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学工作的和谐管理

来源 :广东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hine1116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和谐观含有合理的内核,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符合科学的发展观,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借鉴和发扬和谐观的精华,在人——人、人——物、规模——质量、投入——效益等方面达至和谐境界。
  关键词:和谐;高校;教学管理
  
  一、和谐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特点,“一切事物都毫不例外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不断融合和创新。在这个永恒的辩证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以及该过程与他过程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1
  但是,在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习惯于“矛盾─斗争─解决矛盾”的言说方式,把“事物的运动就是矛盾斗争的过程”作为惟一特性,“在以往,尽管中外不少著名哲学家从不同角度谈论过和谐范畴,但从总体上说,‘斗争哲学’居于统治地位,认为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哲学共识。”2 忽略了中国传统的“和谐即美”的哲学观念,排斥中华民族的和谐精神,忽略矛盾的同一性;同时,看不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整体中的作用,缺乏系统的思想。
  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内容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人把这种发展观概括为和谐发展观。“运动就是和谐”,和谐是事物存在的基本状态,又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孜孜追求。“和谐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所勾画的美好图景,而且还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来改造世界和建设世界的一个目标追求和目的归宿。”3我们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应该以和谐为最高境界。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的愿景。
  高等教育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末,中国高等院校在一种新的管理体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新的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过小,低效率重复建设过多,教学质量偏低,等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总结教育发展的规律后提出,要坚持“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关系。”这种协调发展思想就是高等教育和谐管理的具体表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强调高校要树立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在实践上,用数年的时间,致力于调整高等院校布局,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结构趋于合理;另一方面,提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教育部于本世纪初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是一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件,它高屋建瓴,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要旨,标示着高等教育和谐发展观已经形成。
  
  二、高校教学工作和谐管理的关系范畴及其人本性
  
  高等学校教学和谐管理涉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同方面,涉及诸多关系项;这些或相关或对立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关系范畴。
  1. 高校教学管理的外部关系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总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后者构成了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外部环境,比如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区域环境与学校生存的关系,学校自主管理与教育行政管理的关系,社会人才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的关系,社会资源状况与学校办学水平的关系,等等。这些外部的关系客体或直接或间接地与高校的教学工作联系着,并相互作用。
  2. 高校教学管理的内部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具体而言,指职员与教师、教师与学生、职员与学生的等人际关系;指学校与院系的组织层级关系;指教学管理机构与教学组织类别关系;等等。
  人与物的关系。比如管理者与教学物资的关系,使用者与教学物资的关系。
  人与事的关系。比如:管理者、被管理者与时空的关系,管理者、被管理者与教学计划、教学执行过程、教学建设、教学质量控制等等的关系。
  物与物的关系。比如教学场地与教学设备的关系、管理设备与教学设备的关系,教学设施与生活设施的关系等。
  物与事的关系。主要指教学资源与教学事件以及教学投入与教学效益的关系。
  事与事的关系。主要有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关系,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关系,学术自由与教学规范的关系,后勤保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的关系,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关系,等等。
  上述关系项的内部关系。比如教师的内部关系、学生的内部关系,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学院之间的关系……
  3. 高校教学工作和谐管理的人本性
  “传统和谐理论,以儒学为主体,兼容了多家学说之长,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人际和谐文化,以尊卑贵贱为基础,主要用于协调君、臣、父、子、男、女之间的社会关系。现在盛传的和谐文化,多以这个系统的理论为主。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叫做‘天人合一观’。”4换一句话说,人伦、社会关系秩序,是传统和谐观的基础;而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和谐观的延伸。“天时,地利,人和”是中国传统的哲学命题,表述的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是,“天时,地利”也以人为旨归,所以表现的就是人本思想。
  学校管理和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相比较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即: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人─人─人”即“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系统,教学的物资、经费、信息、技术等等因素要靠人来运筹,而运筹的终极目标又是为了培养人。这种育人性,使教学管理系统以人为其根本的特点十分突出,它区别于“人─人─物”的一切其他管理系统而具有强烈的人本性。因此学校教学工作“和谐管理”这一命题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管理的人和被管理的人的各种关系问题。
  和谐教学管理要求上述教学管理的各子系统、各元素有序地组合,协调地运作,管理的效果达至各要素的调和、平衡、统一,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羁绊,弥消教学管理中的不平衡不和谐因素,使之达至新的平衡。
  (1)和谐管理以人为本,要防止管理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必须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各种需要,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动力原理,研究环境对人的影响,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的各种特殊性,把培育人、关心人、帮助人变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让干部、教师乃至学生都感受得到。要做到物为人所用,比如设备建设和管理,就要注意设备为人服务,想使用者所想,急使用者所急,尊重他们的意愿,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做,我们的工作量可能大了,我们失去的可能只是一些子虚乌有的“权威”,我们得到的却是相互尊重和由此减少龃龉、调动使用者的积极性所带来的效益。
  (2)和谐管理以人为本,还须防止只重视规范约束而忽视人的自我约束的倾向
  要研究把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约束的途径和方法并实行之。人本管理的原理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引导人们去实现预定的目标,科学的管理应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认识规范管理是个人和组织发展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应该强化正面激励,使被管理者个人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相一致。比如,新的职称评定条件制订后,教师更加关心自己课堂教学评估的结果了,因为任期内两次评优是职称评定的重要可选择条件之一。如果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而因为年度指标的限制不能评优,就会大大地挫伤人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注意因势利导,就有强烈的正激励作用。
  (3)和谐管理以人为本,防止把人情看作人本性而否定规范管理的必要性的倾向
  在强调管理的人本性时,有的人往往只讲服务而讳于讲管理,不敢说教师和学生是被管理者,这是不对的。科学的规范是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是以一个组织所有成员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对违规行为者放纵会影响甚至损害组织其他成员的利益,因此教学管理中的违规处理就是必要手段。比如纵容一个学生不办理手续不上课可以考试可以获得成绩,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即使对违规者本身而言,不执行规范的处理可能会酿成他今后更大的过失。所以,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建立规范,提倡规范化。
  根据人的不同特点而采取不同管理策略,就是人本性的表现。一般地说,对教师适宜实行比较宽松的、民主参与程度比较高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要采取相对严格的监督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改变管理思想,从“权威行政”转向“服务行政”,这是教学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的共同点。权威行政和服务行政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行政形态,前者强调权威和管制,后者强调服务和仲裁。我们认为,“权威行政”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的行为,它以秩序和服从为目标的;服务行政以融洽和谐为目标,服务行政并不排斥管理权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在服务中建立自己的权威,利用权威更好地服务。
  
