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发达的采矿业

来源 :西部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矿的开采
  中国铜矿石的开采极晚到商代已经初具规模,虽然历史上这方面的记载缺乏,但是从商代大量铜器的出现和铜矿遗址的发现,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据1989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国文物报》报道,江西瑞昌铜岭发现一处商代中期大型铜矿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一处采铜遗址。遗址面积约二十五万平方米(一平方里),在已发掘的三百平方米范围内,有竖井二十四口,平巷三条,露天采矿坑一处,选矿槽一处。这说明当时已经采用竖井、平巷、坑采等联合开采方法。井巷有木材支护结构,井壁贴有扁平木板或小木棍,井体采用榫卯式和内撑式方框支架组接,井深大都在八米以上。还有一条斜巷。提升工具有辘轳,采掘工具有青铜弧刃钺形斧。
  1979年四月,湖南麻阳发现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矿遗址,有古矿井十四处,其中一处是露天开采,其余是矿井式地下开采。一般是在地表沿矿脉露头开口后,就沿矿脉倾向由上而下进行斜井开采。矿井不规则,宽窄不一,呈弯曲的鼠穴式。垂直深度约八十米。在跨度大的采空区间内,留有矿柱或隔墙,在跨度比较大的相邻矿柱之间,又辅以木支柱,以防止矿井顶板因压力过大而下榻。
  1974年,湖北大冶铜绿山发掘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铜矿井,比较完整,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实物历史。铜绿山铜矿富集,主要有孔雀石、自然铜、黄铜矿等。这些矿物有的呈孔雀绿,有的呈金黄色,颜色鲜明,容易发现和采选,含铜的品位也很高。矿床类型属接触变质的铜铁矿床。这一古代矿井(当地称老窿)是在露天采矿过程中被揭露出来的,老窿从南到北呈不规则条带状分布。考古工作者选择发掘了两处:“十二线老窿”和“二十四线老窿”,两处南北相距三百米。“十二线老窿”发掘点距地表四十多米,在五十平方米发掘面积里,出现了八个竖井和一个斜井。支护木料是直径五到十厘米的圆木。竖井井口直径约八十厘米。“二十四线老窿”发掘点距地表井口五十多米,大约一百二十平方米发掘面积里,有五个竖井,一条斜巷和十条平巷,支护用的圆木直径一般在二十厘米左右,竖井井口直径一般是一百一十到一百三十厘米,比“十二线老窿”的竖井大。竖井是交通孔道,从这里把矿石和地下水提出地面,把井架支护木送到井下。五十米深的竖井分几段,就是掘一段竖井,挖一段平巷,每一条平巷都装有辘轳,这样逐级提运,接力完成。十条平巷的方向不一致,宽窄也不一样。最大的是二号巷道,内空高一米六,宽一米九五,其他巷道的高宽一般在一米三到一米五。斜巷和平巷的作用不同,从矿层表面开斜巷斜穿到底部,主要是为了探矿;再沿水平方向开平巷,从矿层底部向上回采。已采的矿石在井下进行初选,把贫矿和废石充填进采空区,这样,既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开采,又可以使出窿的矿石品位比较高,减少提运量。总之,矿床的开采采取了竖井、斜井、斜巷、平巷相结合的采掘方式。同时又用各种技术手段初步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提升和巷道支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比如矿井工人利用不同井口气压差的高低,形成自然气流,并且采取密闭已经废弃的巷道,来控制气流沿着采掘方向前进,保证气流到达最深处的工作面;井下,矿工们又利用船形木盘等器具,进行重力选矿,以测定矿石的品位,决定采掘方向。他们十分准确地选择了断层接触带中矿体富集、品位高的地方进行开采。这个古铜矿井的被发掘,以十分生动的事实说明了当时高水平的采矿技术。
  像这样采矿的规模和技术,在历史书中很少记载,只有宋代孔平仲在《谈苑》中讲到铜矿的开采情况。书中记载:“韶州岑水场,往岁铜发,掘地二十余丈即见铜。今铜益少,掘地益深,至七八十丈。役夫云:地中变怪至多,有冷烟气中人即死。役夫掘地而入,必以长竹筒端置火先试之,如火焰青,即是冷烟气也,急避之,勿前,乃免。”韶州是今广东韶关一带,说那里往年铜矿发达,现在铜已经少了。所说冷烟气可能是含一氧化碳比较多的天然气。这里讲到了矿井深度和防止冷烟气的办法,但是对整个矿井的结构没有记载。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提到:“湖广武昌、江西广信皆饶铜穴,”“凡出铜山,夹土带石,穴凿数丈得之。”
