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归根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出生在富商家庭,祖辈自清末在北京行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支援大西北之前,一直是北京市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她说,她学的是财会专业,这是她们那代女生心目中的神圣殿堂。但现实与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她最终因为家庭原因去了大西北。
  为了能够留京,我听她的话,初中毕业以考试第一的成绩考到郑州测绘技校。谁知毕业前学校忽然宣布,外地生一律要回原籍。慌乱之下,她把我过继给膝下无子的二叔王途新,我才留在了北京。这件事是母亲毕生的痛,痛彻骨髓的痛。从那时起,母亲很内疚,因为内疚,她断定我必然也怨恨她,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她,所以她把我设定成了她的一个假想敌。可我不能因此而记恨母亲,至少表面上我不能与母亲计较。毕竟我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看法的人,想要事事都做到更加完美。就像她常对我和老大王追梦说:“孝顺,要孝,更要顺。”中专毕业后,我上了专升本,遇到了同样从事测绘工作的小马,我们组成了一个最让人羡慕的家庭。
  母亲是个勤快的女人,买菜、做饭、打扫……什么都做得井井有条。但是她很爱唠叨,也总是抱怨。我不喜欢她的唠叨,我的观点是,如果你做了,就不要抱怨,如果抱怨了,就不要做。但是没办法,母亲就是这样的性格,像是她给自己设了个圈套,跳下去,踩到这些地雷,爆炸,有点自编自导自演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就是胡思乱想。母亲的胡思乱想是以一个全方位立体旋转的模式展开的,毫无规律可循,有时也有让我非常难过的时候。我刚工作那年,我问她为什么爱王追梦超过爱我?她回答说,因为你很自私,对别人很刻薄。我很惊讶!我一直在问,我怎么自私了,我怎么自私了?她说,如果将来我和你们住在一起,你一定不会善待我。
  怎么会呢?母亲的想法让我很费解,我生气地解释道:即使是这样,也因为你平时是这样教我的!当时,我太年轻,太傲慢,我的话太露骨,太尴尬,也不让自己好受。这件事让我着实伤心了一阵。
  一次,母亲干体力活把腰扭伤了,找中医大夫按摩过一阵儿,不见好。衣服里满是膏药的味道。我建议她雇一个保姆,她说不用,还说我娇气。其实,我没那么娇气,我只是心疼她。我自己在家里随便煮碗面,下几个速冻水饺,就能有效对付一顿饭,但是母亲生病,我想让她吃的有营养一点。
  我知道母亲在生我的气,为什么生气,我再清楚不过。因为昨天我送给二叔一件羊绒衫,我本想着给母亲也买一件,可母亲一米五八的个子,肩窄腰细,连最小号的S码也偏大,没有她能穿的尺码。二叔不知其中缘由,告诉了母亲,本意是打个招呼,道一声谢!却因此导致母亲生气,这还是有点麻烦的。
  骨子里我和母亲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那年,母亲从西北调回北京,当时没有房子住,租了郊区农民的一间八平方米的平房,母亲每天早晨五点半起来就要为房东扫院子。一天,老大追梦谈的女朋友和房东家的闺女吵架了,房东给母亲一周时间,逼母亲搬家,母亲当时走投无路,一个人走到玲珑塔下默默地流泪。恰逢母亲原单位的领导进京开会,看着母亲租的那间简陋的平房说:咱回原单位吧,别委屈自己了,母亲咬了咬嘴唇,没有吭声。但是当拿到回京的调令在分局审批户口时,我能感觉到她回京后的兴奋,她回忆说,整个人是木的,如果不是我抓住她的胳膊,她会一屁股摔在地上。在分局户口大厅填进京表格时,她手抖得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歪八扭,那种心情,不是身在其中的人绝对体会不到。当时,母亲把北京身份证放到月票夹里,挂在胸前兴奋得眼里放光的样子!让旁人感觉那不是梦,她一定以为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但我知道。虽然我还年轻,但我真的知道。就像从小到大,我贴在學生写字台前的那些小纸条,“我要回京,不想自己一辈子留在这里,就必须不断努力”这些幼稚的话,像一道道鞭子,抽在我的背上,然后是夜以继日地努力,朝着我心中的方向前进——这与母亲的方向是一致的,这点对于我们都是心知肚明。许多人对此不解,说你三年后再考北京的大学,不是跟我们一样?他们不知道,三年太长,充满了不确定性,母亲无力承担风险。我知道,只有太在乎一样东西,才会变得如此胆小。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想自己到最后,会以那样的方式留在了北京。母亲曾多次在家庭聚会上当众洒泪说:“如果没有二叔王途新,我就一辈子对不起这小儿子了。”我只能通过不断地对她说,没关系,没关系,我不在乎,一点也不在乎。
  母亲已经做好了以我和追梦的家为“落脚点”的准备,可她赶在离休前调回了北京的一所高中任教。据说母亲工作之前有一次试讲,凭着自己渊博的知识与优雅不凡的台风,让台下的人完全折服。因此,母亲在系统内是有一些名气的,单位的人一提起母亲都竖大拇指,称赞她是很能干的女强人!
