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病危的土地“输液”

来源 :人与生物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百姓称塔河尾间是“风头水尾”,水断风起,下游生态恶化已三十多年。2000年5月至2008年底,从博斯腾湖向塔河尾闾间断应急输水9次,使已经失望的“焦土”绿色一现。然而,输水能由应急变为持续吗?
  
  新疆有一首歌,歌词大意是“塔里木河,故乡的河,你用乳汁把我养育母亲河……”
  我们无法知晓居住在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村的百岁罗布老人热合曼是否听过这首脍炙人口的歌,但我曾看到他坐在家门口摆放的“卡盆”(当地人用胡杨挖出来的独木舟)上,看着捕鱼的工具以及干涸的河床,数小时一言不发。想到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二十世纪初描绘的‘乘做罗布人划的独木舟,四周都是水草丰美的景象’,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照片“当地罗布人抱着捕捞的近一人高的大头鱼时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可以想象老人曾经的快乐和被迫从打鱼为生到放牧为生的无奈。
  2000年5月当塔里木河下游三百多公里河床上重新流淌起延绵不绝的河水时,老人看着孙女笨拙地摆弄已闲置三十多年的“卡盆”,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这一切蕴含着多少人的期盼和努力。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这里的气候极为干旱,中国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在塔里木河流域。从全流域看,由于几乎没有补给,塔里木河到达下游段水量已经所剩无几了,特别是大西海子以下321公里河道,在1 972年大西海子水库建成后几乎完全断流。楼兰古城和彭加木失踪的罗布泊等地均离此不远。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当地环境退化的状况,天然胡杨林从20世纪50年代的5.4万平方公里,锐减到90年代的0.67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地仅从1988年到2000年输水前就减少万多平方公里,而沙化土地面积超过90%,其中流沙地占整个下游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当地经济也遭受严重影响,仅大西海子附近的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和35团,就有近一半的土地弃耕。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于2000年启动了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程”,该工程无论从投资规模和治理的力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复苏的“焦土”
  
  经过连续多年的输水,目前已有22亿多方生态水被成功地输送到塔里木河下游,不仅恢复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的完整性,实现了干旱区内陆河的生态功能,而且在下游尾闾台特玛湖曾形成数平方公里的湖面,重现了天上飞翔着各种鸟类,地上奔跑着野生动物和湖边长着丰美的盐生植被的景象。除了感性的认识,我们还通过细致的监测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天然植被的变化特点。
  生态输水后,距离河道一定范围的地下水位出现大幅抬升。输水前下游多数地下水监测井的水位在10米以下,除了少数深根系植物能够在死亡线边缘挣扎,其它绝大多数植物都已死亡。而输水后,在河道单侧一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已升至四米多,随处可以看见完全枯萎的黑刺等植物根部重新萌发新芽的景象。
  塔里木河下游最主要的两种建群植物是胡杨和柽柳。输水前,我们在下游中段一片密集的胡杨林中进行监测,当时正值7月,我和同事想找棵胡杨树下乘凉和吃午饭,但两个人都抱不过来的大树上,也只有一两个枝条上有树叶,这些胡杨之所以还能生存其实是仅依靠这些枝条维系生命活动最低限度的光合作用,而其它枝条,为减少水分的散失均已处于休眠状态。输水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另一幅景象:胡杨的树冠饱满成半球形状,甚至一群人可以在一棵树下乘凉。输水前,在下游的考干,我们看到的柽柳只有稀疏的针形叶挂在枯枝上,而输水后,在同样的地段,新萌发的枝条甚至可以达到两米多,在一片跑过水的柽柳林中。因为新萌发的枝条太过茂密,我和同事感觉像是迷路了,以前想都不敢想会出现这么一片林子。