  到了清代,有了不少关于矿井的文献记载。比如张泓的《滇南新语》,王崧的《矿厂采炼篇》,倪慎枢的《采铜炼铜记》,吴其濬(1789—1847)的《滇南矿厂图略》,以及某些地方志等。其中以《滇南矿厂图略》讲得最详细,又附有矿井剖面图,是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云南矿厂工器图略》,下卷《滇南矿厂舆程图略》,采铜技术、铜矿井结构都在上卷叙述。上卷书的前面,绘有矿厂剖面图,把有关采矿技术作了形象的反映,文和图对照阅读,能使读者清楚地知道当时采铜技术的各个细节。图上有矿井内部结构,如平巷、斜巷、另峒、钓井、掌子面、陡腿、平推、钻篷、象腿、倒回龙、马鞭桥、顶子、门等;有矿井中的设备,如油灯、摆夷楼梯、风箱、风柜、拉龙等。此外,通风、排水、照明、挖矿石、背矿石等等劳动场面,图上也有表现。还有专门的工具器物图。所以,图在这本书中和文字一样重要,甚至更胜过文字。比如图上画的象腿,就是石柱或矿柱,它代替坑木支护矿井,是自春秋时期以来就有的一种开采方法,文字说明中没有。文字部分写得层次分明,共分十六个部分:第一“引”,讲矿苗;第二“硐”,讲矿井内部结构和具体技术操作;第三“硐之器”,讲矿井中使用的工、器具;第四“矿”,讲矿石品位高低;第五“炉”,讲冶炼;第六到第八,讲冶炼和用品;第九“丁”,讲矿山人员组成;第十“役”,讲分工;第十一、十二讲矿山制度和禁忌;第十三“患”,讲矿灾、矿害;第十四到第十六讲迷信活动。所以整本书讲的是铜矿的开发、管理、经营,开采技术只是其中几个小部分。整本书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矿业上各方面的活动场面,使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当时铜矿开采的水平。
其他文献
当今,汽车型材的生产件越来越长,并且在一条生产线中融合了下列几种工艺程序:挤出;硫化;涂漆;钻孔;定长裁断。
教-学优化算法是一种新型启发式优化算法。针对教-学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教-学优化算法(an improved teaching-learning based optimization,AITL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辽宁黑猪、长白猪、大约克猪、丹育猪和杜洛克猪的FSHβ亚基基因和GDF9基因的插入片段扩增后进行多态性和生物信息
颅骨性别识别在法医学和颅骨面貌复原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以新疆吐鲁番地区117例维吾尔族成人三维颅骨数字模型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颅骨模型利用自主开发的系统标定78个特征点,其中12个位于颅骨正中矢状面、66个对称分布于颅骨两侧;然后,提取可测量特征和非可测量特征,对可测量特征直接测量,对非可测量特征进行量化表示;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并设计分类器,实现对颅
对中国11个省(市)部分猪场收集的812份病料,应用ORF2-PCR进行检测,发现有235份为PCV2阳性病料。利用鉴别PCR方法从235份阳性病料中,检出10份PCV2a基因型和133份PCV2b基因型,检
GPAT、AIRC和PURH基因作为肌苷酸合成过程中的酶系基因,它们对鸡肌肉肌苷酸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效应。为了进一步验证这3个基因对肌苷酸含量的遗传效应,本研究以白耳鸡为试验材
工业应用的聚合物共混体至少包括两种聚合物组分。通过共混不仅可将组分聚合物的优良性能综合在一起,而且还可以开发新的性能特征。一般说来,开发一种新的聚合物共混体要比开发
财务报表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初的目的就是银行家对贷款人的信用调查和分析,借以判断贷款人的偿债能力。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成熟,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范围也不
<正>采用具有中间相动态稳定作用的熔融混炼法来混炼橡胶粉和热塑性材料(尤其是聚丙烯),可以生产出性能接近于热塑性弹性体(TPE)的弹性体合金(EA)。由于在这种EA中使用了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