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计算教学中有效创设情境不仅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而且能引发师生的有效互动,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师对创设学习情境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全面,使得学习情境的创设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窄化了计算教学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有效创设情境 有效交往 主动建构
数学计算对儿童来说是抽象的、概括的、严密的,而儿童的世界却总是形象、具体、生动的。怎样在抽象严密的数学计算与形象生动的儿童世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支点,让计算走进儿童的世界,让儿童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新课标倡导在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也是数学计算教学所应追求的。如果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创设情境,让儿童从生活常识中、从生活经验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就能使数学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儿童在数学化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算理建构算法,更能引发有效的课堂交往,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这也是数学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体现。下面就计算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师生有效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算理形成算法,谈谈一些看法。
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创设
课堂扫描: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第一课时课堂教学片段:(师出示图片情境)观察要求:仔细观察,提出一个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生:“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师:“用什么方法解决?”生列出算式:9+4/(4+9)(此时许多学生都嚷嚷着说一共有13个桃)师:“大家不仅能正确列出算式,而且还把结果都算出来了。那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是13的呢?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生1:“我是数出来的。”生2:“我是这样想的:10+3=13,9+4中,9比10少1,4比5多1,所以9+4也等于13。”生3:“我不是数的,我是画出来的。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面,盒子里的桃刚好10个,盒子外还剩3个,以前我们学过十加几就等于十几,所以我很快算出10+3就等于13。”教师接着学生3的话追问:“你为什么只拿盒子外的一个桃放到盒子里去,而不拿2个3个呢?”生3:“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了,只要再拿一个就刚好是10个桃。”教师有效引导全班学生从各自的分散思考转向把思维关注点放在“凑十”这一方法上,整个过程自然顺畅又水到渠成。
在计算教学中有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计算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尝试新的计算,才有可能在主动尝试后产生许多新的、原生态的、多样化的算法。本节课学生对“小猴算桃”这一情境无疑是感兴趣的,学生主动调用以前的学习经验产生了许多的算法。这些算法不仅是学生主动思考的体现,也是形成师生有效互动、促进教学自然生成的助推器。因此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了原生态的、多样化的主动尝试。
二、引發师生有效互动的情境创设
当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尝试产生了许多多样化的算法后,教师应具有资源开发的意识与能力,敏锐地捕捉有教学意义的资源,合理利用多样化的算法,通过算法的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与新算法密切相关的算法,并体验其合理性。
还是分析上面的案例,本节课教师选择了三种比较典型的算法,学生1的想法是属于动作认知水平,显然没有凑十的数学思想,但他在交流碰撞中必然会发现别的同学凑十的算法是优于自己原先的算法,就会自觉接纳这一算法,体现了学生的真实发展过程。学生2的想法尽管是属较高的符号认知的水平,但同样没有凑十的数学思想,经过碰撞交流,他会从凑十的思想角度重新认识原先的算法。这一重新建构的过程就是有效课堂生生交往,也是学生真实发展的过程。学生3的想法尽管体现了凑十的数学思想,但它是混沌的,同时他的认知水平是属图形认知水平的,经过教师的追问、引导,使得他理清了凑十的数学思想。正是由于教师敏锐捕捉有教学意义的资源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交流,才生成有效的课堂交往,实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的情境创设
课堂扫描: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肯德基吗?”生:“(异常兴奋)喜欢!”师:“有20个小朋友去肯德基聚会,买20个冰激凌,每个3元,一共多少元?怎么列算式?”(生列出算式:20×3。)师:“想想20×3等于多少呢?”生:“60。”师:“为什么等于60呢?”(生难以表达,师替代讲解。)
上述案例中的教师没有采用教材上的“大象搬运大头”的情境,而采用了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肯德基购物”的情境展开教学,尽管一开始学生表现出了较兴奋的状态,但一旦涉及核心的算法、算理问题时,学生又难以回答了,因此这样的情境创设,其作用仅仅体现了引起学生暂时的感知兴趣、引出计算的需求、列出乘法算式的作用而已。有效的情境创设应体现生活信息与数学信息的完美融合,其中的生活信息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引起学生意义的兴趣;数学信息必须能帮助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建构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有效的创设情境必须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唤起相关的经验,让经验与新知之间沟通起来,使经验成为学习的生长点,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有效的情境创设必须能引发认知冲突,在冲突中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实现所有个体的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同时也形成同伴之间积极的互动交往;有效的情境创设还必须能帮助学习从数学的视野开展学习活动,让课堂交往从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模型。
