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课要力求“四实一升”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angh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什么学科,教学过程不仅只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必须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一般来说,“传授和培养”是认知教学内容阶段的基本目标,而“巩固和提升”则是复习教学内容阶段的重要目的。根据考试的不同要求和规格,复习课通常有阶段性重点复习和专题性系统复习两类。前者主要针对单元检测和期中、期末等常规考查,后者则着重针对中考、高考等选拔考试。我们知道,多少年来,由于各种选拔性规格考试的存在和运行,“专题性系统复习”在整个中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复习课质效的优劣高低直接影响着考试的得失成败,甚至还关系到学科的轻重荣辱,谁也不会掉以轻心。
  于是,如何切实提高专题性系统复习的效率,成为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尽管学科教学是一个彼此衔接、互相依存、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如果没有日常教学形成的良好基础和积累,试图通过系统复习的短期强化来取得成绩的大幅度提升,似乎不太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专题性系统复习就只能顺势而行、无所作为了。相反,只要我们根据复习要求(《考纲》内容),明确了具体目标,落实了操作步骤,精心准备、尽力打造每一堂复习课,力求“四实一升”,充分发挥教学复习的加固和提升效应,不但可以而且肯定能够达成复习备考质效的最优化。下面拟简要分点解析“四实一升”的具体内涵,敬请诸同仁指正。
  
  一、目标“务实”
  
  复习课是专题复习过程中将整体目标分解并落实的重要平台和根本途径。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应当是一切专题复习课的重要追求,根据学科知识、能力体系和有关《考纲》要求而确定的复习目标,最大特点就在于“务实”。这里的“实”主要包括两大要素:一是定位准确,二是定点具体。“定位准确”是目标“务实”的基本前提,指的是复习目标必须符合《考纲》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既不能刻意抬高标准,也不能随意降低要求,但需要根据面临的实际情况作出必要而且合理的变通。假如复习目标的“定位”出现偏差或摇摆,那么复习课难免事倍功半,实际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定点具体”是目标“务实”的根本保障,指的是复习目标务必明确而具体,切实而恰当,让目标尽量“对应”而“明朗”为相应的学科知识点和能力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清晰度,避免大而无当好高骛远的空泛现象。即使我们面临的问题再多,困难再大,复习课也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贪多求全,只能遵循规律,脚踏实地,“迈小步,不停步”,稳扎稳打,由点而面,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简言之,“准确”就是“精”,“具体”则为“细”,真正“务实”的复习目标就是化“粗糙”为“精细”,变“浮躁”为“踏实”。
  
  二、内容“充实”
  
  依据一般规律,复习课通常由知识重温和能力迁移两大板块内容组成。从理论上讲,“重温”的往往是必修或选修教材已经“习得”的知识,“迁移”的则大多是《考纲》明确要求的、与教材知识相关的需要“锤炼”的能力。简言之,复习课的内容应当兼顾知识和能力,任何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的课堂“内容”都是欠妥当的。当然,内容“充实”也不等于单纯的密度大、容量多,复习课一味追求课堂“密度”和“容量”也许并不可取。跟“目标‘务实’”一样,“内容‘充实’”也是有要求的,必须注重这么几个要素——足够、恰当和多样。所谓“足够”,主要是指内容的“分量”要充足,不过,这里的“分量”并不是单一的静态数量,而是整体的动态流量,它是知识、能力以及各种运用和操练的综合体现。而“恰当”则是指复习内容既要符合《考纲》要求又要切合学生实际。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均可以进行不同层级难度的考查,复习课的内容除了按照《考纲》规定的考点,更多的还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获得”才是教学的成功。至于内容的“多样”更有必要强调,目前许多复习课显得单调、呆板和生硬,教学方式、运行流程、知识呈现、能力分解、经典题型等的丰富性和灵活性明显欠缺,即使“内容”再多,也仍然不够“充实”。内容“充实”离不开复习课堂的变化“多样”,即“讲”“练”“呈现”“定格”“讨论(互动)”“归纳”“演绎”等相辅相成,彼此交织,相得益彰。
  
  三、基础“夯实”
  
  既然被称之为“复习”,肯定就不是“零位起动”,而是有一定“基础”的。这个“基础”既是复习运行的起点,也是复习归结的终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复习活动是一场从“原点”走回“原点”的智力游戏——复习开始时的“基础”和复习终结时的“基础”类似于“同分异构体”,彼此相似而不等同。打好“基础”是中学阶段学习的根本宗旨,也是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的“基础”越扎实,教师的教学就越成功。此处的“基础”通常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基本运用等若干要素。正因为如此,夯实“基础”自然也就是复习课的基本定位。所谓“基础‘夯实’”主要是指不但要把形成“基础”的各种要素作为复习重点,而且要想方设法地尽力地加固这些“基础”。也就是从复习理念到复习行为都要统一到“基础”的“夯实”上,不疏忽不遗漏不偏失。尤其是在复习运作方面,必须把“基础”的巩固和夯实放在重要位置,“咬定基础不动摇”——牢牢立足于“基础”,环环紧扣于“基础”,始终贯穿于“基础”,踏实构筑于“基础”。“夯实”从来就不是空谈,不是构想,也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基础”的“夯实”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反反复复的一系列“实战”动作。唯有不折不扣地“夯实”了“基础”,复习效果才有可能显著。
  
