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上Prada墨镜,把碎发轻轻别在耳后,套上Burberry经典Trench风衣,拎起LV的老花包,脚踩Gucci的毛拖鞋,刚摆好了姿势,又折了回来,新买的iPhone 7差点忘了带。
一番精心打扮后,從头到脚名牌加身,仍然没能让你在朋友圈获得预期中的点赞数,反倒是那些周末骑行了10公里、排了2小时队终于买到一杯“喜茶”、阳台上的多肉终于发出新芽的照片受到“票圈”的追捧。是这身行头不够精致吗?显然不是,或许,这并不是正确的新中产打开方式。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有将近1.3亿的中产阶层,在这之中,有一批以80、90后为中坚力量的“新锐中产”,正在高速崛起。这个曾经单纯追求品牌的群体正悄悄发生着变化,当你还像从前一样把这些品牌当做彰显身份的工具使用时,就不太灵了。
中国的新晋中产到底在追求什么?什么才能打动他们?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时,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答案或许就在其中。
最贵即最好?不一定哦
新中产们或许是这个社会上最没安全感,又最需要被认可的一个阶层。要试图理解新中产们的消费偏好,只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自己跟跳广场舞的大妈和打高尔夫的暴发户区隔开来?
这时你就会发现,价格这个在中国消费市场上通行了快三十年的“标尺”不灵了。90后对价格不再敏感,如果买得起上千元的轻奢包包,那么再吃俩月的土,买个万元包又何尝不可呢?轻奢更像是年轻人的一块遮羞布,它只是在这个预算范围内的最佳选择,一旦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谁不会抹去前面的“轻”而选择“重”?
可如果你浑身上下都恨不得名牌加身,抱歉,那便会被贴上“暴发户”的标签。这个标签背后,是思想庸俗、傲慢无礼和缺少修养。
就如同时下时尚圈都在追求的“Effortless Chic(毫不费力的时髦)”,新中产们向往的,其实是一种生活状态。新中产不会盲目追求高端和缺乏理性的消费,而是通过消费和生活方式建构起自己的个性空间,用品牌和品味标注出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
没有仪式感的生活都是耍流氓
穿上压缩衣和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悬挂鞋,戴上无线荧光耳机和运动手环,计算好配速,在深夜的城市中跑12km,回来再吃一份增肌减脂沙拉。
跑步,这种不需要大型设备及场地支持、不占用社会资源、不需要其他人配合,又受商业大佬、科技精英、文艺大神加持过的运动,成为新中产们如弥撒般必做的仪式。
新中产们喜欢仪式感,就像《小王子》中的狐狸所说,“仪式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下厨房App有个问题是:“你们为什么喜欢烘焙?”被赞最多的回答是这样的:“一直觉得生面团在烤箱里慢慢的膨胀变色,像极了我们的一生。”对仪式的讲究,就是对自己的不将就。
一间草庵茶室,二铺席,煮水烹茶,桌上一株古朴、枯槁的插花,一丝不苟,一尘不染。这样的仪式感,不关乎结果,只关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关照,从而获得智慧和生命的启发,这和中国儒家思想所强调的“格物致知”概念不谋而合。
你以为朋友圈一张照片就是随便发发?那是经过精确计算后的最佳姿态。
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品质
有人说,只有这三样东西才能带给90后幸福感:单反、吸尘器和马桶盖。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这三类看似大相径庭的产品有一点是共通的——品质决定一切。
新中产们不贪婪。他们只要求有更高的品质,而不是更多的数量。他们会对很多公共的事务——空气质量、食品安全、阶层固化、教育问题、社会体制改革等提出自己的主张,也常常自嘲是一个房奴。
如果可以买一辆车,那么这台车应该是什么样的:颜值高?只是一方面。这台车不仅要有设计美感,还要有辨识度,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平稳安全?还不太够。车开起来要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满足商务出行和日常家用?那只是最基本的。开车的过程必须也是一种享受,因此高科技与智能化的加持必不可少。
新中产们注重产品的实用与功能性,在意价值的实现,不追求表面的浮夸,也不逃避现实的困境,像极了他们的人生。
(刘敏荐自搜狐网)
一番精心打扮后,從头到脚名牌加身,仍然没能让你在朋友圈获得预期中的点赞数,反倒是那些周末骑行了10公里、排了2小时队终于买到一杯“喜茶”、阳台上的多肉终于发出新芽的照片受到“票圈”的追捧。是这身行头不够精致吗?显然不是,或许,这并不是正确的新中产打开方式。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有将近1.3亿的中产阶层,在这之中,有一批以80、90后为中坚力量的“新锐中产”,正在高速崛起。这个曾经单纯追求品牌的群体正悄悄发生着变化,当你还像从前一样把这些品牌当做彰显身份的工具使用时,就不太灵了。
中国的新晋中产到底在追求什么?什么才能打动他们?当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时,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答案或许就在其中。
最贵即最好?不一定哦
新中产们或许是这个社会上最没安全感,又最需要被认可的一个阶层。要试图理解新中产们的消费偏好,只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自己跟跳广场舞的大妈和打高尔夫的暴发户区隔开来?
