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沙盘游戏;哀伤辅导;个案研究
一、基本资料
邹晓祎(化名),男,12岁,初一,和父母弟弟一起生活。做外贸生意的父亲于2015年的一个冬夜突发脑溢血送医院抢救,一个月后去世。母亲为全职太太,抚养两周岁的弟弟。
二、辅导缘起
2016年9月的某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晓祎在班主任陪同下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经过之前和班主任的电话沟通,我了解到晓祎在父亲去世后至今一直沉迷于电脑游戏,学习上萎靡不振,成绩大幅下滑,人际交往趋于闭锁,同学老师基本无法和他交流,班主任家访时也闭门不见,整日郁郁寡欢。
眼前这位男生耷拉着头,眼睛呆呆地看着地面,略长的头发遮住了额头。在默默陪伴了一阵后,我采用了共情技术去靠近晓祎内心的感受。他的脸上看不出大的情绪起伏,只是在我谈到“这段日子来,你心里一定很不好受,所以让自己躲进了游戏的虚拟世界。”这句话时,他稍微握紧了右手,然后拿起杯子喝了口水。首次咨询进展不大,但我相信,这是个还算不错的开始。基于晓祎喜欢上网打游戏而不愿意主动沟通,在征询意愿后,我带他到心理测量室上机做了SCL-90测量,从而对其近期的心理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从测量结果来看,晓祎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多个维度都超过了3分,尤其在“抑郁”及“恐怖”维度的得分甚是令人担忧。
三、辅导过程
阶段一:母亲来访
负责又细心的班主任在家访时发现晓祎母亲的心理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于是要她在第二周的周四下午来咨询室接受心理疏导。作为家长能依约过来找儿子学校的心理老师,这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尽管丈夫去世一年多,晓祎母亲依然沉浸在深深的哀伤中,黑色外套,头发微乱,脸色灰暗而憔悴,落座后先是红着眼默默流了会儿泪,继而讲述起丈夫邹先生的事——
因少年时的一次意外,邹先生做了开颅手术,之后成绩突飞猛进,考入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但他生性孤僻少有朋友,毕业后回到家乡做外贸生意起家,为家庭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大儿子邹晓祎从小衣食无忧,学习上不太努力,自己则一直是全职太太,两年前生下了小儿子。一方面,患有高血压的丈夫并没有服用药物,而是靠每天晚上的千米长跑这种并不科学的方式来控制血压;另一方面,对于国内的教育教学方式他并不认可,所以当小学阶段的晓祎沉迷网络游戏、成绩垫底时,邹先生提出了以后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的想法,并在五年级开始给孩子办理去美国的旅游签证,这使得晓祎对学习更不用心,对去美国充满了向往。
2015年的一天冬夜,邹先生突发脑溢血被送去医院抢救,而这过程中晓祎的母亲并没有叫醒熟睡中的孩子,因此他并没有目睹父亲病发的经过。尽管请了北京的专家过来医治,最终还是回天乏力,邹先生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后,带着对妻儿和父母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人世。在此期间,晓祎曾经被带到医院去看望昏迷中的父亲,但他一直否认父亲重病和离世的事实,他拒绝参加父亲的葬礼,木然面对悲痛的家人,并激动地冲母亲喊叫说父亲还在外面忙生意,不久就会带他去美国念书。
和晓祎母亲的这次面询以她的倾诉为主,陪伴、倾听和共情是我采取的主要方式。待到她倾诉完带着我的安慰和鼓励离开后,我累得靠在沙发上,久久没有缓过来。心理咨询,有时候真是把咨询师的心理能量掏空了,输给内心枯竭的来访者。
阶段二:初定“沙游”
次日,平复了心情的我开始翻阅以往培训中的各类资料,梳理晓祎的个案辅导对策。根据DSM-IV 诊断标准,当丧亲个体表现出悲伤缺乏、悲伤抑制、选择性遗忘、悲伤延迟等症状,并发生于丧亲发生后六个月以上,可诊断为复杂哀伤,晓祎基本符合这种心理状况。基于晓祎目前的情况,我决定将“沙盘游戏”引入本次哀伤辅导中。“沙盘游戏”作为一种非语言的心理治疗技术,为来访者创造了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来访者在沙盘中运用沙具来表达自己的无意识世界,可以使其“自我治愈力”得以發挥。采用游戏疗法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时威望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而12周岁的晓祎正处于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的当口上,沙盘游戏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辅导手段。
