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天启瓷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o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瓷器的三甲是什么?稍懂瓷器的人都会随口而出:以斗彩为代表的成化瓷,以青花为表率的永宣瓷,以戗金为特色的嘉靖五彩。而这三甲也分别代表了明初的豪放大气、明中期的秀丽淡雅和明晚期繁缛豪华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个朝代从初创期朝气蓬勃、安定期娇娆多姿到顶峰期奢侈糜烂的反映。
  然而,除了这三甲,在不问朝政、埋头于做木匠活、自愿出租权力给宦官魏忠贤、加速了明朝灭亡的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1621年至1627年在位)时代,景德镇的瓷器也有着鲜明的特色。
  万历皇帝仙逝,短命的泰昌皇帝按遗诏免除了没有烧制完毕的官窑瓷器,撤回了督窑官。景德镇明代官窑历经200余年终于落下了帷幕,直到康熙初期才恢复景德镇官窑的生产。景德镇经历了一个没有官窑的40多年,史称过渡期。这一时期囊括了天启、崇祯、顺治三个完整的朝代和康熙朝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也是瓷器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时代。天启正是这一变革时代的开创期,而变幻莫测的时代也带来了新颖之趣,“趣”正是天启朝瓷器的特点。
  期待变革
  天启时期官窑的突然停烧,让这个经历了200余年以官窑为中心的窑场失去了指路人。虽然人们有免除了沉重劳役后的欣喜之情,或许从此不会再出现万历年间童斌那样的舍身投火的悲壮故事了,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和失去了最大的皇家客户——创造瓷器辉煌的庇护人和赞助人的问题。
  而还有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式样的来源。200年来,景德镇官窑瓷器往往是由皇家提供式样,民窑瓷器多是跟风,或是对皇家样式稍作修改而已,从来没有担心过现代人所说的工业设计,这主要是因为有皇家这样的时尚带头人。而到了天启朝,民窑自身不得不担负起从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了。
  明代初期,民窑的纹饰和瓷器的质量与官窑相差甚远,永宣时期的民窑制品相比官窑甚至有点像原始瓷。到了明晚期,民窑的烧造质量开始有了长足的进展,但纹饰方面依然模仿官窑式样。而官窑的式样尤其是辅助性纹饰,多来源于唐宋时期的《营造法式》,四平八稳,有边有沿,吉祥颂情。瓷器式样也是方圆有规,从不越制。主题画也不过就是几个比较集中的话题。《营造法式》中的莲荷花、宝相花、牡丹花、海石榴花等等依然十分明显,元青花中的莲池水禽、莲池鱼藻纹仍占据了大半江山。传统的龙凤和少数的人物纹饰基本构成了明代景德镇瓷器的纹饰设计。
  从元代开始的元青花一直到天启瓷器之前,惟一可以说是纹饰创新的,就是万历时期开光分块(日后的克拉克瓷)的边沿设计。如此单调的纹饰设计,应该也让很多人感到厌倦了。
  天启三趣之诗情画意与玩耍之心
  官窑停了,富庶的江南商家和游手好闲的风骚文人挺身而出,取代皇家成为了景德镇新的庇护人,他们开始大量订制瓷器。比如当时米芾的后人米万钟(石隐),就在北京建立了湛园、漫园和勺园,被称为“米氏三园”。为了装饰和家居摆设,米万钟在景德镇订制了一大批瓷器。
  2010年,一件天启朝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在拍卖会上以1232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明朝民窑瓷器之最。难以想像,名不见经传的天启瓷器一鸣惊人。有文章说,除了故宫之外,民间只有数个与米石隐有关的天启瓷器,但其实可能不止。比如有一件装饰勺园的天启五彩盘子,有“天启年勺园制”的款。从这个盘子的纹饰上看得出,盘子没有以往必有的边沿装饰,一幅主题画占据了整个画面,鱼、虾、螃蟹、水藻纹清秀而淡雅。
