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zxx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51岁.因反复腹胀、腹痛2.5个月,体重减轻5 kg,1个月内出现尿黄恶心于2008年7月来院就诊.体检: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0.80(正常0.05~0.50)×109/L.抗核抗体阴性.血生化检查:碱性磷酸酶258(正常30 ~ 115)U/L,总胆红素690.3(正常1.0 ~22.0)μmol/L,直接胆红素462(正常1~7)μmol/L,间接胆红素228(正常3 ~ 14)μmol/L,谷氨酰转肽酶55(正常0 ~54) U/L.尿淀粉酶正常.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示胰管胰头段狭窄,长约3 cm;胆总管上段扩张,最大径1.3 cm,中断狭窄,狭窄段长3 cm.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肝内胆管扩张,肝总管及胆总管中上段明显增粗扩大,最宽径约1,1 cm,其内信号未见异常.胆总管下端渐行性变细,直至十二指肠乳头部,下端稍模糊,未见明确异常高或低信号,胰管显示,未见扩张.胆囊外形明显增大,囊壁增厚,囊内信号无殊。

其他文献
患者女,23岁。一年半前偶然发现左食指肿物,约1 cm大小,质软,活动度可,无压痛和触痛。随后肿物逐渐增大并变硬,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手术,术中见左食指皮下灰白色类圆形肿物,直径约1.5 cm,似有包膜。当地医院病理诊断为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于2010年12月13日至我院会诊。
期刊
胚胎发育第8个月末,乳线胸段的乳腺始基表面上皮开始下陷,形成乳凹.胎儿出生前后,乳凹深层的间充质增生,致使乳凹逐渐消失并凸出于体表,形成乳头.此外,胚胎发育过程中,从腋下到腹股沟的乳线均可有副乳的发育形成,这些副乳同样可包括镜下可见的正常乳头结构、乳管、平滑肌,在真皮深部也可能包含乳腺腺体组织.本文主要介绍发生在乳腺乳头部的肿瘤及瘤样病变。
期刊
患者女,31岁.因声音嘶哑1.5个月,于2009年11月入院检查.体检见双侧甲状腺Ⅰ度肿大,左侧约3 cm×2 cm,右侧约2 cm×2 cm,自患病体重减轻5 kg.实验室检查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遂予以硫氧嘧啶治疗,择期手术.1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结果示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2.04 nmol/L,游离T3 5.1 pmol/L,总甲状腺素(TT4)113.3 nmol/L,游离T4 14
期刊
患者女,29岁.于2009年11月21日体检时发现脾脏有一占位性病变.常规检查未见异常.CT示脾脏囊性占位,其内可见约8.3 cm×6.7 cm大小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其壁呈明显环形钙化影,左侧肾脏稍受压(图1).X线示腹部脾区见一圆形环状致密钙化影.手术所见:脾脏大小15 cm×10 cm ×6 cm,与周围无粘连,其内包块质硬。
期刊
“2011个体化医学和病理诊断学术论坛”将于2011年11月11—14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会议主要介绍靶向治疗新进展,与分子病理学发展相联系的靶向诊断进展,分子病理相关检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随着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病理学的各个分支也正在不断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病理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和特点是当前我国病理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期刊
患者男,50岁.因左大腿后侧中段皮肤肿块30余年于2007年9月29日就诊.平素健康,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亦无局部外伤史.局部检查:肿块隆起于皮面,表面呈椭圆形,境界尚清,病变皮而大小为2.2 cm×1.5 cm,可随皮肤活动,局部无压痛,行病变切除术。
期刊
目的 探讨脑肿瘤放射性治疗后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9例行肿瘤术后放射性治疗的迟发型脑损伤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分析.结果 9例迟发型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发病时长6个月至12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及肌力减退.MRI表现为轻微占位效应的病变,边缘强化及周围水肿.组织学主要特征为凝固性坏死,坏死中央血管纤维素样坏死、玻璃样变及管腔阻塞,周围反应性胶质细
卫生部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分子病理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11年11月13日在广州举行。卫生部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分子病理组由来自全国十余个单位的18位专家组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肿瘤医院杜祥教授任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任副组长。
近几年来,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升高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8年,我国肺癌总病死率是28.7/10万,约45万余人,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的23.1%.西方国家,肺癌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75%~ 80%,5年总生存率约为10%~15%[1].目前已经发现一些分子靶向药物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突变是原发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