关键词 有效创设情境 有效交往 主动建构
数学计算对儿童来说是抽象的、概括的、严密的,而儿童的世界却总是形象、具体、生动的。怎样在抽象严密的数学计算与形象生动的儿童世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支点,让计算走进儿童的世界,让儿童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新课标倡导在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也是数学计算教学所应追求的。如果教师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创设情境,让儿童从生活常识中、从生活经验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就能使数学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儿童在数学化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算理建构算法,更能引发有效的课堂交往,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这也是数学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体现。下面就计算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师生有效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算理形成算法,谈谈一些看法。
一、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创设
课堂扫描: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第一课时课堂教学片段:(师出示图片情境)观察要求:仔细观察,提出一个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生:“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师:“用什么方法解决?”生列出算式:9+4/(4+9)(此时许多学生都嚷嚷着说一共有13个桃)师:“大家不仅能正确列出算式,而且还把结果都算出来了。那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是13的呢?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生1:“我是数出来的。”生2:“我是这样想的:10+3=13,9+4中,9比10少1,4比5多1,所以9+4也等于13。”生3:“我不是数的,我是画出来的。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面,盒子里的桃刚好10个,盒子外还剩3个,以前我们学过十加几就等于十几,所以我很快算出10+3就等于13。”教师接着学生3的话追问:“你为什么只拿盒子外的一个桃放到盒子里去,而不拿2个3个呢?”生3:“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了,只要再拿一个就刚好是10个桃。”教师有效引导全班学生从各自的分散思考转向把思维关注点放在“凑十”这一方法上,整个过程自然顺畅又水到渠成。
在计算教学中有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计算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尝试新的计算,才有可能在主动尝试后产生许多新的、原生态的、多样化的算法。本节课学生对“小猴算桃”这一情境无疑是感兴趣的,学生主动调用以前的学习经验产生了许多的算法。这些算法不仅是学生主动思考的体现,也是形成师生有效互动、促进教学自然生成的助推器。因此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了原生态的、多样化的主动尝试。
二、引發师生有效互动的情境创设
当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尝试产生了许多多样化的算法后,教师应具有资源开发的意识与能力,敏锐地捕捉有教学意义的资源,合理利用多样化的算法,通过算法的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与新算法密切相关的算法,并体验其合理性。
还是分析上面的案例,本节课教师选择了三种比较典型的算法,学生1的想法是属于动作认知水平,显然没有凑十的数学思想,但他在交流碰撞中必然会发现别的同学凑十的算法是优于自己原先的算法,就会自觉接纳这一算法,体现了学生的真实发展过程。学生2的想法尽管是属较高的符号认知的水平,但同样没有凑十的数学思想,经过碰撞交流,他会从凑十的思想角度重新认识原先的算法。这一重新建构的过程就是有效课堂生生交往,也是学生真实发展的过程。学生3的想法尽管体现了凑十的数学思想,但它是混沌的,同时他的认知水平是属图形认知水平的,经过教师的追问、引导,使得他理清了凑十的数学思想。正是由于教师敏锐捕捉有教学意义的资源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交流,才生成有效的课堂交往,实现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的情境创设
课堂扫描: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肯德基吗?”生:“(异常兴奋)喜欢!”师:“有20个小朋友去肯德基聚会,买20个冰激凌,每个3元,一共多少元?怎么列算式?”(生列出算式:20×3。)师:“想想20×3等于多少呢?”生:“60。”师:“为什么等于60呢?”(生难以表达,师替代讲解。)
上述案例中的教师没有采用教材上的“大象搬运大头”的情境,而采用了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肯德基购物”的情境展开教学,尽管一开始学生表现出了较兴奋的状态,但一旦涉及核心的算法、算理问题时,学生又难以回答了,因此这样的情境创设,其作用仅仅体现了引起学生暂时的感知兴趣、引出计算的需求、列出乘法算式的作用而已。有效的情境创设应体现生活信息与数学信息的完美融合,其中的生活信息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引起学生意义的兴趣;数学信息必须能帮助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建构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有效的创设情境必须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唤起相关的经验,让经验与新知之间沟通起来,使经验成为学习的生长点,成为有效的学习资源;有效的情境创设必须能引发认知冲突,在冲突中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实现所有个体的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同时也形成同伴之间积极的互动交往;有效的情境创设还必须能帮助学习从数学的视野开展学习活动,让课堂交往从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