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论对处于任何年龄段的学生而言,趣味性都是不可获取的灵丹妙药,它不仅是唤醒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催化剂,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力的发动机。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难度加深,理论知识更具深度与逻辑性,数量关系更加复杂,空间结构更加抽象,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厌烦的消极情绪。基于这样的教学现象,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营造愉快、活泼、充满生气的教学氛围,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
所谓,学不离趣,寓教于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恒久不变的学习动力,是激发个体主动地向知识靠拢,积极地往纵深处探究的内在动机。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由于难度加深,范围扩大,理论知识更具深度与逻辑性,数量关系更加复杂,空间结构更加抽象,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厌学、积极性萎靡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没有必要在严谨的数学课堂上加入过多的趣味元素,只要讲透知识就可以了。如此,导致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日渐消退的不良反应,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由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将数学知识的讲解、分析与运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开放性。
一、有内容,知识讲解有血有肉添趣味
在传统知识讲解中,教师往往以“无微不至”的讲授为主,将知识概念融合在教学例题中,细细展开。在这个刻板、沉闷的知识讲解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不尽人意。因此,笔者认为,知识的讲解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时尚话题,使得讲解有依有据,有血有肉,增添课堂乐趣,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联系的眼光去结合生活与理论知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是这么进行教学的:笔者上课后便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还珠格格和五阿哥的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笔者继续说:“相传还珠格格和五阿哥出去玩,路上碰到一辆鹿车,还珠格格没坐过鹿车,很好奇,想坐。鹿车的主人不许,要还珠格格答上一道问题才行:已知从京城到乡下相距180里,我鹿车一个时辰能走15里,我哥的牛车一个时辰走5里,我们同时相向出发,什么时候能相遇?小燕子被这个问题难住了,答不上来,五阿哥眉毛一挑,立刻说出了答案。同学们想知道五阿哥是怎么算的吗?”学生都说想,笔者于是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像这样利用数学故事,丰富讲解内容,让知识的引入充满趣味,学生听着有意思,学习热情大大提高。
二、有展示,知识分析形象具体增趣味
笔者认为,知识的分析不仅应是一个静态剖析、理论分解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动态呈现,立体展示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像学生们分析解题的思路,呈现解题的过程,并没有其他具体事物的支撑以及课外拓展延伸,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精神不振。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在教学分析的过程中,往往结合教学道具,做到动态展示,双向互动;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解题过程动态化,逆向化,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跳跃思维,同时,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追求解题方法的不唯一性。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走进图形世界》这一章节内容时,笔者除了利用实物展示图形的展开、折叠、变化之外,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网上下载的视频,像学生展示藏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图形,利用“立体几何画板”这个软件,帮助学生学习“从三个方面看”这部分内容。像这样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视听感官刺激,从而增添学习趣味,加深学习印象,提升学习效果。
三、有探究,知识运用切实体会乐趣味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亲身实践与情感体验,主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此,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够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变为快乐有趣的学习体验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不妨从知识的实践运用入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数学建模的思想,开展相应的主题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考察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学习主人的成就感与喜悦感。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开展了“发现身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探究活动,笔者让学生回去观察、了解、发现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将它记录下来,编成题目。探究活动开始前,笔者首先为学生作了示范:“老师发现,讲台上的粉笔就藏着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编成这样的题目:讲台上有红白粉笔30支,每支白粉笔可以写300个字,每支红粉笔可以写250个字,这些粉笔总共写了8500个字,请问红白粉笔各多少支?”通过这样引导探究,学生感受到探究的魅力,也纷纷找寻生活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这样切身投入到知识运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深化教学效果。
总之,趣味性是亘古不变的教学研究热点,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地区教师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笔者以为,教师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转换自己的教学方式,用心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趣味彭生的数学课堂,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学
所谓,学不离趣,寓教于乐。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恒久不变的学习动力,是激发个体主动地向知识靠拢,积极地往纵深处探究的内在动机。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由于难度加深,范围扩大,理论知识更具深度与逻辑性,数量关系更加复杂,空间结构更加抽象,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厌学、积极性萎靡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没有必要在严谨的数学课堂上加入过多的趣味元素,只要讲透知识就可以了。如此,导致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日渐消退的不良反应,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由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将数学知识的讲解、分析与运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开放性。
一、有内容,知识讲解有血有肉添趣味
在传统知识讲解中,教师往往以“无微不至”的讲授为主,将知识概念融合在教学例题中,细细展开。在这个刻板、沉闷的知识讲解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不尽人意。因此,笔者认为,知识的讲解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时尚话题,使得讲解有依有据,有血有肉,增添课堂乐趣,引发学生共鸣,帮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联系的眼光去结合生活与理论知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是这么进行教学的:笔者上课后便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还珠格格和五阿哥的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笔者继续说:“相传还珠格格和五阿哥出去玩,路上碰到一辆鹿车,还珠格格没坐过鹿车,很好奇,想坐。鹿车的主人不许,要还珠格格答上一道问题才行:已知从京城到乡下相距180里,我鹿车一个时辰能走15里,我哥的牛车一个时辰走5里,我们同时相向出发,什么时候能相遇?小燕子被这个问题难住了,答不上来,五阿哥眉毛一挑,立刻说出了答案。同学们想知道五阿哥是怎么算的吗?”学生都说想,笔者于是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像这样利用数学故事,丰富讲解内容,让知识的引入充满趣味,学生听着有意思,学习热情大大提高。
二、有展示,知识分析形象具体增趣味
笔者认为,知识的分析不仅应是一个静态剖析、理论分解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动态呈现,立体展示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像学生们分析解题的思路,呈现解题的过程,并没有其他具体事物的支撑以及课外拓展延伸,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精神不振。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在教学分析的过程中,往往结合教学道具,做到动态展示,双向互动;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解题过程动态化,逆向化,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跳跃思维,同时,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追求解题方法的不唯一性。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走进图形世界》这一章节内容时,笔者除了利用实物展示图形的展开、折叠、变化之外,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网上下载的视频,像学生展示藏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图形,利用“立体几何画板”这个软件,帮助学生学习“从三个方面看”这部分内容。像这样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视听感官刺激,从而增添学习趣味,加深学习印象,提升学习效果。
三、有探究,知识运用切实体会乐趣味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亲身实践与情感体验,主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为此,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够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变为快乐有趣的学习体验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不妨从知识的实践运用入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数学建模的思想,开展相应的主题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考察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学习主人的成就感与喜悦感。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开展了“发现身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探究活动,笔者让学生回去观察、了解、发现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将它记录下来,编成题目。探究活动开始前,笔者首先为学生作了示范:“老师发现,讲台上的粉笔就藏着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编成这样的题目:讲台上有红白粉笔30支,每支白粉笔可以写300个字,每支红粉笔可以写250个字,这些粉笔总共写了8500个字,请问红白粉笔各多少支?”通过这样引导探究,学生感受到探究的魅力,也纷纷找寻生活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这样切身投入到知识运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深化教学效果。
总之,趣味性是亘古不变的教学研究热点,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地区教师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笔者以为,教师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转换自己的教学方式,用心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趣味彭生的数学课堂,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