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句子修改专项指导与练习

来源 :新校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只重视词语而忽略句式,殊不知凡是在语言上有点功力的作者则无不在句式上注意经营并有所擅长。我们写文章时既要“炼字”也要“炼句”,这样才能让作文语言更富韵味和情调。
  下面是一个在语法上并无毛病但却不注意句式选择的句子: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名城无锡,我是在北方长大的,多少年来我的梦想就是能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判断句,雷同而缺少变化的句式使整个语句显得平板乏味。如果把它改为:
  在北方长大的我,常在心里惦记着江南的名城无锡,因为那里是我的老家。不知哪一天才能回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样一改,意思还是原来的意思,但由于句式的灵活多变,就把思念老家的感情表达得深沉动人。
  作文中锤炼句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表达要清楚,语句要连贯
  
  表达清楚、语句连贯,这是作文对句子的最基本要求。可是很多同学在平常的作文中这一点做得不够好,他们往往是东敲一棒,西打一枪,看了叫人摸不着头脑。如下面的句子:
  今年二月,我来到香港①。第一次领略到了蔚蓝色大海的美景②。大海的各种不同美景才真正地让我折服③。
  这一组句子就犯了表达不清楚、语句不连贯的毛病,可作如下修改:
  ①“我”后面加上“随爸爸、妈妈”;圈去“来”字,你人已经不在香港了,怎么能用“来到”呢?在“香港”后填上“旅游”一词。②将“领略”改成“看”;将“的”放到“大海”前面;删去“的美景”,再补充“啊,大海一望无际,波涛汹涌澎湃”。③将“不同美景才”换成“奇异景色令我赞叹”。
  这样一来,原句就变为:
  今年二月,我随爸爸妈妈到香港旅游。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啊,大海无边无际,波涛汹涌澎湃。大海的奇异景色令我赞叹,让我折服。
  经过这样一改,表达就很清楚,语句也很连贯了。
  
  二、排比句式在整齐中要有变化
  
  有很多同学在作文中往往爱用排比句,这对于增强语言的气势很有作用。虽排比句是一种整齐的句式,但整齐中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同学却忽视了这一点),在整齐中求变化,语句才有更醇厚的情味。如有这么一句话:
  猴山上有许多猴子,有的追逐,有的观望,有的静坐,有的攀援,有的觅食,有的捉虱。
  若把它改为:
  猴山上有许多猴子,有的追逐嬉闹,有的翘首观望,有的静坐以享悠闲,有的攀援以试身手,有的向游客“伸手”乞食,有的则互相搔痒捉虱。
  由于排比的部分由原来的词变成了形式各异的词组,语句也就在整饰之中有一种参差之美,读来抑扬顿挫,让人不觉陶醉其中。
  
  三、要克服句子雷同,寻求变化
  
  克服句子雷同,选择适当的句式,可以使语言摇曳多姿,显示灵气,而句子内部成分的次序变化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同学们在学习古汉语时对于倒装句比较熟悉,而在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就把它抛诸脑后了。鲁迅先生是使用倒装句的一位高手,我们从中是可以获得不少启发的。比如:
  1 “雷锋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2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两个句子中,第一句是主谓(我认为)后置,强调了前面的见解是鲁迅先生所独有的。第二句是定语(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后置,突出了新生活“新的”“前所未有的”性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时作文中旬式的排列不必都那么规范,不是非按通常的顺序不可,有时可变换颠倒一下。这样造句可以使语言富于波澜,有一种隽永的意味。
  