  三、高校教学工作和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是指人类在物种平等思想指导下,自觉汲取大自然的生存和发展智慧,使组成生态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不同部分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共进从而使生态系统不断优化,因而能够为未来进一步发展积蓄能量——至少不削弱未来发展能力的发展。”5和谐命题研究的是:各种相互作用的因素处于相互促进,有利发展的最优化状态。和谐教学管理要求管理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各元素有序地组合,协调地运作,管理的效果达至各要素的调和、平衡、统一,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羁绊。衡量学校管理状态是否在更高层次上达至新的平衡,主要看具体历史阶段中教学管理状态是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质量是生命线,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和生存命脉,教学工作是一所大学其他工作存在的前提和逻辑依据。
  高校教学的和谐发展至少应该体现为均衡性、兼容性、多样性:
  均衡性。比如,教学工作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阶段性任务,持一而顾他,总有此消彼长。一般而言,对于决策者,就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度”的掌握就是一门艺术。对于其他局部和个体而言,就是要既明确自己的定位,又主动了解并服从全局的需要,形成统一的理念,形成合力,相互促进,使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成为有机整体而产生最大的效益。
  兼容性。比如,管理者的用人之道,在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前提下,要出以公心,以人为善,注意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注意团结反对过自己并被事实证明是反对错了并愿意改正错误的人,使一切力量都发挥它应有的正面作用,并使之相互配合实现总体和谐。
  多样性。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多样性随处可见,除了人的多样性外,主要有学科的多样性、专业的多样性、课程的多样性,等等。教学工作的和谐管理目标就是使多种样态都具有发展的可能性。现代教育观注重个性的培养,承认个人能力差异的合理性,尊重个体创造的权力,就是承认和尊重多样性。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就应注重创造有利于每一个体、每一种样式充分发展的环境。比如学分制就是为顺应人才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而创设的,它承认人的学习能力差异,同时表现为人才培养过程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张峰:《论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4。
  2 杨富斌、邵军永《简论和谐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3 刘冠军:《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发展图景及其实现路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6月。
  4 李万忍:《论中华传统的和谐精神》,《人文杂志》2001年第 2期。
  5 杨晓燕:《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3年12月。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针对新型疏水型聚合物体系 GPS-1 进行了低渗透非均质油藏驱替实验,分析其液流转向性能。采用均质岩心、非均质饱和油岩心和非均质饱和水岩心进行了 3 组共 9 个驱替实验,结果
目的 探讨ABCD3评分结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36例TIA患者临床资料和CTA检查结果.按ABCD3评分法进行评分,分为低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降压治疗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肾功能以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经培哚普利(4~8mg)治疗血压
目的分析CD4C868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人群对HIV—I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1例广西HIV-I型感染者(HIV—I感染组)和102例同期同地区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环境与烃源岩条件的分析,研究和论证盆地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气藏类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大量地质地球化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页岩有机质孔缝内液态烷烃赋存状态。基于OPLS(Optimized Potentials for Liquid Simulation)力场模拟计算了烷烃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密度,并
针对南美前陆盆地斜坡带圈闭规模小、数量多、资源国环保要求高等特点,提出一种以钻井平台控制圈闭为评价单元的斜坡带圈闭勘探评价新方法,并在奥连特盆地进行了现场应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上海市人大建议扩大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范围,七成以上的毕业生不愿填报高等职业院校,技能人才收入普遍较少是主因。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在检查《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实施情况中发现
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通过师生交互,引导学生进行协作性学习,培养学生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