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题(B)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chwood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精挑细选,一锤定音。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研究函数问题要透视函数的本质特征,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有一个很重要的几何意义,那就是:过反比例函数y=k/x图象上任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用PM、PN,垂足为M、N(如图1所示),则矩形PMON的面积S=PM·PN=|y|·|x|=|xy|=|k|。
利用面积关系证明几何定理,最早的例子是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久,证法繁多,这个定理相当重要,被称为是几何学的基石,千百年来对它的探讨从未停止过,人们不断提出新的证法,参与证明的人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的数学爱好者;既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政要显贵,甚至有国家总统。
在1996年欧洲杯半决赛的时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同学们会解图形的计数题目吗?还是让王老师来告诉我们吧。  同学们还记得第9期“有趣的数学”《分类》一文中的两道计数题目吧,今天我们还要说说图形的计数,希望对同学们有新的启发。  责任编辑:尹娜
学习线段的有关知识后,我们会遇到求线段长度的问题,解答这些问题,要注意因题而异,巧妙“借力”。  一、借转化之力  例1:如图1,C、D、E、F是线段AB上的四点。AC:CD=3:1,DF:BF=4:3,E是线段DF的中点,CE=8,BD=14,求线段AC的长度。  分析:如果知道线段CD或线段AD的长度,则条件AC:CD=3:1可以直接应用;如果知道线段DF或线段BF或线段BD的长度,则条件DF
一看到“模型”这个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汽车模型?飞机模型?这些都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那么什么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思想是如何体现的?本文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带领大家认识数学模型,体会数学模型思想.  一、接触数学模型——“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如图1)是一个经典名题,在许多教材中都出现过,对于我们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解答这一问题,可以让我们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利用
在本章中,我们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去学习。我们要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并在“二元”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对于“元”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核心思想方法——建模思想与化归方法。在学习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运用方程思想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在类比中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核心  就方程中所蕴涵的未知数而言,“二元”与“一元”除表示未知数的个数不同外并没有本质区别。  二、在类比中品味二元一
在直线、射线、线段这部分内容中,渗透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1. 数形结合思想  例1同学们去公路边植树,每隔3 m植一棵树,那么在21 m长的公路边可植几棵树?  解: 从图1中可以看出,可植8棵树.  [说明:]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七二十一,可植7棵树,那就错了.对于这类题目,要注意考虑线段的端点,否则容易出错.  2. 方程思想  例2如图2,点D、E在线段AB上,
河南省范县实验中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县直初级中学,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生2 300余人,教职工110人。95位任课教师中,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62人,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56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8人,国家级优质课教师2人,省级优质课教师18人,市、县级优质课教师76人。近年来,在市级以上教育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近百篇,65位教师荣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辅导教
1  笑笑在方程组国境内游历许久,既见识了风光无限的美景,也遇到地惊心动魂的事情,觉得真是不虚此行,正当笑笑在码头恋恋不舍地与众多日短情深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朋友话别之时,变故又生。  2  只见送别的人群中一阵骚乱,二元一次方程组们纷纷围上了一个方程组或施礼或寒暄,倒把笑笑给晾在了一边。  3  笑笑好奇心起,分开众人径直走上前去,对此方程组作个揖,这位急忙还礼。  4  笑笑定睛看时,见此方程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