  输水不仅挽救了一些残留耐旱植物的生命,而且也恢复了本地区的物种多样性。输水前,经过详细调查,在321公里河道的两侧仅发现了17种植物,基本为深根、耐旱的植物,而输水后却出现了46种植物,特别是一些喜湿,喜水的植物也在塔河下游出现。
  输水前,有人对塔河下游输水持怀疑态度,因为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基本上都是“老态龙钟”的过熟林,甚至有比喻说:“给一群即将死去的老人多吃一口饭和少吃一口饭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可喜的是,输水三年后我们发现在一些洼地和漫过水的地方了出现大片胡杨,柽柳等的幼苗,多数的植物是土壤中残留种子萌发的。这表明,本地区绝大多数植物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它们能够忍受长期的风沙和干旱,当风沙将地表的枝叶打落,当干旱使得整个植株死亡,它们就将这种坚韧的基因保留在种子里,没有适宜的环境它们就默默忍受,直到有一天机会来临他们突然出现。给人以惊喜,恐怕这就是塔里木河的精神吧。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在一些环境退化非常严重的区域,由于地表植被已经完全失去活力,恢复效果和新出现植物的数量明显要少,这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即人类不能等到生态系统完全被毁灭后,再进行生态恢复。
  我曾经接触到一个国内非常有名的探险家,他只身考察罗布泊后,兴冲冲地告诉我,他打算到内地各大学去做义务宣传和动员,号召内地大学生组成志愿团去罗布泊植树造林。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深为他的豪气所感动,但没有水,地表都是连十字镐都挖不动的盐鞘,树木是不可能成活的。
  
  输水,百姓的福祉
  
  很多人都认为生态和经济是矛盾的,但是塔河下游却反应出这种如果生态治理不好经济就没法发展的现象。
  34团有一位中年职工叫余江生,曾跟我讲过这么一件事,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这儿的团场是全新疆最富裕的团场之一,因为这里是库尔勒香梨的原产地,种的红枣既甜又畅销,生产的棉花亩产可以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不仅土地肥沃,同时生活着大批野生的马鹿,这些野生马鹿由于主要吃本区一些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如:甘草,罗布麻,骆驼刺等,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当他上小学时,甚至有野生的马鹿冲进教室的事情发生,每年他们都会组织人员去抓野生马鹿来喂养,听着这些我感觉无法想象。
  我曾经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发展经济,人们截断河流修建水库,导致当地生态遭到破坏,经济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生态输水工程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但随着生态的好转地区经济反而有了快速的增加,以下游35团为例,2000年输水前农业产值是4247万元,而2005年输水后农业产值是9698万元。这表明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绝大多数居民感受到输水后“黑风暴”的天数在减少,往年当地职工种棉花,幼苗出来被大风吹死,然后再补种,常常需要补播四五遍才能出苗,而现在播种的次数大大减少。另外,当地产的红枣和香梨都很怕大风天气, 风沙天气的减少是保证林果业丰收最主要的前提。再者,输水前,大西海子水库的水不循环,极端干旱的气候致使水分蒸发,盐分滞留,造成水质已不适宜灌溉,2000年当地团场生产科的一位领导非常痛苦地跟我说:“眼见5月底了,棉花地都干裂了,浇水地里的苗会被这些盐水烧死,不浇地则棉花苗又必会渴死,你说我们还怎么办?”。当地团场是生产单位,一般不去做水质监测。但是34团灌溉期,几乎每天都有专人在那监测水质。