第二次咨询,我把晓祎带到沙盘室,让他感受了沙子,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在沙盘上自由摆放,一刻钟后,晓祎的作品完成了。
晓祎的初始沙盘看似放了很多物品,但总体无章可循,呈现出混乱的场面,区域间界限不清。混乱是一种受伤主题,表现出晓祎内在受伤的自我状态。但初始沙盘也呈现出晓祎问题治愈的可能性与方向。在象征理论中,沙盘的右方是未来的象征,晓祎初始沙盘的右上方以几只动物为主,动物往往是与人类理性和判断相对应的本能、直觉、冲动和阴影等的象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他无意识中压抑内容的表达。右下有象征着动力的四辆小车,但车头朝向左边,有退行和回归的暗示,可能象征着无意识自我的准备状态。这次的沙盘内容和晓祎的现实生活并无联系,应该是丧亲后心理的一种创伤状态。
在随后的交谈中,晓祎虽然还是低垂着头,但断断续续地愿意表述出内心的想法:爸爸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而自己在学业上的挫败感让他把无限希望寄托在去美国念书上。他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堆里,唯有拒绝承认爸爸的离世,那么出国就还有希望,家里的顶梁柱就还在。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他从妈妈的泪眼和弟弟的哭闹里读出了悲伤和无望,学业垫底让他在班里抬不起头,只有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披荆斩棘一路通关,他才觉得自己是能力超群、受人崇拜的,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
从晓祎的诉说中,我感受到他内心对于获得认可的渴望,而他如果能把用在游戏上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应该能取得明显的进步。然而,如何让晓祎重新振作起来呢?我决定从让他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接受父亲已经离世这个事实开始。
一、基本资料
邹晓祎(化名),男,12岁,初一,和父母弟弟一起生活。做外贸生意的父亲于2015年的一个冬夜突发脑溢血送医院抢救,一个月后去世。母亲为全职太太,抚养两周岁的弟弟。
二、辅导缘起
2016年9月的某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晓祎在班主任陪同下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经过之前和班主任的电话沟通,我了解到晓祎在父亲去世后至今一直沉迷于电脑游戏,学习上萎靡不振,成绩大幅下滑,人际交往趋于闭锁,同学老师基本无法和他交流,班主任家访时也闭门不见,整日郁郁寡欢。
眼前这位男生耷拉着头,眼睛呆呆地看着地面,略长的头发遮住了额头。在默默陪伴了一阵后,我采用了共情技术去靠近晓祎内心的感受。他的脸上看不出大的情绪起伏,只是在我谈到“这段日子来,你心里一定很不好受,所以让自己躲进了游戏的虚拟世界。”这句话时,他稍微握紧了右手,然后拿起杯子喝了口水。首次咨询进展不大,但我相信,这是个还算不错的开始。基于晓祎喜欢上网打游戏而不愿意主动沟通,在征询意愿后,我带他到心理测量室上机做了SCL-90测量,从而对其近期的心理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从测量结果来看,晓祎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多个维度都超过了3分,尤其在“抑郁”及“恐怖”维度的得分甚是令人担忧。
三、辅导过程
阶段一:母亲来访
负责又细心的班主任在家访时发现晓祎母亲的心理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于是要她在第二周的周四下午来咨询室接受心理疏导。作为家长能依约过来找儿子学校的心理老师,这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尽管丈夫去世一年多,晓祎母亲依然沉浸在深深的哀伤中,黑色外套,头发微乱,脸色灰暗而憔悴,落座后先是红着眼默默流了会儿泪,继而讲述起丈夫邹先生的事——
