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植被特点与垂直分布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63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在庐山内实习观察观察庐山植被和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分析了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特点,主要包括植被的类型、分布情况、和受气候和土壤垂直分布条件下形成的植被垂直带谱,具体将庐山自下而上分为:1)6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2)400 m-900 m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3)800 m-1 200 m为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和灌木丛;4)1 100 m以上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次生灌木丛和次生草丛。
  关键词 庐山;植被垂直带谱;植被类型;垂直气候带;土壤垂直带谱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31-0097-01
  
  1 庐山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包括庐山风景区、九江及庐山南麓星子县的大部,位于东经115°52′-116°10′与北纬29°24′-29°46′之间,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庐山在地势上属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北至长江,南至星子县,东至鄱阳湖东岸,西至瑞昌县,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长约25 km,宽约10 km。庐山是一座中山,平均海拔1 000 m以上,最高峰大汉阳峰海拔1 474 m,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山上与山下处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相比,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庐山在气候上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温湿气候区,四季分明,具鲜明的季风气候特征。水气充足,雨量丰沛,云雾弥漫,每年7至9月平均温度16.9℃,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冬季最低气温低至-16.8℃;庐山夏季受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气流,多为偏南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以偏北气流为主,盛行偏北风。夏短、冬长、春长于秋,年平均降水量1 833.6 mm,雨日年平均167.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
  2 庐山的植物概况
  虽然人类的活动对植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庐山的植被资源依然非常丰富,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据统计,庐山植被种类有2 000多种,1 000多属,其中维管束植物计有210科,735属,170种;种子植物175科,661属,1 517种;蕨类植物35科,73属,149种。
  1)物种资源丰富。庐山植被以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特别是亚热带种类是庐山植被的重要成分,其中又属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最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 000种,分布有野生观赏植物528种,,乔木类138种,灌木类140种,藤木类52种,草本类198种。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毛竹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灌木丛、草丛、草甸、沼泽植被等,主要植物种类有:枫香、日本扁柏、庐山厚朴、三角枫、金钱松、日本冷松等。
  2)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庐山在这种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垂直分布条件下,发育着呈现垂直分布的土壤,进一步促成了植被的垂直分布结果。从江边湖滨到庐山山顶,发育有红壤、黄壤与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沼泽土以及水稻土、浅色草甸土等。从下到上有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针叶林。且竹林、灌丛、草地等类型发育完全,植被演替规律典型。
  3 气候垂直带谱
  庐山属于山地气候,山地气候的特点是随海拔的升高气候反而降低,如牯岭海拔比九江、星子高1100多米,年平均气温比山下大约低6℃。但是另一方面降水因海拔升高而增多,高度影响水热变化进一步导致了气候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了气候的垂直带谱。
  4 土壤垂直带谱
  同样,由于庐山的山地特征,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水、风力、日照和生物等因素随之变化,导致土壤类型和分布随海拔也产生了垂直变化,形成了土壤垂直带谱。
  5 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布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升高,地表水热状况形成垂直分异,使气候和土壤呈现出垂直分布特征,最终导致了植被垂直分布的情况。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具体结论
  如下:
  1)600 m以下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发育为红壤、黄壤和水稻土,由于海拔低,人类活动频繁,有机质含量较低,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群落主要有壳斗科、山茶科、樟科,并且多在寺院和陡峭的山坡分布。