  “一家人争取在北京团聚。”这就是她在火车站为我送行时所说的话。一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却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像饱蘸墨水的笔,最初没有想到,落在纸上是胜过千言万语。纸上写着——叶落归根。
  母亲1984年离休,2017年5月20日去世,安葬在北京西山的一处公益墓地。
  (责任编辑 蔡慧玥)
其他文献
我的办公桌对面新招进一位女大学生。这对我这个单身汉来说,无疑是沙漠中饥渴的跋涉者遇到了绿洲。尤其是她那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好像是从童话中翩然走来的仙子似的,不由得令我怦然心动!一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慕之情,悄然在我心中升起。我感到她就是我“梦里寻她三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她”了。  为了引起她的关注,赢得她的芳心,我要很好地抓住这个“近水楼台先
期刊
来自哪里?小精灵!  为何每天快乐地  翘首于厨房潮湿的窗台  叽咕……叽咕……  在这静静的港湾  微风在耳语  你读懂了天空、竹林  还在遥望什么?  忽然间,一阵鸟鸣汇聚而来  悠的,一道弧线划过  消失在高楼之间的悬崖  做一个游者,把誓约  交给天空  在每一次滑翔时,深情地  俯瞰大地……  一棵树  晨风爬上山岗  又緩缓飘向小溪  这让一棵树的心情  湿漉漉的  从此,失去深秋的萧
期刊
我感觉在梦中,怎么又会是下雨了呢?刚刚我推开窗户,望见窗外那一座座高耸的楼房正五颜六色地闪烁出时髦而繁华的灯光。望见挂在天边弯弯的月亮放出疲惫的光芒,还有那满天星星在眨着困乏的眼睛,不时有悠悠的晚风从窗外飘来,多美的夜景啊!真令人陶醉!我忘记了一天的疲乏,不觉眼皮打架,两眼迷糊,书也看不下去了。可这雨,你听那窗外就传来哗哗的雨声!啊啊!我眯着眼睛,拖着倦怠发困的身子艰难地站起来。真是的,夏天雨无常
期刊
七仙女,是中国民间神话中七位女神的总称。关于董永的传说遍布于全国各地,可谓家喻户晓。但广西上林县塘红乡龙祥村顺良庄有一个七仙亭,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听说当年看见七仙女下凡并建亭祭祀的村民尚还健在,为了挖掘民间文化题材,笔者近日饶有兴趣地游览了七仙亭,亲自聆听当年七仙女下凡顺良庄可安山的故事……  塘红乡顺良庄位于广西上林县最北部,几乎与忻城县域接壤,村子坐落在大明山脉向北绵延的小土山峦围成的小小盆地
期刊
汾江中路43号,是我谋生的单位。每天,我都会骑着单车,把这个地方与家连成一线,也就是俗语所说的“两点一线”。上班,回家,差不多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43号旁边,是一个做整容的机构,差不多每一天,门口都停满了各种靓车。比较常见的是宝马、保时捷,少有奔驰。有经验的人说,大凡往美容院对自己下手的,一般都是不满现状的年轻人,他们时尚、青春,而且不差钱,这个群体对宝马或保时捷的认同度高,而开奔驰的人,一般来
期刊
“抓贼啊,抓贼!”  来回两千多公里,我将长途汽车开回总站,刚下车走出来,就听见有个“高跟鞋”在候票大厅边追边喊。有个五十多岁的警察冲出来,追了几十米,将贼扑倒在地。没想到那贼身手也不简单,挣扎几下之后,竟然挣脱警察,往我这个方向跑过来。待贼靠近,我见旁边有个拉杆箱,便迅即踢了一脚,拉杆箱向贼快速滑去。贼抬腿跳过,后面追来的警察来不及躲闪,被拉杆箱绊倒了。我懊恼不已,警察会不会认为我是故意的?会不
期刊
冬季的精灵,我想就是霜雪。  雪的舞台多在北方。说要下雪,就爽快地下起来。雪花漫天卷地落下,烟一样轻,柳一样柔,不紧不慢地从银灰的天空悠悠地飘下,像满天白色的蝴蝶在迎风飘舞。檐边上挂满了水晶般的小水钉,给屋檐镶上了一道玲珑的花边。一棵棵小松树上挂满了白色的雪球,微风吹过,树枝一颤一颤的,仿佛在向我们点头问好。本来已经叶枯花落的各种野花,这时候又穿上翩翩“水晶衣”。正如古人所说:“今日登高不见山,乾
期刊
一  “哥呀,时间不早了,咱快上山吧。”  这是一栋东西排间向南开门的三间古老的草房。早饭后,大强和小强在西间炕边嬉闹了一会儿,然后各自取自己喜爱的玩具玩。小强看了看已爬上旧式窗棂东边一扁指宽的黄白色阳光,心里想着娘亲布置给他们的拾草任务,开始着急起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农民们的生活水准还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家家户户不但吃的不充足,因电源和电器都缺乏,某些县社连烧火柴都不够用。刘家谷这个仅有
期刊
(一)  陆言背着包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没有预料到半个小时后会遇见自己的宿命——陈七安。  半小时前,陆言刚取回自己摄影的底片,顺便帮沈玉取了钱,正当往回走的时候,忽然一个毛头小贼抢了她的包就跑。陆言当天穿着新买的高跟鞋怎么都追不上,但是包里有她重要的底片。她就开始不顾形象地喊“抓小偷啊!”旁边人都是冷眼旁观,没有人帮助她。陆言沮丧地望着小偷消失在街角,想着自己重要的底片,抹着眼泪默默地往回走。这时
期刊
王开岭在《人生树下》中写道:“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里提到的老鸹,我是熟悉的。  老鸹,一种乡间最为常见的鸟类,其鸣嘶哑难听,浑身炭黑,故而被认为是不祥之鸟——至少在我的故乡如此。日暮黄昏之时,枯树高枝上总有几只老鸹“呱——呱——”地嘶叫,老人听到就要咒骂几句,乡间俗言道:“老鸹叫三叫,祸事马上到”,老年人是忌讳的。老舍先生有一篇《都市精灵》,里面也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