  四、考点“落实”
  
  复习之主要目的无疑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往往有明确要求和具体范围的,也即学科《考纲》提出的有关考点。直白点说,《考纲》是关于考试的“游戏规则”,既是命题的具体依据,又是复习的主要准则(目标)。就现行考试体制而言,《考纲》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因而复习目标也就不必多费精力去琢磨了,我们需要认真做好的似乎只有一件事情,即通过系统复习将《考纲》规定的“考点”有效地落到实处。我们知道,“考点”包含了考试涉及的知识要点和不同的能力层级,要真正“落实”这些“考点”,尽管途径和方法会有很多,但无论怎样,除了强化操练外,还必须恰当体现“细化”和“整合”两大要素。“实”者必“细”,要“落实”考点就需要先作“细化”。简言之,“细化”其实就是对有关“考点”进行必要分解,化整为零,分大为小,变虚为实,切面成点,使之成为一个个可以具体操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将“考点”融化和渗透在相应的考题中,从而通过习题解答等应用和操练,实现由“懂”到“会”、从“会”到“巧”的多次本质飞跃。不过,单一的“细化”是不够的,“细化”之后还得“整合”。命题规律表明,考点内部要素的“整合”和考点彼此要素的灵活“整合”是考题的基本性质,只有在“整合”上多下工夫,方能从效益上确保“落实”考点。“细化”和“整合”,两者不可偏废。
  
  五、能力“提升”
  
  如果说上述“四实”更多地倾向于复习内容的话,那么“提升”能力则着重体现在复习技法。解答考题的过程就是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能力,就无法顺利完成解题,这种教学常识似乎无须饶舌。但正如“知识”一样,在复习阶段,“能力”并不是“从头再来”,而是“我要飞得更高”,在原有的程度之上继续“提升”。尽管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过程,但“过程”是可以缩短和优化的,况且“能力”并非不可捉摸的抽象之物,多数学习能力不难“显现”和感知,自然也是可以“测量”和“比较”。推而论之,能力是否“提升”不应该是一笔道不明参不透的“糊涂账”,而是一种可感可知可测评的清晰标识。可以反映能力“提升”的标识实在不少,而以下几个方面则较为常见而明晰。首先是从“出错”到“不错”。我们知道,“出错”原因主要有两种:“不懂”或“不会”,而真正的复习课大多具有“纠错”功能,通过复习课帮助学生分析“出错”原因,从而减少甚至杜绝“出错”,便走向了“不錯”,这就是能力“提升”。其次是由“不会”到“学会”。这里的“不会”主要是指尚未切实掌握。开始复习时,不少重要方法和操作技巧学生们“不会”,借助复习课的针对性指导和有效性操练,结果“学会”了,能力也就“提升”了。再次是从“陌生”到“熟练”。复习课常常会选用一些经典考题,其题型、解答等学生均相对“陌生”,经过教师的一番提示、点拨和示范,再加上自己跟考题的反复“亲密接触”,学生终于“熟练”掌握了其中要领,能力便由此而“提升”。
其他文献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一目标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的含义应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为学生组织好恰当的学习资
语文教师在上课时,时常发现学生无精打采,思维处于沉睡状态。经过几年的观察研究,我发现这与语文课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灌输轻理解、重分析轻欣赏、重答案轻思维有很大关系。新课程
城市化进程推动社区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给社会带来经济红利的同时,社区关系却亮起了红灯。社区关系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社区服务设计
夜夜已经很深了,媚儿仍未入睡。在丈夫忽长忽短的鼾声里,思绪游离出躯体忽远忽近地飘浮……媚儿不大习惯自己的名字,她怕名字与相貌之间的落差让人失望。媚儿是平凡了些,小巧的身
函数是贯穿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连接的桥梁.是承上启下的必备知识,而且函数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思想丰富,综合性强.很容易与其他知识建立联系,所以自然是历年
科学课堂是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启迪科学思维、培育科学精神的主阵地,而科学教师则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自主发展的引导者。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一场灾难,就在我们欢庆自己的节日的时候来了!一场灾难,就在我们毫无防范的时候来了!它像一群恶魔,无情粗暴地撕裂着大地,也撕裂着我们的心:多少道路被毁,电力中断;多少房屋倒塌,满目
墨,是有生命的,也是有思想的;它是一种把非线性多维空间与人的注意力吸引在一块的磁石。在墨的世界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去零距离地感受墨迹的变化莫测和留白的虚无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恪守“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让每一个病人满意”的服务理念,以科研教育为先导,形成了护、教、研一体化模式,打造优质护理服务品牌。
“三室共建”型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创新模式,是指结合艺术专业的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加强专业教室软硬件建设,改变单向教学模式与教室的旧格局,将“专教”逐步转化成结合多媒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