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一村一韵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吉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吉州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
  作为文物大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利用、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针对民间艺术、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吉安市不断探索的问题。
  江西省吉安市,3000年的庐陵文化影响深远。历史上的吉安,走出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流传着“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满朝文武半吉安”的千古佳话;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铸就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
  “文化不能失忆,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人们的口口相传和书本中。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生活形态,是一个地方的表情。文化,让我们触摸历史的肌肤,感知历史的呼吸,从而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耳畔响着吉安市委书记王萍掷地有声的话语,记者开始了对吉安乡村文化的探寻。
  一村一韵:
  复苏当地特色文化
  记者来到永新县在中乡斜陂村,恰逢当地的书法节活动。古老祠堂前,该乡老年体协的龙秋先正挥毫泼墨,只见他笔走龙蛇,写下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四周顿时响起惊叹溢美之词,更有人大喊愿出万元买下这幅笔墨。
  像斜陂村这样充满文化韵味、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近年来在吉安市不断涌现。舞龙灯的、跳狮灯的、练武术的、赛民画的……农村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热闹非凡。
  “唱歌去,唱歌去,我要上电视……”今年62岁的新干县潭丘乡邹大妈天生好嗓子,原生态的唱法让人耳目一新,成功晋级新干广播电视台《新干好声音》决赛。
  近年来,吉安市在全市农村掀起文化建设大热潮,让农民“农闲不闲”,一改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有效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然而,人们可能会担心:文化下乡一旦中止,这样的乡村文化风能够维持多久?
  “文化下乡是暂时的,不能天天送,关键是要把文化留在乡村,不光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庐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种文化’的同时,各村根据各自实际和历史传统,进一步挖掘独特文化,并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一村一品’。”
  斜陂村地处永新县南乡,文化底蕴深厚,庄堂习武和书法两大传统文化声名远播。距离永新县城十多公里的在中村是个贫困的小村庄,农民生活并不富裕,但闲暇时,村民们就会相聚在一起谈书练字。“农忙时荷锄劳作,农闲时挥毫创作”,斜陂村成为了有名的“书法村”,群众自发性地练书法、讲书法、赛书法蔚然成风。
  永新县大力倡导到农村“种文化”,打造出“永新文化品牌”的精彩“名片”。农民吴光源的书画作品曾经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奥委会,也有农民的书画作品远赴日本、俄罗斯展出。
  市场化运作:精心打造文化产业
  2011年底,吉安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从2012年起,吉安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并制定专项资金具体奖励扶持办法。
  “扶持乡村文化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很大,如果没有高位推动,很难顺利进行。”王萍坦承,“乡村文化要推出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经得住市场的检验。”
  将乡村文化逐步推向市场,由单纯的输血到培育造血功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融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已成为吉安市上下的共识。
  永丰农民画历史悠久,享誉盛名。以前,由于市场运作方面欠缺,永丰县农民画鲜少变成商品。
  为把农民画这一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引导农民画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07年-2008年,该县农民画研究会会长王小枚等人成立了永丰县索艺农民画传媒有限公司,并动员40余名农民画作者筹集资金400多万元,购买荒山800亩,种上茶树、果树,开挖了鱼塘,在茶林中建起了一栋2600多平方米三层楼的画家村。
  画家村功能齐全,农忙时农民画作者白天可以在茶园、果园里进行劳作,晚上和农闲时又可集中在一起,或共同探讨艺术,或一起进行创作。
  市场化运作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农民画作者吃上了定心丸,他们不再愁画画无收入了。王小枚给记者算了笔账:初期售出农民画作60多幅,每幅价格2000元,收入超过12万元,公司按照四、六分成,农民作者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如今公司在上海、南京、深圳、厦门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每年农民画销售额达上百万元。
  王小枚还告诉记者,近几年,农民画作者创作激情更加高涨,专职绘画的作者也越来越多,有些农民画创作者甚至全家“脱产”。
  近年来,吉安市精心包装、策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2011年,永丰农民画、梁书国画馆等5家企业被评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数量为全省之最。此外,永新县也通过市场运作来发展书法产业。这些举措促进了全县文化资源潜力向产业实力的转变、文化“事业型”向文化“产业型”转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培训机制:破解文艺人才瓶颈
  目前,与外出务工、进城做生意等相比,大部分乡村传统文化创作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许多青年作者纷纷外出,从而使乡村文化发展创作陷入了一段低谷时期。后续人才凋零,是严重制约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培养接班人?乡村文化如何传承发展?这是摆在吉安人民面前的难题。
