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瘤黑粉病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黑河市爱辉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中高纬度,位于北纬49°24′~50°58′,东经125°29′~127°40′之间,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左右.有耕地173万亩,以种植业为主.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杂豆等作物, 虽然在玉米种植方面,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连续重茬及主栽品种属密植、满贯品种,成熟晚,脱水慢,需上冻收获等原因使玉米发生病蟲害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大斑病、玉米穗腐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玉米不同程度减产。对丰产高产造成影响, 玉米瘤黑粉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防治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生物、化学防治,把病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水平以下.确保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一、病害症状
  玉米瘤黑粉病在各玉米栽培地区都有发生,一般大田发病率5-10%,并可造成30-80%减产,为害玉米的雄穗、雌穗、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等部位幼嫩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肿瘤。肿瘤近球形、椭球形、角形、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单生、有的串生或叠生。小的直径不足1厘米,大的长达20厘米以上。玉米病苗茎叶扭曲,矮缩不长,茎上可生出肿瘤。叶片上肿瘤多分布在叶片基部的中脉两侧,以及相连的叶鞘上,病瘤小而多,常串生,病部肿厚突起,成泡状,其反面略有凹入。茎秆上的肿瘤常由各节的基部生出,多数是腋芽被侵染后,组织增生,形成肿瘤而突出叶鞘。雄穗上部分小花长出小型肿瘤,几个至十几个,常聚集成堆。在雄穗轴上,肿瘤常生于一侧,长蛇状。果穗上籽粒形成肿瘤,也可在穗顶形成肿瘤,形体较大,突破苞叶而外露,此时仍能结出部分籽粒,但也有的全穗受害,变成为一个大肿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淡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
  二、病原及传播途径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蜀黍黑粉菌,为真菌性病害,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属。冬孢子为球形至卵形,直径为8-2微米,暗褐色或浅橄榄色,厚壁,表面有细刺状突起。玉米瘤黑粉菌有生理分化现象,存在多个生理小种.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或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菌源。越冬后的冬孢子,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萌发产生担孢子,不同性别的担孢子结合,产生双核侵染菌丝,从玉米幼嫩组织直接侵入,或者从伤口侵入。越冬菌源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可以起作用。生长早期形成的肿瘤,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可以再侵染,从而成为后期发病的菌源。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担孢子可随气流和雨水分散传播,也可以被昆虫携带而传播。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病害。病原菌在玉米体内虽能扩展,但通常扩展距离不远,在苗期能引起相邻几节的节间和叶片发病
  三、发病条件
  玉米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现象,成熟后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能萌发。冬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6℃~30%,最低为5℃~10℃,最高为35℃~38℃,在水滴中或在98%~100%的相对湿度下都可以萌发。在北方,冬、春干燥,气温较低,冬孢子不易萌发,从而延长了侵染时间,提高了侵染效率;而在温度高、多雨高湿的地方,冬孢子易于萌发失效。
  玉米抽雄前后遭遇干旱,抗病性受到明显削弱,此时若遇到小雨或结露,病原菌得以侵染,就会严重发病。玉米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高湿,或干湿交替,有利于发病。遭受暴风雨或冰雹袭击后,植株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发病趋重。玉米螟等害虫既能传带病原菌孢子,又造成虫伤口,因而虫害严重的田块,瘤黑粉病也严重。病田连作,收获后不及时清除病残体,施用未腐熟农家肥,都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趋重。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通风透光不良,玉米组织柔嫩,也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病。
  四、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优良抗性强的玉米品种。
  2.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倒茬制度,与大豆、小麦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玉米连作。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防止病原菌冬孢子随粪肥传病。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均衡施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防止植株贪青徒长;适当施用含锌、含硼的微肥。早春加强玉米螟等害虫的防治,防止造成伤口;在肿瘤未成熟破裂前,尽早摘除病瘤并深埋销毁。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深翻。
  3.药剂防治:种子带菌是田间发病的菌源之一。可用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的药量拌种、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千克种子用4-6克拌种、20%萎锈宁乳油1千克种子用5-10克拌种、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的用药量拌种、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剂用10克药,对少量水成糊状,拌玉米种子3~3.5千克等。也可在玉米未出土前用50%多菌灵2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进行土表喷雾,以减少初侵染菌源。在肿瘤未出现前,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5千克,隔7-10天喷药一次,重复2-3次以降低发病率达到防治目的。
其他文献
任务引领教学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任务,通过设计解决任务的方法与步骤,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
一、自然情况  九台区水稻免耕轻耙节水栽培示范基地落实在九台区其塔木镇刘家村。该镇农作物播种面积10440公顷,其中水稻面积3500公顷,是九台区水稻面积最大的乡镇,该镇地处松花江流域,多为自流灌区,而且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合机械化作业,在全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落实情况  具体落实在其塔木镇刘家村十一社,蔡连国、蔡连魁等10个农户中,示范面积150亩,种植品种有:吉粳809、吉大898、
期刊
摘 要:由于近年来,东海县晚秋黄梨面积不断被增加,过去只讲数量栽培,逐渐过渡到质量栽培,品质决定价格及市场。本文介绍了晚秋黄梨的好处及优点;栽植前的准备工作;栽植技术;当年晚秋黄梨树栽植后的管理与要求;分月份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供参考。  关键词:晚秋黄梨;高产栽培;技术 ;东海  一、晚秋黄梨的好处和优点  1.秋黄梨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钙、磷、铁等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等,具有降低血
她,原是学财政经济专业的;她,二十多年醉心于医院建设;她,曾多次出国考察国外医院的领先理念;她,曾多次组织国内外医院建筑技术交流与专题研讨,普及智能化在医院中的应用;她,
10月27日,2015江淮轻卡全国节油挑战赛总决赛在上海正式拉开终极对决的大幕。江淮轻卡全国节油挑战赛从今年5月份开始,历时半年,分别举办了合肥、广州、郑州、武汉4个分站赛
摘 要:玉米是很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因此,做好玉米的栽培工作是极为有必要的,因此,进一步提升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水平,这是极为有意义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结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做好冬玉米高产栽培工作,提出了栽培的技术方法,并且研究了在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如何提升其技术水平。  关键词:冬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在冬季栽培玉米,一定要注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栽培的工作方法,同时,要明确当地是否
在农村,学生辍学是近年来许多学校感到棘手的问题。只有寻根究底,深入了解和分析其辍学的真正缘由,方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展开复学工作。农村学生为什么不愿读书?原因复杂
既往报道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年死亡率为2~4%,作者的研究发现HCM有相 Previous reports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of the annual mortality rate of 2 to 4%,
玉米褐斑病在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以叶片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初为白色至黄色小斑,渐变成褐色或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成疱状,有时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褐色粉末,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最后叶片退绿发黄、干枯,严重者造成植株枯死。茎上病斑多发生于节的附近,遇风易倒折。该病一般在玉米8~11片叶时开
期刊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生的提升不仅能够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同时也影响着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因此玉米的高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当前我国的玉米种植情况来说,虽然种植面积极大,但其单产量却较低,且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对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分析,促使玉米产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玉米; 高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方法  当前,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