而生态输水工程中的一项内容就是将这些高矿化度咸水放下去给下游那些耐旱耐盐植物挽救生命,而用博斯腾湖的淡水来置换水库水,因此输水后水质的好转也给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为真实地反映塔里木河下游的各族人民是如何看待生态输水这一重大工程的,我们对塔里木河下游区不同职业及不同年龄段的数千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逐户走访了下游生活的牧民家庭。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输水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地居民普遍希望继续输水。接近全部的家庭认为生态输水给他们的家庭收入带来了有益的影响,有一些当地团场的老职工很动情地说:“输水前,这里风沙大,水质成,种庄稼种不活,我们担心我们的家园会像楼兰古城一样消失,都劝子女无论如何都要离开这个地方,感觉这里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输水后看到一切都在慢慢变好,希望能够继续输水”。我们采访当地的牧民,据调查基本每户放养的牲畜数量都有近一倍的增加,一些牧民主动去帮助水管部门汇报水情,很多人都很高兴地说:“草长高了,树也绿了,甚至有些地方草都可以割下来冬天喂羊了,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而在下游两个主要团场,一多半的人表示愿意为生态输水工程义务劳动,还有一些人愿意出钱支持继续输水。
  
  热合曼老人梦中的期待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治理规划的要求,每年要保证有3.5亿水输送到下游,但是事实上从2007年起这一目标并未如预期般达到,主要原因是源流和上游的用水量大幅增加。塔河输水这些工程措施可以让大量的水能够下来,但是这些水和目前塔河开荒的速度相比严重滞后了。新疆这个地方的特点是土地不是限制因素,水是。在巨大的利益的驱动下,上游河道两岸几乎所有能开荒种棉花的地都被开垦,而源流的情况比之更甚,源流在近十年的用水量几乎是每年要比以前多用水近30亿方,等于是每年通过工程措施节余的水还未到下游绝大多数已经被使用了。虽然水政部门加大了这种管理力度,但是塔河流域管理部门只能限制,没办法根治无序的开荒行为。
  我对1 994—2D06年塔里木河流域的水文变化总结时发现,由于受水文周期波动的影响和全球变暖的作用,塔里木河四条源流河近十年平均来水量比多年平均多来近33亿方水,而塔里木河干流多年平均来水量为47亿方,33亿方几乎是塔里木河来水的七成,但在这种情况下,流到塔里木河下游的水量也仅仅是2—3亿方!如果按正常来水年和目前源流用水算,那么进入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恐怕很难保证有20亿方,而我早在2003年利用水文周期模型就预测了2007年起有可能因水文周期的自然变化导致塔里木河出现严重的水资源紧缺问题。2009年6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在滚动新闻中播报了塔里木河断流河道已达1100公里这一令人震惊的新闻,一场大规模的因水资源紧缺导致的生态灾难是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的。而更另人担心的是2007年、2008年已经是来水的偏丰年份,如果源流出现平水,甚至枯水年,我们该如何面对?
  在塔河下游,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废弃的城堡。房舍和墓地,有些从建筑风格看距今也就几十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绿洲的“血液”……塔里木河在这里干涸了!如果我们把视角再放大一些,塔河下游三百多公里河道断了,这里的人们都已离去,而如果整个塔里木河干流都断流了,南疆上百万人民将如何生存?
  热合曼老人于2006年离开了他生活了一个多世纪的家园,我想老人的离去是甜美的,因为塔里木河输水工程让他在离开人世前又看到了“母亲河”,很多离散几十年的亲人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定居。我相信他一定希望塔里木河始终流淌着清澈的河水,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能生活在祖先居住的这片绿洲。老人执着地不愿意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107岁的高龄还执意吃着在河水中泡过的干馕,这是老人最喜欢吃的食物。如果输水工程早点开展,如果塔河下游生态退化的不是这么严重,我们坚信老人一定能活得更久,我们希望塔里木河下游每年都有流淌的河水!