  文人必有文人的喜好和怪癖。没有诗的画只能作为装饰用,画意好却无诗情,而天启瓷则开辟了景德镇诗画装饰的先河。虽然古代的磁州窑、长沙窑早在唐代就有过诗文(严格地说是打油诗之类的)瓷器,但景德镇瓷器却迟到天启朝才开始出现,从此景德镇瓷器走向了诗情画意的文人装饰。
  常见的有“指日高升”、“一花先春”、“月下分清影,前送好音”等绝句。还有“寻的桃园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须知九日始芳荣”以及当年的数名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生动活泼的情趣跃然瓷上。
  景德镇在没有官窑的情况下开始寻找自己的纹饰,恰好在万历年间,民间开始流行画册,而距景德镇不远的新安就是刊行画册的重要地点。天启年间比较著名的画册包括了各种花草鸟禽等等,这些画册的内容就是景德镇瓷器装饰新的来源。记得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本古染付(天启—崇祯期的青花)百式一书,收集了超过100种天启瓷的绘画装饰,蔚为壮观。比如打架和劝架的孩子、洒蓝的玉兔、斗鸡图和比较传统的海马图,以及新出现的网纹和螃蟹、蓝白相间的阑珊纹等流传至今。这些适合不同口味的瓷器装饰情趣,带来了新瓷器的曙光。
  款式更是显示了天启瓷的放浪形骸。除了宣德、成化的寄托款之外,“天启佳器”、“佳玩”类的款式当然不在话下,已经到了离经叛道的边沿了,甚至从来没有登过场的草书也用来写款了。什么“尧舜年制”、“天文年制”(日本的年号),连天顺托款也在天启朝出现了。不过最多的还是“天下太平”、“太平”等篆书款,或许因为祈祷和平还是陶工们最大的心愿吧。当然,还有更多难以想像的款式,大家见了也不要吃惊,天启年间什么都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玩世不恭的做法却是和文人的心境一拍即合。
  天启三趣之变化无常的器型
  天启之前的瓷器除了一些文房用瓷之外,一般都是以圆形为主,而基本都是对称的。这当然与瓷器使用轱辘车成型有关,而更主要的是与大家的审美取向紧紧相连。到了天启朝,可能与外来影响有关,一大批日用瓷器出现了四方、六方、八方面体的形状,还有扇形、马形、兔形、鱼形、山形、琵琶形、桃形、菱形等各种形状的瓷盘。更为出奇的是,有些甚至把盘子弯曲成半平半竖的形状。林林总总,有时候甚至让人感觉,这些瓷器并不是国内生产的。
  立件来说则有水桶、提篮盘。这些瓷器制造复杂,一般都要借助手工捏塑成型。这些器型怪异的瓷器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保存有不少,而且都有其相关的用途。在餐桌上,形状不一的盘碟用来盛放各种不同的食物。一般来说,这些器型怪异的瓷器瓷胎都比较粗,有一定的分量,与之前那些追求薄而细的瓷器来说有些趣味不同。凹凸不平的釉面、笨拙而又变化无常的形状,如果与佳肴相配,这种粗大明反而会给人一种拍手叫绝的感受。   天启三趣之枯与寂
  根据刊行于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记载,万历之后,麻仓土枯竭,景德镇不得不在邻近地区寻找新的瓷土原料,比如用高岭的瓷土加上开化(祁门)的糯米土。但是由于质量不太好,胎和釉的收缩率不同,在器物的边沿常出现脱胎暴釉的现象。还有可能就是釉的流动性比较大,瓷器普遍粘沙。出窑就暴釉、粘沙,现在看来是次品,可是在当时的景德镇盛名之下,奢侈品的瑕疵或许都成了一种风情。时过几百年至今,仍然有人爱得深切,模仿之人从未中断过。而这个模仿又是难上加难,谁都没有仿制成功,让这个风情更显得难以捉摸。
  粗大明,有人诋毁,有人却爱得难舍难分。细细品味,追其原因,原来这与茶道的审美观紧密相连。茶道起源于我国宋朝,深得东瀛人的爱好,绵延千年至今依然是修行养生之道。茶道推崇“冷、冻、枯、寂”,继水吉的建窑天目盏之后,天启瓷器的瑕疵竟然与茶道不谋而合。闭上眼睛设想一下,席地正坐在暗暗的小茶室里,高砂瓶(天启瓷里最为著名的仿龙泉花插)里插上一枝野花,天启的火种罐、水罐、手巾罐有序地摆在面前,手捧一个盛有浓绿粉末茶水的黑色天目盏,的确会使你远离尘世的喧噪,感受到那种心无杂念的枯与寂。
  与日本茶道的不解之缘
  天启瓷保存最多的是在日本,而在我们的身边却是少之又少。由于天启的日常用瓷薄而易碎,再加上本来就有瑕疵,所以保存下来的不多。而为什么在日本正好相反呢?这可能与两位茶道领袖不无关系。
