7月,复出不久的蒋介石以总司令的名义驻节北平。他派人到米市胡同南兵马司,和士官学生总会的总召集人刘宗纪接洽,以蒋氏为日本士官第六期毕业生的名义捐款5万元,作为同学会的经费。当时有些人向刘宗纪质问:从哪里冒出这么个有钱同窗?刘宗纪说:“我们活动经费短缺,有人捐巨款还不好吗,何必深究呢?”
后来,李宗仁对此评价道:“英雄不问出身,蒋先生实在是多此一举。”
向孙中山隐瞒密信铸大错
蒋介石是个很自负的人,他在一生中很少检讨自己。但有一次他却发自肺腑地向孙中山作检讨,虽然蒋介石最终得到了孙中山的谅解,但他却始终不能原谅自己。当年这事发生后,孙中山也痛定思痛,发自肺腑地当着蒋介石的面反省自己,并与蒋约定: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这是件什么样处置严重失当的经国大事,让孙中山和蒋介石都刻骨铭心呢?
1918年5月,历时10个多月的护法战争失败后,孙中山只得把统一中国、实现三民主义的希望寄托在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身上。然而,当时陈炯明正暗中和湖南水陆军总司令赵恒惕勾结,一旦时机成熟即公开结成“陈赵联盟”,软禁或架空孙中山,实行“联省自治”,称雄一方。
谁知,赵恒惕在1921年8月间致陈炯明的一封密信被时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官的蒋介石截获。蒋介石为了显示自己有超人的洞察力,在晋见孙中山时竟隐瞒了此事,故作先见之明地对孙中山说,陈炯明乃心怀叵测之辈,应尽早设法削弱、解除其兵权。蒋介石暗忖,他的“远见卓识”肯定能得到孙中山的赏识。但孙中山并没重视他的意见。仍将留守广东大本营的重任交给了陈炯明。陈炯明因此而赢得了时机,顺利地于1922年6月公开发动武装叛乱,致使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战争归于失败。
晚年被黄庭坚的《清明》诗打动
1969年9月16日那场车祸后,蒋介石的健康每况愈下。1975年清明节前几天,住在台北荣民医院的蒋介石突然显得精神很好。当时,精神不错的蒋介石为了应景,请护士罗小姐念几首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给他听。当罗小姐念到黄庭坚所写《清明》诗的最后两句“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时,蒋介石为之动容。罗小姐后来找来译本,她才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不论你是圣贤高官还是庸夫俗子,当其生命终结后,都是一个长满荒草的小坟堆。
据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在一次与张学良谈话时说,蒋介石在临终前几天曾说,1969年9月16日那场车祸使他少活20年。而如果他早一点读到黄庭坚的那首《清明》,必将有助于他悟出人生三味,而悟出人生三味之后必能大悟大徹,将人生观升华到看破红尘彻底“觉悟”之至高无上、至虚至空之境界,此境界有助于颐养天年。
(摘自《钟山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