  2)400 m-900 m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带,发育着黄壤和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形成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过渡带,在黄龙潭地带的下部和沟谷中多为阔叶林,向上多为落叶林,落叶林叶薄、草质,是淡绿色的,成林的基本很少,只有在牧马场和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植物种类主要有:青钢岩、苦槠、甜槠、山鸡椒、四照花等。此外,在海拔960 m左右的玉屏峰的阴坡生长着喜阴喜湿的毛竹林,这种植物对气温要求高,此处形成了局部小气候,适合毛竹生长。还有在海拔911 m的旅游景点“三宝树”处生长着一株银杏和两株柳杉,至今1 600余年,银杏名为“白果”,是第四纪冰川的遗留植物,柳杉喜阴喜湿,在温暖的环境下生存,长枝短生,短枝簇生,雌雄异株,不能单独生长,所以互相之间相隔不能太远。
  3)800 m-1 200 m是暖温带湿润气候,发育着山地黄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生长着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和灌木丛,灌木丛多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 ,主要有短柄炮、映山红、满山红、茅栗、金银花、紫藤、盐肤木等。
  4)1 100 m以上为山地棕壤,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生长着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次生灌木丛和次生草丛,次生草丛在山体上部主要分布在山南汉阳峰和仰天坪一带,以禾本科草类为主,多为以芒、斑茅、野菰草、管草、白茅,也有多种蕨类,草丛中有稀疏乔灌。此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局部地区也有针叶林出现,有些地区成片出现,如日本柳杉、日本扁柏林。
  6 总结
  庐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气候的特殊性,加之山地海拔的变化形成了气候垂直带谱,气候的垂直分布特征和生物因素进一步影响了土壤的垂直分布,导致了植被的垂直分布带谱。
  
  参考文献
  [1]鞠继武.庐山自然地理[M].新知识出本社,1958.
  [2]张根寿,林爱文,王新生,贺华中.庐山地理调查[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张金泉.华南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1982,01.
  [4]刘建中,奚为民.雾灵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垂直分布规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18.
  [5]曹伟,傅沛云,刘淑珍.东北平原植物区系亚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5,17.
  [6]钱宏.长白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分析[J].地理科学,1989,9.
其他文献
本文以烟草商业经营主体企业为背景,通过管理、技术等层面的研究加强对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保护力度,防范安全风险的发生,以保障企业的经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
针对传统直方图特征存在的特征分辨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像分层结构直方图.该特征首先将图像按照亮度幅值的大小进行分层,然后根据预先设计的结构图元对所有的分层图进行基于结构图元的直方图统计,最后将所得的直方图进行集成得到最终的分层结构直方图.以图像匹配与视觉跟踪为例,对分层结构直方图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特征较参考特征具有更强的特征分辨性能和局部描述能力.利用分层结构直方图进行图
按照中医学理论,采集当地野生中草药,研制成一种中草药制剂,临床试验证明此中草药制剂对传染性禽法氏囊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免疫实验研究也证明,此配方能促进小白鼠脾淋巴细
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DCT域系数对直方图的图像拼接篡改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DCT变换,而后分别计算DCT系数矩阵的水平、垂直、主对角线、副对角线四个方向的差分DCT系
疫苗是由免疫原性良好的病原微生物,经繁殖和处理后而制成的,包括活菌(毒)疫苗、灭活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苗等几种类型.
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计量设备的广泛应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企业能否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测试结果和质量,因此在企业中计量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称重传感器;实物校验;误差;速度;调整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41-0120-01  1概述   矿山企业计量设备主要指皮带秤、汽车衡、轨道衡,主要组成部分为:称体、称重传感器、接线盒
现存的组合导航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地形辅助导航系统分辨率较低;GPS/INS导航系统中GPS信号易受干扰;SAR/INS导航系统无法实现三维定位且无法获得平台的姿态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本
通过对长顺供电局10kv配电网防雷保护情况的了解,分析了影响配电网防雷保护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从思想上、设备上、管理上重视配电网防雷保护,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由于
放电线圈用于电力系统中与高压电容器并联连接,使电容器组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迅速泄放。因此安装放电线圈是变电站内电容器的必要技术安全措施。如果变电站内10kV高
摘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影响到了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自动化的办公工作中已经广泛地应用起了电子文件,由此也就产生了电子档案管理问题。本文先是讲解了目前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了强化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 电子档案;管理;强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 G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233-01  电子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