其他文献
黑熊归山记(一)  蒋晓宏  2004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冷,雪下得似乎也比往年的多。由于低温和积雪的影响,高山上的野生动物已无处觅食,只得下到低矮的地方。11月25日中午,一只年幼的黑熊单独觅食时可能和母熊走散了。不知不觉地闯入了华江乡垌上村安坪小组的地界,被几只看家狗追得无处可逃。  当时村民周增典、周增创、陈思远等正开着手扶拖拉机从外村回家,突然听到田垌地传来狗的狂叫声。他们循声望去,一群家狗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中职 顶岗实习 教育 管理  目前,中职学校普遍实行“2+1”办学模式,即学生一、二学年在校本部学习培养,第三学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校本部的教育与管理一般还是比较规范的,但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却普遍表现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将
期刊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青海省风能资源特点,主要通过风向、风速、风压等方面进行了叙述,通过青海省风资源状况和各风电场区域规划,为指导青海省风能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风资源 风速 风功率密度 风能资源  【中图分类号】:TK0 【文献标识码】:A  1 青海省风能资源特点  1.1风向、风速  青海的主导风向,海西州大部分地方为偏西风,但冷湖、德令哈为偏东风,香日
期刊
何自举,今年58岁,是农二师35团16连的职工,看泵站已经6年了。这个泵站就是兵团人现在的“活命水”的通道。水从30公里外的新北山上通过管道直接引下来,供应34.35团地区饮用。见到他的那天,别的地方天气好好的,一走进35团的地界风开始嗷嗷叫着卷起沙子抽打过来,一条砂石路上横拦着大大小小的沙包。  “上头还有一个站,就是专门引水下来给人喝的。本来31团到35团几个团部都喝这个水,现在也都供不上了,
期刊
2011年9月上旬,我们到达猫儿山的第二天,上午与保护区管理局的罗科长和小叶等人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吃完中午饭,天气开始转晴,我们驱车前往猫儿山主峰。沿着公路一路前行,我们注意到道路两侧坡度较缓的低山地带,均被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不适合开田的山坡,则种上毛竹,漫山遍野的毛竹林,形成颇为壮观的“竹海”。金黄的稻田,翠绿的毛竹,飘荡的白云,看起来十分养眼。由于长期的人工垦殖,低山地带的常绿阔叶林只在地形
期刊
正在消失的村落                斯马伊·卡斯穆今年58岁,对于他来说,那些河水丰美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对于他的后辈来说,则更像是一个传说了,我们相遇时,一场沙尘暴正在逐渐散去。  这是台特玛湖边的最后一个村落,名叫英苏,维语意为“新的水源”。说是村落,其实只剩了四五户人家。台特玛湖作为中国境内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的尾间湖在上世纪70年代干涸,造成320公里的河道长期断流,直到20
期刊
来到塔河中游,河床依然是干的,大片新开的棉田靠的是井水灌溉,据我们了解,中游打井也只是近三四年才开始的。随着塔河水愈来愈紧张,井的规模和数量也急剧增加。  塔管局的陈保留主任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的开采地下水,尤其是在河床上打井的,实际用的还是地表水。而一旦这种抽取量大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速度,就会出现诸如“地下漏斗”等现象,对来水时的河水流速、水量都会产生影响。但是地下水如何管理成了一个大问题,它影
期刊
从塔河下游逆流而上,可以看到逐渐减少了的沙化环境和越往上游越宽阔的河道,河水在沙质河床里或是弯曲盘绕或是放荡摇摆的痕迹,河岸两边出现大片而茂密的胡杨林……这些都在提示我们,我们进入塔河的中游了。  五月份原本该是塔河小洪水的季节,但是,眼下塔河整个中游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干的,河道里可以见到的水不是农田排出的压盐水,就是地下回渗水,过往的车子可以在多处横穿河道来往于两岸。  但是每当进入胡杨林,我们
期刊
西大桥引水枢纽是阿克苏河上的重要的闸门之一。一条十几米宽的河被五条宽窄不同的渠道把水引向不同的灌区,有地方的有兵团的,另有一个通向天然河道的闸门。“生产要先够了,才能下泄生态水。”水管站负责人说。  48岁的阿布拉江是西大桥上的看闸人,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8年,我们去的时候,他正在用一个巨大的扳手关水闸。    “我们这儿的用水是每年都要下面报计划申请的,比如要种多少地,种什么,需要多少水。核定以后
期刊
如果从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1872年对塔里木盆地的考察开始算起,自沙俄、瑞典、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西方探险家,对塔里木盆地地理和考古探险长达近70年。在这些探险家中,瑞典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斯文·赫定的成就和地位是最为令人注目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发现了消失近千多年的楼兰王国的旧址-楼兰古城,而且是因为他是众多探险家中在塔里木河流域全境进行过考察的唯的西方地理学家,考察的时间跨度为40多年(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