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种教学理念纷繁出新的今天,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以其清晰简明、容易操控等优点,在中学语文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块状分布排列。它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
“板块式教学”在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很多中职语文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生源素质都有其特殊性,围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语文教学应着眼于人生,强调语文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应着眼于生活,强调语文要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应着眼于工作,强调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语文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时应负的责任。基于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的板块式教学应该立足现状,具有鲜明的中职特色,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巧妙利用,使之更好地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
笔者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对板块式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针对板块式教学的特点和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及现状,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阐明了中职语文教学中板块式教学应有的特点及具体可行的方法。
一、利用板块,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统帅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却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弊端。在重能力、重实用的中职语文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板块式教学法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情感目标的落实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离太阳最近的树》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笔者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运用跳读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红柳形象;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体会本文将思想情感寓于冷峻表述中的特点,感受作品强烈的忧患意识;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围绕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深情诵读、感知形象”—“深入品读、体验悲情”—“直面现状、反思行为”。板块一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跳读、诵读的方法,把握红柳形象,主要落实教学目标一;板块二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悲歌”,感受作品的忧患意识,侧重落实教学目标二;板块三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生态危机,并要求学生结合身边现实、结合自身行为写一句环保誓言。通过观察、感悟、反思,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客观地看待危机,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落实了教学目标三,使情感目标的落实不再是一句空话。在整个课堂设计中,笔者将三个教学目标分解在三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学目标得以实实在在的落实。
二、巧用板块,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不容忽视的现状。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板块式教学中,笔者通过巧妙设计,收到了激发兴趣的效果。文言文是学生倍感头疼的部分,学生看到文言文就有畏难情绪,更不要说学习兴趣了。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利用板块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大声朗读、理解内容”—“深入品读、感知形象”—“拓展感受、知人论世”。第一板块的教学让学生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第二个板块让学生感悟了人物形象,可是这篇文章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和其弟子的性格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笔者设计了第三板块——“拓展感受、知人论世”,在这个板块中,笔者选取了电影《孔子》中的片段,这一片段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轮番上场,通过他们的言行,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感悟了孔子的政治理想。通过对影片的观赏,原来枯燥乏味的教学顿时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各种可以激发学生关注和兴趣的手段融入课堂的各个教学板块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板块,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职校学生今后要直面社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能力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我们更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笔者运用板块式教学,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好雪片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佳作,教学中我们如果只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来分析人物和把握主题,那么学生的能力训练就显得不够充分。于是,笔者就在第一课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采用板块教学法,设计了第二课时的教学。具体设计如下:
“看一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照片“最伟岸的捐赠者”。
“写一写”:学生根据图片进行片段写作,选几篇学生习作当堂展示、诵读。
“比一比”: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文中的流浪老人和图片中的乞讨者有何共同之处。
“想一想”: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还有什么曾令自己感动、震撼的人和事。
“谈一谈”:学生自由谈——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明净的善意”,又该如何善待他人?
