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泡泡糖引发的思考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s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泡糖以其缤纷的颜色,香甜的口味,既好吃又好玩的特性,对孩子们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但是吃泡泡糖的时候如果误吞入食道或呛入气管,容易引发窒息的危险。因此,出于安全考虑,大多数家长和教师是不赞同孩子嚼泡泡糖的。然而,发生在我们班小艺身上捡食泡泡糖的事件却引发了我新的思考。
  在一次晨间锻炼中,孩子们正在操场上自由活动。只见小艺和一个小伙伴兴高采烈地奔跑着、追逐着,红红的小脸蛋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欢快和兴奋。我不禁有些纳闷:是什么游戏让她如此尽兴?这时,我突然注意到孩子嘴里似乎在嚼著什么。哦!原来是泡泡糖!只见她噘起小嘴,兴致勃勃地吹出了一个大大的泡泡,因为用力太大,刹那间,泡泡破了,粘到了她的鼻子上、脸蛋上。两个孩子顿时笑得前仰后合。那一刻,我也被她们滑稽而可爱的表情逗乐了。孩子们似乎也发现了我在看她们,小艺脸上的笑容戛然而止,像犯了“错误”似的怯怯地看着我。我走过去蹲下来对她说:“小艺,哪儿来的泡泡糖呀?”还没等小艺开口,旁边的小伙伴抢着回答:“老师,是从垃圾桶旁边捡到的!”这时,小艺低下头没有说话。我拉起小艺的手对她说:“以后想吃泡泡糖了可以让妈妈给你买,掉地上的食物是不卫生的。”小艺满脸委屈地小声对我说:“妈妈不给我买泡泡糖,老师,我捡到的泡泡糖还有包装纸呢,是干净的!”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粉红色的包装纸,有点不舍地把嘴里的泡泡糖吐到纸上包好。我赶紧说:“小艺还知道吃完的泡泡糖要包起来呢!”听到我在表扬她,小艺抬起头来一本正经地说:“我一会儿把它扔到垃圾桶里,不然泡泡糖会粘到地上破坏环境呢!”那一刻,孩子的纯真让我疼惜,孩子的懂事让我感动,我有点后悔打断了她们刚才那份无拘无束的快乐。
  小艺的泡泡糖事件让我对自己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重新进行了审视。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强、爱模仿、活泼好动是幼儿期的主要年龄特点,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认识世界,他们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中获得经验,习得本领。然而,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的协调性、自控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也较差,于是成人在很多时候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对孩子提出了种种禁令。成人的禁令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适当降低危险和意外伤害发生的机率,但也在无形中扼杀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这其实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消极保护”。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对于幼儿来说,泡泡糖的安全隐患固然存在,比如过量使用会诱发龋齿,不小心被吸进呼吸道会引起窒息。但是据研究表明,咀嚼泡泡糖对清洁口腔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牙齿颌面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还可以缓解压力、提高专注力。试想,如果小艺的父母让孩子了解了泡泡糖的安全食用方法之后,选择质量安全的泡泡糖,在宽松的氛围下允许她去尝试,使她的兴趣得到充分的满足。她还会禁不住诱惑,偷偷捡食地上的泡泡糖,而引发新的安全隐患吗?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对孩子禁止的何止泡泡糖呢?下雪天,为了防止感冒,我们不让孩子去堆雪人;下雨天,为了避免弄脏衣服,我们不让孩子去踩水花;为了免受细菌感染,我们不让孩子去玩泥巴……在很多幼儿园,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而舍弃教育的做法也比比皆是:老师们会主动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甚至取消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的活动;将幼儿的活动范围规定在室内或完全没有危险的室外;在体育活动中有意降低活动的标准和难度……如此小心翼翼,孩子们就真的安全了吗?事实证明:幼儿安全事故仍然无法避免,时有发生。
  这也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有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有大自然里的无穷欢乐。春天,我们去田野里摘野花、吃野果,到小河里抓蝌蚪;夏天,我们在石头上玩泥巴,爬上大树抓知了;秋天,我们去田野里烤红薯,拿根玉米秆骑大马;冬天,我们站在向阳的土墙上唱大戏,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打雪仗……那时候家里孩子多,爸爸妈妈根本顾不上事无巨细地照看我们,孩子们几乎都是哥哥姐姐大带小,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着长大的。记忆中,我们不但很少生病,而且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的玩耍中学会了许多自我保护的方法。
  今天的孩子,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优越、备受宠爱的年代,却在无形中被我们隔绝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进入了一个重知识、轻游戏,用电子游戏产品替代玩具的时代。闲余时间,陪伴孩子的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回到家里,电脑、手机成了孩子的玩伴。很多家长会把家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安装上防护栏、防撞条,却没有告知孩子应该如何防范生活中会出现的各种危险。无论是在入离园的路上,还是逛超市、去游乐场,孩子都有家长的陪护,所以他们根本不用担心任何安全问题,也不关心周围的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来自家长的种种“过度保护”,使幼儿逐渐变得依赖性强、胆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经验,反而容易增加危险发生的几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最基本的能力,成人千般爱护莫过孩子能够自护。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去获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相信孩子,学会放手,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习得自我保护的方法,在一次次尝试和失败中积累保护自己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避免伤害。
其他文献
