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阎之争与乾州“均屯”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199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嘉庆初年,湘西苗疆局势渐趋'平稳',均田屯防被其时苗疆地方官员视为最重要的治理举措全面推行开来。然而,就在'均屯'开展过程中,总理湘西苗疆边务的凤凰厅同知傅鼐与乾州厅同知阎广居,围绕乾州'均屯'的必要性、规则与范围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论争。这场论争解决了湘西苗疆地方官员关于'均屯'的观念分歧,使得整个湘西苗疆屯务和'苗防'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并最终完成,也反映了国家化进程中湘西苗疆地方的权力互动情势。
其他文献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以建设'区域一流、全国民族院校一流'的法学院为目标,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依托学校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区位优势,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二十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已经成长为中国西南地区特色鲜明、实力较雄厚的地方高校法学院之一。
非遗资源图谱是地理信息图谱在民俗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元明清以来三官神话的研究中,使三官神话的变迁直观化。元明时上海盐业继续发展,棉布业兴起,三官神话以来历神话为主;清朝时上海棉布业繁荣发展,三官神话以灵验救难为主;民国时,战乱不断以及国外资本与技术的侵入使得上海棉布经济走向工业化,三官神话则以治病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三官神话又以来历为主。三官神话的变迁是在经济发展和各路商家的推动下共同实现的。在非遗资源图谱视域下以神话变迁为中心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为直观地认识神
对于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而言,夹杂着'民族'因素的流动人口认同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作为多民族国家最主要的两种认同形式深刻而复杂。有必要对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认同结构层次、逻辑延展及诱致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认同整合提供依据和价值指引,通过现代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工具优化探索现实推进的路径及条件,强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深度整合,维护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及团结,确保社会有序发展。
克里斯多夫·皮尼(Christopher Pinney)教授1959年3月生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六岁以后随父母回到英国伯明翰生活。自本科时代起,他就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人类学,并于1987年获得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在博士阶段,他师从艺术人类学专家阿尔弗雷德·杰尔(Alfred Gell,1945~1997)。
摄影与人类学的历史存在着交相呼应的关系,反映在四张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中。这里面包括了原住民和人类学家如何通过摄影互动、原住民如何接受了摄影并将其变为权力运动的工具、早期人类学和民族学家如何通过摄影凝视“他者”,生产关于“他者”的视觉知识以及照相机普及以后持相机的人类学家当如何自处的问题。因此,需要在超越工具的层面上思考摄影在本体论意义上为人类学家带来的启迪,即通过福柯提出的“反科学”论和贝尔廷的“图像人类学”论对两者的“双重历史”进行剖析。
茶山瑶语属于侗水语支,讲话近于侗语。茶山瑶脱胎于湘西侗族,南宋初期,茶山瑶的祖先从湘西出发,随岳家军追剿曹成叛军来到广西桂林、贺州,又进入江西吉安泰和县、广东南雄珠玑巷,其后从广东辗转到广西梧州、滕县、平南,最后进入金秀大瑶山居住。茶山瑶十二姓,其中苏姓至迟在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5年)已进入大瑶山居住了。
壮族民歌艺术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以歌会友”的人际关系审美以及浪漫豁达的历史记忆审美等特性。壮族民歌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存在着虚拟与向现实的交错、众乐与独乐的取舍、自由与形式的竞争、单一审美主体与多元审美主体的碰撞等审美困境。壮族民歌艺术审美研究从场外理论向场内理论转场是实现其审美话语的必然需要,与从“工具场”转向“阐释场”、从“原生场”走向“衍生场”一样,是审美现代性转场的路径实践。壮族民歌艺术现代性审美是壮族民歌艺术实现其特殊性话语权的重要表现,传统民歌艺术审美的现代性转场的实现,影响着
当前中国公共领域环境侵害的社会救济存在政府组织资本有待提升、物质资本有待开源、社会资本亟须积极挖掘等问题。对此,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公共领域环境侵害补偿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提升政府组织资本;以市场为手段,建立和完善公共领域环境侵害的责任保险制度,合理转化生态环境税,有效开源,夯实物质资本基础;以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为基础,构建非盈利性质的环境保护公益机构,切实提升公共领域环境侵害的社会资本。
选取《西游记》及其英译本《The Journey to the West》中的言语幽默为研究对象,探讨《西游记》中言语幽默的特点,以及译文中言语幽默的翻译特征。研究发现《西游记》中幽默的生成是通过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段实现的,如明喻、暗喻及借代。在英译过程中,有些修辞手段得以保留,有的修辞手段却被转换,还有的修辞手段消失。修辞手段的处理有同类转换、异类转换和零类转换三种类型。要保留原文中的幽默,应尽可能使用同类转换和异类转换模式,而零类转换模式对幽默效果的保留不甚理想。
何莽博士是一位扎根民族地区,将旅游理论运用于民族脱贫实践的学者;基于旅游专业知识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从实践中提炼和丰富民族旅游理论,是践行'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民族旅游学界的代表。何莽1979年生于安徽霍山。他曾于2005~2006年在深圳特区发展集团旗下的高尔夫俱乐部担任董事会秘书,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参加中组部第十六批博士服务团到四川省兴文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现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