这时你就会发现,价格这个在中国消费市场上通行了快三十年的“标尺”不灵了。90后对价格不再敏感,如果买得起上千元的轻奢包包,那么再吃俩月的土,买个万元包又何尝不可呢?轻奢更像是年轻人的一块遮羞布,它只是在这个预算范围内的最佳选择,一旦有能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谁不会抹去前面的“轻”而选择“重”?
可如果你浑身上下都恨不得名牌加身,抱歉,那便会被贴上“暴发户”的标签。这个标签背后,是思想庸俗、傲慢无礼和缺少修养。
就如同时下时尚圈都在追求的“Effortless Chic(毫不费力的时髦)”,新中产们向往的,其实是一种生活状态。新中产不会盲目追求高端和缺乏理性的消费,而是通过消费和生活方式建构起自己的个性空间,用品牌和品味标注出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
没有仪式感的生活都是耍流氓
穿上压缩衣和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悬挂鞋,戴上无线荧光耳机和运动手环,计算好配速,在深夜的城市中跑12km,回来再吃一份增肌减脂沙拉。
跑步,这种不需要大型设备及场地支持、不占用社会资源、不需要其他人配合,又受商业大佬、科技精英、文艺大神加持过的运动,成为新中产们如弥撒般必做的仪式。
新中产们喜欢仪式感,就像《小王子》中的狐狸所说,“仪式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下厨房App有个问题是:“你们为什么喜欢烘焙?”被赞最多的回答是这样的:“一直觉得生面团在烤箱里慢慢的膨胀变色,像极了我们的一生。”对仪式的讲究,就是对自己的不将就。
一间草庵茶室,二铺席,煮水烹茶,桌上一株古朴、枯槁的插花,一丝不苟,一尘不染。这样的仪式感,不关乎结果,只关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关照,从而获得智慧和生命的启发,这和中国儒家思想所强调的“格物致知”概念不谋而合。
你以为朋友圈一张照片就是随便发发?那是经过精确计算后的最佳姿态。
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品质
有人说,只有这三样东西才能带给90后幸福感:单反、吸尘器和马桶盖。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这三类看似大相径庭的产品有一点是共通的——品质决定一切。
新中产们不贪婪。他们只要求有更高的品质,而不是更多的数量。他们会对很多公共的事务——空气质量、食品安全、阶层固化、教育问题、社会体制改革等提出自己的主张,也常常自嘲是一个房奴。
如果可以买一辆车,那么这台车应该是什么样的:颜值高?只是一方面。这台车不仅要有设计美感,还要有辨识度,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平稳安全?还不太够。车开起来要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满足商务出行和日常家用?那只是最基本的。开车的过程必须也是一种享受,因此高科技与智能化的加持必不可少。
新中产们注重产品的实用与功能性,在意价值的实现,不追求表面的浮夸,也不逃避现实的困境,像极了他们的人生。
(刘敏荐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