  这些问题,吉安市各级领导干部也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并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一致的认识:面向市场,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着手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与学校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把文艺人才的培养、使用与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当永丰农民画开始出现衰落迹象的时候,永丰县除了在大环境上下功夫外,还把组织、辅导的注意力延伸到了全县中小学。
  “县教体局聘请了一批永丰农民画家担任美术老师。”永丰县文联美术协会秘书长王雯萱向记者道出了关键所在,该县把永丰农民画的辅导、创作方法、思维方式、语言特征、艺术风格,通过作品欣赏、作者介绍、绘制演示等方法,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全县所有学校推广普及。
  此外,永丰县还成立了“永丰农民画研究会娃娃农民画创作基地”,更加明确、有效地把永丰农民画与学校美术教育融为一体。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永丰农民画借助学校美术教育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仅儿童绘画作品在国家文化、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类活动中获奖的有1000多件,在国际上获奖的有100多件。为美术或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00多人。
  目前,永丰全县农民画骨干作者也由原来的15人发展到今天的2000多人,遍及全县各个乡镇,年轻作者数量不断增加。王雯萱说,从娃娃抓起,对发展农民画作者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好多原来的儿童画作者成了如今的美术老师,在农民画作者的培养上形成了良性循环。”王雯萱还告诉记者,在这些新作者中,大多在学生时期受过永丰农民画的影响,他们对永丰农民画创作的热情普遍较高,文化素质也相对较高。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如今,永丰县农民画作者队伍已初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度格局,解决了农民画后继无人的问题。
其他文献
山东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龙山文化博物馆,于9月10日试开馆运行,该馆在全国首次采用了玻璃通天柜的方式陈列陶器,以实物形式展示龙山文化生产和生活景象。据介绍,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600年-4000年。
期刊
资深媒体人、策划人,《文化产业》杂志执行总编  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想象的城市,武汉是其中一个。你看,无论是“火炉”还是“九头鸟”,在你没有踏上这片土地之前,这些外号便已经让想象在不由自主中开始。而在我看来,一座黄鹤楼便可以承载下所有关于武汉的想象。  武汉有条江,叫长江,江上有座桥,叫长江大桥,大桥上有座楼,那就是黄鹤楼。初到武汉的人从大桥上经过时,往往会感到惊讶——桥的尽头就是黄鹤楼,车子难道要
期刊
10月9日,一件被公认为达·芬奇自画像的作品首次来到中国,并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亮相。此前,曾有一幅70岁左右老者形象的画作被认定为达·芬奇的自画像,但是后来经过鉴定发现,创作那件作品时的达·芬奇只有四十多岁。本次展览的艺术总监、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主席温琴佐·桑弗一再申明,此次展出的这件作品,才是公认的达·芬奇自画像,无论创作年代还是材质、技法,都经过了国际权威学者的严苛鉴定。展览将
期刊
一项融艺术品收藏和银行理财服务为一体的创新之举于9月2日在上海“敬华艺术空间”画廊推出。与传统画廊截然不同的是,在这里,艺术品收藏者可以选择银行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务,先支付艺术品总价的30%,就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抱回家中,剩余费用则通过信用卡等方式分期支付。而当藏家需要资金时,又可以选择“保值回购”,把画作重新卖给画廊,变现收益。
期刊
2013年9月17日,北京市文资办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文惠卡项目推介会暨首批加盟商户签约仪式,国家大剧院、新影联华谊兄弟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及单位现场签约加盟,来自各区县的企业代表出席。作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聚力打造的首都文化消费“新名片”,北京文惠卡自样卡发布以来,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北京地区众多文化企业反响强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有300多家企业和单位议定加盟。
期刊
南京晋商会秘书长,踏实做点小生意,天真想点大事情。  说起南京,绕不开满城的法国梧桐树。  在南京,夏天的户外,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推开空调房门一瞬间,你就几乎能看到那排山倒海的热浪扑面而来,那热浪甚至充满了力量,彷佛要把你推回房间。也几乎是同时,你浑身上下的毛孔会如同被无数个水龙头同时打开,汗水尖叫着奔涌而出,不出百步,衣服一定已经全部服帖地粘在了身上。  这时候,能解救你的,正是枝条宽大、叶子
期刊
十年前,一部《印象·刘三姐》拉开狂想大幕。  十年前,中国山水实景演出诞生,创始人梅帅元。  十年间,“印象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让中国观众认知了更多印象。  十年间,梅帅元给了实景演出更多高度。  十年间,更多的实景演出给了人们更多文化思考。  十年来,实景演出成为文化产业中的亮丽音符。  十年来,实景演出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力。  中国实景演出,世界首创,终将走向世界!
期刊
“文创”如何激活一种产业、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宝岛台湾的鲜活案例为我们带来值得思考的启示。  在台湾,诚品书店、维格饼家的凤梨酥梦工厂,陶瓷文化园区,以复合式文化商业综合体的形式,让市民和游客享受着文化创意服务的悠游自在。  诚品书店:  更像一家精品百货公司  有人说,受到电子商务的猛烈冲击,至国内的实体书店已经难以找到生存的理由。不论是各地的新华书店,还是人文主题书屋,都不得不重新寻找新
期刊
一个民间传说中美貌聪慧的歌仙,中国百姓心中代表着向往美好生活的奇女子,以一种优雅的方式为国人乃至世界演绎出一场空前的文化盛宴。她是刘三姐,准确地说,她是《印象·刘三姐》。  梅帅元和刘三姐  2004年春季的一天,《印象·刘三姐》在世人瞩目下与观众见面。这种前所未有的表演形式顿时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梅帅元,这位将刘三姐扛在肩膀上的人,也随之名播大江南北。  媒体报道说,这一被冠为“中国首部山水
期刊
文化产业在新型城镇化中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答案是文化产业应该在新型城镇化中成为特色的支柱产业。  2013年10月16日,来自两岸四地的百余所高校逾300名学者齐聚杭州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共同探讨“城市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议题。与会的两岸学者一致认为城镇化不应该是一场“拆墙运动”,要塑造城市独特文化品格。在场台湾学者还分享了台湾在城镇化发展中的经验和理念。  如何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