主题背景下有效的活动环境可以促进幼儿链接已有经验产生思考,进而推进及拓展幼儿对主题内容的认知、了解,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聚焦主题活动环境,追寻幼儿的脚步,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通过有趣的、可参与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幼儿在体验和探究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一、实施的形式  主题活动环境离不开幼儿,教师应基于幼儿视角,以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经验的相对稳定性为基础,用“讨论
期刊
幼儿园环境是隐形的教师,环境的创设应以儿童为中心,贴近儿童的生活,满足儿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充分发挥环境“激趣”“导疑”“求索”的功能,努力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经验,基于儿童立场的环境,让儿童与环境产生互动,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与游戏。一、环境创意来源于儿童的生活  案例一:柳条吊饰我创意  春游途中,贝贝看到小河边的柳树,惊喜地喊道:“哇,柳树姑娘的柳条好美呀!”萌萌闻声
期刊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建构游戏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类型,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构游戏中,幼儿的身体、认知、审美、社会性等都能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行为对幼儿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成人支持幼儿游戏时,幼儿会感觉到有更多的选择。  建构游戏“梦想新区”来源于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当“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活动逐渐深入时,教师每天带来的新区规
期刊
“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话,课程则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时,才会不断涌现教育的精彩。”课程是从教育的“起点”到“目的”的路程,是道路两旁的风景。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公园,一个沙丘,一个池塘,都可以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课程资源,一个普普通通的树林所蕴含的课程资源,甚至远超过一个静态的单调的博物馆。”我们应关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挖掘真正属于孩子的课程,让每个孩子在课程中幸福成长。  一天早晨,毛毛跑过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发展规格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着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于1986年11月发表了《本科的科学、数学与工程教育》,第一次提出了整合课程STEAM教育。STEAM教育由S(Science)、T(Technology)、E(Engineer)、A(Art)和M(Mathematics)组成,但
期刊
我是一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大班孩子的妈妈。平时繁杂的幼教工作,让我将更多精力和时间给了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疏于照顾,总觉得对他亏欠太多。今年是孩子大班最后一个学期,我们都满怀期待,他说“要好好珍惜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好好玩玩幼儿园的滑梯”,我则希望他能在教师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完整而充实的幼小衔接阶段。可无情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我们的计划都打乱了,他没有了朋友的陪伴,只能宅在家里,我在家除了
期刊
很久以来,“幼儿园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幼儿园是否有能力建构课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工作者。园本课程建设受幼儿园课程改革大势影响,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实践命题,各幼儿园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课程样态。但不少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园本课程建设缺乏科学的认识与理性的实践,或理念实践不统一,知行不合一;陷在一味追求建设园本“特色”课程的迷途;将静态课
期刊
春天到了,  谁会和幼儿一起去闻花香戏柳条呢?  夏天到了,  谁会和幼儿一起去跋山又涉水呢?  秋天到了,  谁会和幼儿一起去踏落叶赏秋色呢?  冬天到了,  谁会和幼儿一起去看银装素裹呢?  你们,是你们,亲爱的幼教人!  你们用爱心呵护每一位幼儿,  你们用耐心教导每一位幼儿,  你们用责任心启迪每一位幼儿,  你们,是你们,辛勤的幼教人!  有人说你们是演员,  因为你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
期刊
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目标的不断优化,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转变理念,依托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趨向。微信以其大众化、及时性、便利性的特点,让家园沟通更加准确、及时、贴心,是适合当下信息时代发展和幼儿个体需要的新型指导、学习方式。我们在借助微信平台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沟通的方略探究中,重视每一个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不同需求,给予及时而准确的支持和帮助,旨在通过有效地评价干预,
期刊
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如果在这个时期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为幼儿早期智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家庭教育中很关键的一步是良好作息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的作息,将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父母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代表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