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曼·费尔南德:实物“集成”事物

来源 :小资CHIC!ELEGAN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是阿尔曼艺术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实物。阿尔曼是典型的拾荒艺术家,他所使用的绝大多数实物都是“拾荒”得来的,他的“垃圾箱”系列作品就是把不同的废弃物装进透明玻璃箱,观看者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玻璃箱里装的是什么,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借此思考这些“垃圾”本身的来源和价值。
  如何使垃圾变为艺术?如何以量的概念命名现实?垃圾箱艺术创始人阿尔曼·费尔南德(Armand Femandez,1928-2005)的“集成艺术”(Accumulation)是一个范例。
  集成艺术是对“现成品”进行艺术拼凑的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新现实主义”运动思潮之下发展起来的,又被称为“新达达”和“装置艺术”。1961年威廉·C·塞茨(William C.Seritz)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被称为最早的“集成艺术”展览。对于集成艺术的定义,塞茨的观点主要集中在“集成”的动作和“实物”的造型,两者的集合才能达到某种创作结果。如同个体和群体、城市和国家、垃圾和垃圾堆、实物和事物……“单个体”集成一种“集合体”,会出现“量”的上升,继而发生本质的改变。用阿尔曼的话来说就是,“实物在堆积中失去了它的身份,……数量改变了物品的质量,创造出一堆别的东西,一种极限界限,从而改变了物品的身份和意义。”
  1960年10月阿尔曼将大量的垃圾塞进了伊利斯·克莱尔画廊,举办了《实有》展览,以此回应1958年好友伊夫·克莱茵搬空伊利斯·克莱尔画廊里所有东西做的展览《空无》。这个展览可以说是阿尔曼最早的“垃圾箱”艺术。垃圾是阿尔曼艺术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实物。阿尔曼是典型的拾荒艺术家,他所使用的绝大多数实物都是“拾荒”得来的,他的“垃圾箱”(Poubelle)系列作品就是把不同的废弃物装进透明玻璃箱,观看者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玻璃箱里装的是什么,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借此思考这些“垃圾”本身的来源和价值。“垃圾箱”系列作品在被遗弃的“垃圾”和被审视的“艺术”这组对照关系中精准地诠释了生活残余和生活的联系。
  阿尔曼的集成艺术是一种生活写照,他偏爱垃圾和旧物。排列整齐的防毒面罩-《家,甜蜜的家》(1960)、廢弃的人造牙托-《享受人生》(1960)、镶嵌在水泥柱中60辆小汽车-《长期停车场》(1982)、被切割成碎片的吉他-《向立体派致敬》(1983)、大量巨型钟表堆叠而成的立柱-《全部时间与生命寄存处》(1989)……阿尔曼将日常里可能出现的各种实物布置成了一种“物的新现实”,在堆叠、排序、拆解等动作中构建着“物的形态”,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在1966年荷兰阿姆斯特丹斯特德里克博物馆《阿尔曼个展前言》里,阿尔曼曾说起了自己的集成技巧,“我的集成技巧只允许我所使用的物体自己去构图。在岁月的长河中,再没有比机会更难控制的事了。如果机会的出现很有规律并且次数很多,那它就不是机会。机会是我最基本的原料,是我的一张白纸。”在阿尔曼看来机会是灵感一样的东西,是奇妙的不规则的巧合,他的“集合体”是建立在机会之上却又不是由机会决定的产物,实物本身才是核心。
  阿尔曼所有的艺术作品中,除了早中期的“垃圾堆积物”最具代表性,其晚期的装置绘画也极具特色。如果说他早中期的创作是在讽刺社会过度消费的现状以及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化,那么他2000年之后的装置绘画则在原有的艺术概念上又多了一层私人的情绪化的表达,在视觉呈现上更注重于物件的秩序以及色彩的使用,从而制造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像极了琳琅满目的消费品,炫目且热烈。从“雕塑”向“绘画”的转变,艺术家走出了“废墟式的集成”,展开了“形式美的创作”,这似乎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阿尔曼的实物从垃圾变成了乐器、绘画材料以及日常物品的碎片,他会为这些碎片上色,让碎片和丙烯颜料融为一体。他作品的底色或许还是机会那张白纸,但以“物自己去构图”的技巧一定是实实在在地转变了,艺术家的“主观主导性”在他晚期颜色和碎片的组合作品中在增多,那种“物的自我允许客观性”在减少。
  艺术创作可以说是通过“实物”来创作“事物”,从物质层面到达精神层面,反映某种社会现实,没有“无目的”的艺术,也没有无“实物”的艺术,即康德提出的艺术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阿尔曼的艺术品大多都有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而且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这种“合目的性”也越来越大。从小型的垃圾箱到大型的雕塑装置再到装置绘画,阿尔曼一直都在用各种实物“集成”各种事物,尽管技巧或形式在改变,但他始终都在贯彻自己的“集成美学”——以“完全重复的实物”堆积具有新身份和意义的“事物”。
  阿尔曼·费尔南德:
  出生于法国尼斯,法国当代艺术家,集成艺术和垃圾箱艺术的创始人,被法国总统希拉克评价为“当代艺术巨匠”。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集合体”来表现时代特征和艺术想法,生活就是他的艺术。
其他文献
春暖花开之时,是时候尝扑“春意妝”。  浓墨重彩之间,青绿与胭脂粉相贯穿,仿佛一幅秀丽的水墨画,  映衬如“人面桃花相映红”之意,丰姿秀逸,绰有余妍。  摄影:齐旱旱编辑:MOu化妆:毛毛-Huang发型:陈荣模特:夏金枝 @龙腾精英场地鸣谢:LIT Studio  在眼窝、鼻梁、额头处点缀高光,深邃而高级。  再配合眼神间传递出柔媚的风情,比花儿还娇滴。  用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勾勒与晕染,使胭脂粉
期刊
我们的身体会受到昼夜生理节律的影响,  皮肤更是如此。  护肤就是你在为肌肤细胞提供支持,  给予其所需要的养分。  那么,肌肤是如何在白天和夜晚模式之间切换的?如今的护肤方式是否真正能促进内在的修护过程?让我们一探究竟。  研究表明,阳光和电子设备发射的蓝光也有类似的作用,夜间暴露在其中会造成肌肤生物钟的紊乱。为了更好地发挥修复功效,不如提前开始你的夜间护肤日程,从而让肌肤免受光线打扰。另外,管
期刊
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  其实我们在妆容中,通过阴影和高光对骨相的轮廓进行修饰,这正是参考了素描绘画中以强弱不一的灰色对面部进行明暗处理的表王贝手法。随着这些“灰”在面部的变化,人的轮廓也在随之变化。  眉眼之间  很多人会认为眉眼妆容和脸部轮廓的修饰是没有太大关联的,事实却并非如此。从眉峰到下眼睑的区域占据整个面部的约三分之一,这个区域会为鼻翼和脸侧修容的布局起到重要作用。  想要加深眉眼
期刊
“每个年龄都有它的自信和美,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颖儿说。  在人生的新阶段,颖儿对自己、对演戏拥有了新的认知,像是一个“追着时间跑”的人,自信又自律,以最好的心态走进她的下半场人生。  摄影:谭鹏@M2 Studio形象&编辑:Elia Wang化妆&发型:闻文Elaine  采访&撰文:景鑫艺人统筹:辛本、晓雪服装助理:XIE SHEN. BEA CHEN. Murphy  上海郊外的一处遗
期刊
今年夏日的我们或许不能像往常—样自由开启度假模式,但不断飙升的温度和越来越湿热的天气预示着你白勺妆容好物也需要更新换代。  轻“妆”上阵  作为常出门前使用的妆前防晒,清爽感一定是我们的优先考虑的部分,而作为Mecca Cosmetica的明星产品,这一款奢华的防晒乳定会令你上瘾。高倍UV防护,无惧阳光和暴晒。素颜或在妆前使用,像乳液一般细腻轻盈,清爽不黏腻,从此轻“妆”上阵。  第二层“肌肤” 
期刊
2021年,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各地的电影节因受到疫情的影响都纷纷宣布延迟,而原定2月举办的柏林电影节终于还是要迎来一次疫情中的举办。  据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官方宣布,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经制定了2021年新的电影节模式,并乐于为业界与公众举办电影节。行业平台欧洲电影市场、柏林电影节联合制作市场、柏林电影节人才和世界电影基金将在3月以在线的方式拉开第71届柏林电影节的序幕。6
期刊
我们觉得那是在金字塔最底端的、永远坚固的基石,却不知道有一天我们会恐惧未知的连根拔起。  这一年或许是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有停下来思考的机会,忽然发觉多年来我们奔跑着往前走,希望创造更好的生活,却因此也忽略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我们觉得那是在金字塔最底端的、永远坚固的基石,却不知道有一天我们會恐惧未知的连根拔起。我想起了那副油画,对自然的敬畏和在生存面前虔诚地低下头,那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
期刊
对于广大女性消费者来说,一定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线下试用美妆产品担心卫生问题,网上消费又存在选择困难。疫情期间,多款APP陆续推出了线上试妆这一功能,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各种品牌的美妆产品,解决了盲目剁手党的后顾之忧。  线上试妆大多依赖AR影像技术,模仿线下的试妆场景,为消费者提供眼影、唇彩、腮红、粉底等彩妆产品的试用,享受真实妆容,买到自己心仪的化妆品。针对不同人群,在保留原本质地颜色的
期刊
云南当地有一种俏皮说法,雨季来临时如果不吃野生菌,是一种辜负和浪费。雨季里空气阴凉,当地山民就会走进森林寻找一种“精灵”般的神奇食物——野生菌。挖松茸不仅是一件很需要耐心和体力,也是充满危险的事情。人们采集、捡拾、挖掘,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在云南几乎没有人不爱吃菌子。  野生菌生长季:大地物源会根据野生菌的时令,提供野生菌鲜货产品:  11月-次年2月,去高黎贡山采摘松露  1月-4月,羊肚
期刊
“拾捡”是一种对生活的习惯性观察,是一个发现生活之美的新鲜角度,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同时也是一种纪念,这是一件很顺其自然的事情。  设计师夫妇金晶和方向的家里陈列着许多来自旅行中的纪念品,其中不乏路边随手捡来的或者二手市集淘来的,它们从全世界各个角落漂流到这个丰盛而温馨的家里,和葱茏的绿植一起续写新的故事。  有时候金晶和方向计划一次旅行是为了给作为设计师的自己充充电、学习学习,比如去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