  四、运用技巧,使表达形式灵活多样
  
  要想使语言更富韵味和情调,还必须适当运用一些表达技巧,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往往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此外,注意变换角度和手法,使表达形式灵活多样,也能产生立体效果,使语言具有感染力。例如:
  下课了,刘老师把我和王伟、张朋、刘秀秀叫到了办公室。刘老师问我:“丁明,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我说:“早晨起来肚子疼。”刘老师又问王伟:“王伟,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王伟说:“妈妈看错了时间。”刘老师接着问张朋:“张朋,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张朋说:“奶奶没及时准备好早餐。”刘老师最后问刘秀秀:“刘秀秀,你为什么迟到了?要说老实话,你们四个人怎么会不早不晚一起迟到呢?”刘秀秀说:“我们一起去公园了。”
  上例中记叙了老师找四个同学问话的经过,条理是清晰的。中心也是明确的,但过于呆板和单调。具体表现在:一是语言描写形式死板,全是老师问学生答,毫无变化,读来感觉沉闷,没有一点生气;二是手法单一,只有语言描写。若能配合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就会使表述充满灵气,突出当时鲜活的情景氛围,还能表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上例可作如下修改:
  下课了,我和王伟、张朋、刘秀秀被叫到了办公室。刘老师将我们四个人扫视了一遍,一改平时的和蔼可亲,阴沉着脸,首先严肃地问我:“丁明,今天为什么迟到了?”“我——早晨起来肚子疼。”我低下头,鼓足勇气,终于把事先想好的理由说了出来。“那么你呢?”王伟一点也不害怕,晃着腿,满不在乎地答道:“因为妈妈看错了时间。”说完又昂起头来看着天花板,等待和老师争辩。刘老师生气了,又问张朋。张朋眼睛看着窗外,我知道那是故作镇静,他的理由是奶奶没及时准备好早餐。这时,刘老师气得脸色都变了:“刘秀秀,你要说老实话,四个人怎么会不早不晚一起迟到呢?”刘秀秀吓哭了:“我们一起去公园了。”那声音像蚊子哼,小的几乎听不见。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在经历了近几年话题作文的热闹后开始回归,考察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渐成鼎足之势。现在的材料作文并不是传统材料作文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回归,是一种介于给材料话题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间的作文形式。它比给材料话题作文有更多的限制,但在选材、立意上又比传统的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    一 全面理解新材料作文    (一)新材料作文的定义  新材料作文
期刊
时政热点是广大考生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综观2009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无疑是今年考高的热点之一。为此,笔者编辑了以下材料,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一 了解,熟悉素材     (一)世博会的起源  世博会的雏形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定期集会——集市。到19世纪20年代,人们开始把规模较大的定期集市称为博览会。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掀开了世博会历史的新篇章。   (二)
期刊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许多同学做单项选择题时出错较少,但在运用英语、特别是进行写作时错误百出。有些同学很难准确地用英语写出地道、流畅的句子,更谈不上高层次的英语写作了。所以,强化构句意识,培养构句能力,是提高同学们英语写作水平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只有重视在语篇中研究句子使用,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现简要介绍一些做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 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构句能力     (一
期刊
一、原题呈现    (2009年浙江文综,4~5)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世界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仅分布的北半球   B.②主要分布的赤
期刊
考点一:考查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  例1(全国卷Ⅱ第7题)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期刊
高中生物课本必修Ⅱ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节详细阐述了孟德尔得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基本流程分为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五个步骤。在杂交实验中,由F1自交得到的F2代表现9种基因型和9﹕3﹕3﹕1的性状分离比,对此,孟德尔做了如下假说加以解释: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YR、Y
期刊
在数学考试中,经常有很多考生由于答卷方法选择不合适、答题过程书写不规范,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他们的实际得分与自我估分有较大的差距.看到标准答案后,常常遗憾万分.有这样缺点的同学如果能有意识地进行规范答题训练,逐步掌握一些解答试卷的方法和技巧,数学成绩再上一个台阶也不是难事.下面结合本人多年阅卷的经验和对高考试卷的调查与研究,针对数学试卷结构特点,把数学试卷的答题方法和规范解答步骤、要求归
期刊
情景交际是高考英语单项填空考查的重要考点,其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语境下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范围广,需要考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熟悉中西文化差异,积累在各种交际场合中的用语,从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1. —John and I will celebrate our fortieth wedding anniversary next month.   —Oh, _____!(2009
期刊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要到另外一个村庄办事,可是当时交通不便,他只能徒步行走。  走啊走啊,这农夫穿过一大片森林后发现,要到达另一村庄,还必须经过一条河流,不然的话,就得爬过一座高山。  怎么办呢?  是渡过这条湍急的河流呢?还是辛苦地爬过高山?  正当这农夫陷入两难时,突然看到附近有一棵大树,于是就用随身携带的斧头把大树砍下,将树干慢慢地砍凿成一个简易的独木舟。  这个农夫很高兴,也很佩服自己的聪明
期刊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的话为人们所知。天下的书何其多也,不可能本本精读;天下的文章亦何其多也,不可能篇篇细读。作为一种读书方法,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好读书,不求甚解”本无可厚非。但是,对待高考试卷上的文本——文言文阅读的文本,文中的重要词句的翻译,我们则必须“求甚解”。文言文中的一般字词都有本身的固定意义,多数情形是意义不止一个。要确定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