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境"让数学更精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19860525a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数学的教学离不开情境,良好的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以及任务情境等。
  关键词:创设情境;故事化;生活化;游戏化;问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的确,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去主动地思索、尝试。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热闹情境的背后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故事化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向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2、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
  在教《厘米与米》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们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百年古树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大树合影,看看照片上的大树是自己的几倍,实际的大树就是自己的几倍;升气球;放风筝;接竹竿;利用影子进行测量;爬上树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
  3、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把探求新知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结合起来,启发吸引学生喜欢学、乐于学,使学生在愉悦中尽情地学习。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使感性活动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降低思维难度。
  例如:我在《认识角》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比一比做钟面"的游戏。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让学生对角有所认识。然后,我让孩子用自己准备的平面图形,自己设计一个钟面,并画上一个喜欢的时间,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大。这样避免了让老师传授死板的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借助已有的经验,学生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钟面,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通过讲一讲,让学生知道了角的大小在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把握住了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这样既认识了角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数学的教学更离不开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
  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因此,我们在创设的问题情境时,即要根据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体现趣味性,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如教学《圆的认识》,在课末用电脑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并设问:唐老鸭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上颠簸,设问:车轮已改成圆形的,为什么唐老鸭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汽车上"嘎嘎"直叫,教师语言配合:唐老鸭在谢谢我们大家呢!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体验到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感。
  5、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参考文献
  [1]张楠: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年01期
  [2]袁宏: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8期
  [3]周平健: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年02
其他文献
初中电学方面有两个重要的实验: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这两个实验在知识与技能考查方面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对电路的设计与连接;对电表的正确使用与读数……,都
一、广播的陪伴性功能之特点 在近些年广播电台的实际操作中,一种新型的功能——陪伴功能越来越凸显出来,并逐步被广播工作者和广大听众所接受和认可。 若给广播的陪伴性功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逐渐强调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创新,让课堂充满活力与色彩,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加轻松的达到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内容,实现高效教学。同时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政治教师也一定要遵照新课改的内容执行,开展创新教学,尽量增强政治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政治课程是基础
在使用电流表测量的实验中,测量的准确程度除与电流表的量程有关外,还与读数时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有关.例1我们知道,测量时总存在误差,通常将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叫绝对误差.
学位
纵观近几年中考命题,不难发现,学科间综合渗透题时常出现.试题的类型有填空、选择、计算等.这类题型主要以本学科知识为载体,以知识点渗透、交叉、关联、融合为纽带,考查学生
摘要:传统方式下的高中政治课堂,缺乏结合案例与实践的教学手段。旧式的课堂束缚了高中生的创造思维,也不利于培育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高中生。政治教学应当取材于现实,与同学们的生活紧密关联,这样才能引入案例的探讨,发挥思想政治科目的教育功能。生活包含了多样的政治课案例素材,它们应当是政治课案例的重要来源。从这个角度看,教师要注重政治课程的案例方法,引导高中生发现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案例。  关键词:案例教学方
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的大小主要受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分析断了的电阻丝的电阻变化这种问题时,常不会分析,很容易分析错
摘要: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营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对总功利用率高低的物理量.若机械效率越大,表示该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越高,即机械做的有用功占它所做的总功的比例越大,或者说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