因少年时的一次意外,邹先生做了开颅手术,之后成绩突飞猛进,考入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但他生性孤僻少有朋友,毕业后回到家乡做外贸生意起家,为家庭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大儿子邹晓祎从小衣食无忧,学习上不太努力,自己则一直是全职太太,两年前生下了小儿子。一方面,患有高血压的丈夫并没有服用药物,而是靠每天晚上的千米长跑这种并不科学的方式来控制血压;另一方面,对于国内的教育教学方式他并不认可,所以当小学阶段的晓祎沉迷网络游戏、成绩垫底时,邹先生提出了以后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的想法,并在五年级开始给孩子办理去美国的旅游签证,这使得晓祎对学习更不用心,对去美国充满了向往。
2015年的一天冬夜,邹先生突发脑溢血被送去医院抢救,而这过程中晓祎的母亲并没有叫醒熟睡中的孩子,因此他并没有目睹父亲病发的经过。尽管请了北京的专家过来医治,最终还是回天乏力,邹先生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后,带着对妻儿和父母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人世。在此期间,晓祎曾经被带到医院去看望昏迷中的父亲,但他一直否认父亲重病和离世的事实,他拒绝参加父亲的葬礼,木然面对悲痛的家人,并激动地冲母亲喊叫说父亲还在外面忙生意,不久就会带他去美国念书。
和晓祎母亲的这次面询以她的倾诉为主,陪伴、倾听和共情是我采取的主要方式。待到她倾诉完带着我的安慰和鼓励离开后,我累得靠在沙发上,久久没有缓过来。心理咨询,有时候真是把咨询师的心理能量掏空了,输给内心枯竭的来访者。
阶段二:初定“沙游”
次日,平复了心情的我开始翻阅以往培训中的各类资料,梳理晓祎的个案辅导对策。根据DSM-IV 诊断标准,当丧亲个体表现出悲伤缺乏、悲伤抑制、选择性遗忘、悲伤延迟等症状,并发生于丧亲发生后六个月以上,可诊断为复杂哀伤,晓祎基本符合这种心理状况。基于晓祎目前的情况,我决定将“沙盘游戏”引入本次哀伤辅导中。“沙盘游戏”作为一种非语言的心理治疗技术,为来访者创造了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来访者在沙盘中运用沙具来表达自己的无意识世界,可以使其“自我治愈力”得以發挥。采用游戏疗法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时威望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而12周岁的晓祎正处于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的当口上,沙盘游戏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辅导手段。
第二次咨询,我把晓祎带到沙盘室,让他感受了沙子,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在沙盘上自由摆放,一刻钟后,晓祎的作品完成了。
晓祎的初始沙盘看似放了很多物品,但总体无章可循,呈现出混乱的场面,区域间界限不清。混乱是一种受伤主题,表现出晓祎内在受伤的自我状态。但初始沙盘也呈现出晓祎问题治愈的可能性与方向。在象征理论中,沙盘的右方是未来的象征,晓祎初始沙盘的右上方以几只动物为主,动物往往是与人类理性和判断相对应的本能、直觉、冲动和阴影等的象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他无意识中压抑内容的表达。右下有象征着动力的四辆小车,但车头朝向左边,有退行和回归的暗示,可能象征着无意识自我的准备状态。这次的沙盘内容和晓祎的现实生活并无联系,应该是丧亲后心理的一种创伤状态。
在随后的交谈中,晓祎虽然还是低垂着头,但断断续续地愿意表述出内心的想法:爸爸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而自己在学业上的挫败感让他把无限希望寄托在去美国念书上。他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堆里,唯有拒绝承认爸爸的离世,那么出国就还有希望,家里的顶梁柱就还在。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他从妈妈的泪眼和弟弟的哭闹里读出了悲伤和无望,学业垫底让他在班里抬不起头,只有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披荆斩棘一路通关,他才觉得自己是能力超群、受人崇拜的,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
从晓祎的诉说中,我感受到他内心对于获得认可的渴望,而他如果能把用在游戏上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应该能取得明显的进步。然而,如何让晓祎重新振作起来呢?我决定从让他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接受父亲已经离世这个事实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