以上课堂设计始终贯穿学生的看、说、写、比、想等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四、创建特色板块,融入人文和职业教育
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强化人文和职业教育。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人文和职业教育的经典作品,不过有些课文需要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和深入的推敲设计,才能体现和落实人文和职业教育。
例如在《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板块:“整体感知”—“诵读体悟”—“个性发言”。在第三板块“个性发言”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母亲身上的哪些精神应在现代职场中特别提倡?哪些是我们这些即将踏上职场的学生身上所缺少的?第二,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吃亏的事情,你会怎么对待。笔者通过这两个个性化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将人文和职业教育融入讨论中。
《香山那样思考》是一篇环保话题的哲理性散文,笔者针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板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制作几份低碳行车小贴士,课后送给周围的有车一族。这样的设计就将语文教学和专业相结合,将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锻炼语言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真正能够为环保贡献力量。
总之,很多课文,我们都可以通过板块的独特设计,进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和职业教育。
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块状分布排列。它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
“板块式教学”在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很多中职语文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生源素质都有其特殊性,围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语文教学应着眼于人生,强调语文在学生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应着眼于生活,强调语文要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应着眼于工作,强调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语文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时应负的责任。基于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的板块式教学应该立足现状,具有鲜明的中职特色,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巧妙利用,使之更好地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
笔者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对板块式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针对板块式教学的特点和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及现状,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阐明了中职语文教学中板块式教学应有的特点及具体可行的方法。
一、利用板块,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统帅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却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弊端。在重能力、重实用的中职语文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板块式教学法对三维目标的落实,尤其是情感目标的落实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离太阳最近的树》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笔者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运用跳读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把握红柳形象;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体会本文将思想情感寓于冷峻表述中的特点,感受作品强烈的忧患意识;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围绕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深情诵读、感知形象”—“深入品读、体验悲情”—“直面现状、反思行为”。板块一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跳读、诵读的方法,把握红柳形象,主要落实教学目标一;板块二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悲歌”,感受作品的忧患意识,侧重落实教学目标二;板块三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生态危机,并要求学生结合身边现实、结合自身行为写一句环保誓言。通过观察、感悟、反思,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客观地看待危机,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落实了教学目标三,使情感目标的落实不再是一句空话。在整个课堂设计中,笔者将三个教学目标分解在三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中,使教学目标得以实实在在的落实。
二、巧用板块,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不容忽视的现状。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板块式教学中,笔者通过巧妙设计,收到了激发兴趣的效果。文言文是学生倍感头疼的部分,学生看到文言文就有畏难情绪,更不要说学习兴趣了。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利用板块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板块:“大声朗读、理解内容”—“深入品读、感知形象”—“拓展感受、知人论世”。第一板块的教学让学生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第二个板块让学生感悟了人物形象,可是这篇文章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孔子的思想和其弟子的性格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笔者设计了第三板块——“拓展感受、知人论世”,在这个板块中,笔者选取了电影《孔子》中的片段,这一片段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轮番上场,通过他们的言行,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感悟了孔子的政治理想。通过对影片的观赏,原来枯燥乏味的教学顿时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将各种可以激发学生关注和兴趣的手段融入课堂的各个教学板块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板块,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职校学生今后要直面社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能力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我们更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笔者运用板块式教学,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好雪片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佳作,教学中我们如果只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来分析人物和把握主题,那么学生的能力训练就显得不够充分。于是,笔者就在第一课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采用板块教学法,设计了第二课时的教学。具体设计如下:
“看一看”: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照片“最伟岸的捐赠者”。
“写一写”:学生根据图片进行片段写作,选几篇学生习作当堂展示、诵读。
“比一比”: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文中的流浪老人和图片中的乞讨者有何共同之处。
“想一想”: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还有什么曾令自己感动、震撼的人和事。
“谈一谈”:学生自由谈——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明净的善意”,又该如何善待他人?
以上课堂设计始终贯穿学生的看、说、写、比、想等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四、创建特色板块,融入人文和职业教育
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强化人文和职业教育。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人文和职业教育的经典作品,不过有些课文需要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和深入的推敲设计,才能体现和落实人文和职业教育。
例如在《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板块:“整体感知”—“诵读体悟”—“个性发言”。在第三板块“个性发言”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母亲身上的哪些精神应在现代职场中特别提倡?哪些是我们这些即将踏上职场的学生身上所缺少的?第二,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吃亏的事情,你会怎么对待。笔者通过这两个个性化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将人文和职业教育融入讨论中。
《香山那样思考》是一篇环保话题的哲理性散文,笔者针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板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制作几份低碳行车小贴士,课后送给周围的有车一族。这样的设计就将语文教学和专业相结合,将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锻炼语言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真正能够为环保贡献力量。
总之,很多课文,我们都可以通过板块的独特设计,进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和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