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x1988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文阅读在高中语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代文教学过程中,却是实效性较低的一类题型,是学生不容易获得高分的主要题型之一。
  一篇现代文,从字词句到段篇章,从人物形象到思想感情,从文本内容到艺术手法,值得学生学习的实在太多。对于这些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步骤,高中学生掌握得都很好,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我只从两种常见文体入手,谈谈自己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首先要说的是一直让我们魂牵梦绕,为它痴,为它狂,为它哐哐直撞墙的散文阅读。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高中三年级,我们的学生一直不间断的在进行着散文阅读的训练和考试,但是令老师们无奈的是,我们的学生在散文阅读题上的得分永远像提不起的刘阿斗。而且坊间流传着一些这样的例子,北大当代文学教授高考阅读题18分只得了2分,文章原作者做阅读题只能得3、4分等等。
  因为以上种种就让高考语文变得十分“扑朔迷离,不可理喻”。
  其实散文阅读题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一切阅读都是从文本出发的,高中生基本都能理解字面意思。根据字面意思,产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都应该是个性化的,给出的答案也就是个性化的。
  但是,既然高考是个公平公正的选拔平台,那么,给阅读题评分时,就不可能张三李四答案完全不同,我觉得张三的有理就给张三分,觉得李四有理就给李四分。如果得分完全取决于阅卷老师的主观感受,那高考也就不那么公平公正了。
  所以,高考的现代文阅读一定会有个相对集中、认可度高的标准答案。
  从北大教授到文章原作者,再到我们的学生,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做散文阅读题时,你“想的有多深,伤的就有多深 ”。
  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标准答案绝不可能是个性化极强的深层含义,而应该是能够集中大多数人的浅层含义。
  我觉得,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文本解读的深浅度就尤为重要。
  从高考散文阅读设置的问题来看,基本都集中在结构作用、写作手法、中心思想等浅层问题上。因为这样的问题更容易在答案上得到共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有意引导学生向这几方面解读便足够了。
  再说另一种文体——小说。
  说到小说,与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相比,无疑是学生的最爱。因为小说有故事情节,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但是说到小说阅读题,我们的学生也永远是像雾像雨又像风,说白了,几乎靠“蒙”。真是“小说虐我千百遍,我待小說如初恋”。
  小说阅读题得不到高分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我想从小说的定义说起。
  所谓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常常把关注点过度的放在了故事情节上。往往一篇小说读下来,内心跌宕起伏,情节历历在目,却完全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思考。
  而小说阅读题却恰恰考察的是后面这三个要点。
  原因何在?
  我以为,这与我们教师过度关注文言文教学而忽略小说类文本教学有很大关系。一篇文言文,教师会拿出三四节课甚至一周的时间来掰开了揉碎了的讲解,导致留给现代文课文的时间少得可怜,何谈深度阅读呢。
  所以,学生即使喜欢阅读,也不懂得如何阅读,不知道那些名著到底好在哪里,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觉得好的小说别人却把它称为“垃圾”。
  为了应对高考,教师开始有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但是在答题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学生给出的答案总是片面单一的。
  长久以来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导向,很大程度导致了我们学生在答题时的片面性。
  就拿人物形象分析这一题型来说,学生很少能把一个人物分析的全面。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往往非好即坏,张三是好人,李四是坏人。不仅是学生,我们教师也常常这样评价学生,张三学习认真,是好学生,李四上课睡觉,是坏学生。长此以往,每个人都形成了固定的评价习惯。
  所以,在学生眼里,小说中的人物也都是扁平的,要么好要么坏,如果善良,那就应该学习成绩好;如果淘气,就不应该乐于助人。
  而现实中、一部优秀的小说中,人物往往都是圆形人物,是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优点的,比如项羽,比如猪八戒。
  基于以上,我想,阅读量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会读书,读好书——可能更为迫切。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课堂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在高中时期的学习过程之中,政治学科有着其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其价值不仅在于高考要考,学生必须学,而是在于这一门学科背后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在政治这一门课的学习之中,给我们带来的不单是知识的收获,还将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下怎样更好的生活,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政治
【内容摘要】将声势律动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来感知音乐节奏,营造更加活跃的音乐氛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取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本文就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析,分析了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并提出了有效的运用对策,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全面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声势律动初中音乐教学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
认识小月的那一年,我正承受着男友安出国后的寂寞与空虚的煎熬。这个勤奋而特别的女孩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充实。  我依然记得那个午后,阳光慵懒地在地板上洒满了光斑。小月梳着夸张的碎丝发,提着一袋她写的文章站在地板中央。我说,坐下喝口茶吧。她没听到似的,取出袋里的一张报纸,慢慢地打开。  她指着报纸说,我找文老师整整一年了。她喜欢称我为文老师,我有些感动。  她还是不肯坐下,仿佛这周折的寻找让她感到委屈。我
【内容摘要】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改变语文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文章就此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创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晦涩、难懂,且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并积极应用新方法、新手段,改革文言
新课改理念下,中职数学课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服务,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方法的影响,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没有真正体现“够用、实用”的原则,在专业实训中用到数学知识时学生困难重重,为此,教学中积极探索应用信息化使数学知识与数控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科学引领学生把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迁移到数学学习中,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思维,从根本上提高课
【内容摘要】体育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与其他文化课教学相比更需要一定的组织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上好一节课仅靠教师一个人去组织安排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体育骨干  引言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与其他文化课教学相比更需要一定的组织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上好一节课仅靠教师一个人去组织安排
爱情里,再相爱的两个人,也总是有所不同,这不同可能是显性的生理年龄的差别,也可能是隐性的心理年龄的差异,于是,就有了姐弟恋和兄妹恋的存在。爱上了,总不能等到他或者她长大之后再相恋吧,所以,如何调试爱情里的“年龄差”就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    看起来很美,恋起来很累  发言人:安琪(女,36)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发言人:樱桃(女,24岁)  他是我的高中老师,爱上他的时候,把一切
【内容摘要】语文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文字是组成语言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使用与语文有关的知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文化素养提升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教育部门要求教学改革向着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向创新教学模式,本文就新课改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做出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提高效率 思考方向 教学策略  常规课堂单一的教学模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时代下,化学课堂逐渐的受到各大学校的重视。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远比记忆力重要得多。所以教师应该顺应新时代的课改要求,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到首要位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搜集和整理,切实可行的体会到化学课堂的乐趣。而且我们教师只有不断配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强自身对化学的理解和重视,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接下来本人根据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对当
浪漫邂逅,白领妹妹遭遇完美爱情     2003年,张渺渺从某科技大学财经专业毕业后,凭着自己良好的学习成绩和姣好的容貌很快就在武汉一家涉外企业谋到了一份会计的工作。进入公司后,她埋头苦干,终于在2005年初荣升为公司的财务副总监,步入了外企白领的行列。   张渺渺个性稳重,是那种喜欢安静的女孩,最大的爱好就是在网上与人聊天。2005年1月的一天,张渺渺在查询一份和计算机软件有关的资料时,进入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