  到了天启年间,日本的茶道从千利休经古田织部(1537年至1615年)传到了小崛远洲(1579年至1647年)。古田织部在天启之前的几年被当时的将军赐死,他的弟子们为了纪念古田织部并根据他的喜好,广泛收集明末瓷器,在开茶会的时候摆设出来。到了后来,此种风气发展到提供设计式样,专门到景德镇定制。而且每场茶会都有用具记录,这种记录又广为流传,风流雅士云集一堂,上流社会纷纷效仿。
  现在人们称这一批瓷器为古染付,在当时都叫万历。万历就是唐物(中国货),唐物就指万历。在新的领袖小崛远洲正式形成之前,一切都以古田织部的趣味衡量一切。而小崛远洲也利用他的地位不仅组织茶会,还为将军和大藩主们参考瓷器的购入。
  日本当时最大的藩主叫前田(120万石),他在江户的宅第就在现在的东京大学校园里。这里经常出土一些瓷器的碎片,基本上都是天启瓷。这与小崛远州据说大有关系。在清朝实行海禁之前,中国的瓷器(大部分是天启和崇祯初年的祥瑞瓷)大规模涌入日本,并占据了上流社会的社交及生活用瓷。一直到明治(19世纪)时期撤藩建县时,藩主们拿出库存来拍卖,仍然有成批的从未使用过的天启瓷流落市场。
  崇祯初年,小崛远洲到达人生的顶峰时期,他又按照自己的趣味大量从中国定制瓷器。以他的趣味定制的瓷器,就是所谓的祥瑞瓷。大家都知道祥瑞瓷有一个现在依然搞不清楚真正意义的款式——“五良大甫吴祥瑞制”。这个五良大甫吴祥瑞到底是谁,现在基本上认为是景德镇的一个窑主。但是这个窑主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意见就大有分歧了。祥瑞瓷基本结束在崇祯八年,中国瓷器大规模进入日本也就基本在这个时候结束了。
  笔者记得齐藤菊太郎在《陶瓷大系》的44卷里结尾是这样写的:“与其说古染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还不如说它已经渗入到日本人的血液中了。”撇开民族的恩恩怨怨,如此发自肺腑地称赞一个国度的瓷器,可以说继汉字文化之后,天启瓷在日本行家眼里也达到了又一个难以企指的高度。
  天启瓷的欣赏与鉴定
  衔接万历和崇祯的天启瓷,两边的界限是很难确定的,尤其是与崇祯的交接更是不好确定。目前只好根据有些有款的,或者确实有考古证据的和一些当时的书面记录来进行确认。张浦生先生的书里列举了不少关于天启瓷的基本鉴别方法,在这里不再重复,只是想以几个比较有特征的要点,简单介绍几个笔者自己常用的最佳方法。不一定完全,还请大家在实践中补充。
  粘沙底:这是一个比较具有明显特征的天启瓷鉴定要点,即使是为皇家烧造的带有“天启年制”双圈款的瓷器有时候也会呈现出这个特点。比如图中一件天启青花五彩花卉盘,有明显的粘沙现象,甚至在盘底的中心部分也有不少粘沙。还有的盘子其正面也会出现粘沙现象。
  但是天启瓷有粗细之分。胎比较薄的往往粘沙现象比较普遍,这与底足露胎部分比较低有关。还有胎比较厚的一部分器物,主要是形状比较特别。用手工捏制的瓷器一般没有粘沙,一是因为胎厚,二是因为露胎比较多。
  虫咬现象(也称爆胎):在瓷器的边沿部分,如口沿、角边出现釉的自然脱漏,这是天启朝瓷器的特有特征。景德镇的瓷器早已经解决了脱釉的现象,而偏偏在天启这一代重出江湖,可谓返祖现象。这一点与采用新的祁门瓷土,瓷工还没有完全熟悉瓷土特性有关。当时都是依靠经验来配方,一时的不适应而产生这种现象。日本后代仿造这种虫咬现象的很多,注意观察,区别自然脱釉和人为脱釉的表现,以免走眼。
  纹饰上的特征:纹饰断代往往因为纹饰的演变比较缓慢而不易精确断代。但是对于天启瓷倒不是纹饰本身的式样提供了断代的标准,而是构图的独特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断代依据。如从青花罗汉盘和“天启佳器”款五彩花鸟盘中,可以看到一个与以往瓷器纹饰构图不同的现象。一般来说,碗盘背面的构图也有天地之分,靠底足为地,口沿为天,人物、风景、树木总是从底向上。而在这两件盘子中可以看到一个天地倒置的现象,草木之根在盘子的口沿,往下伸延。这是天启瓷构图的特征,其他朝代真是不多见。反之,在盘子的正面也有从口沿向盘心伸延的草木。结合其他特征,可以为综合断代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依据。
  酱釉口(俗称口红):景德镇白瓷口沿涂酱釉的现象也是天启朝首创的。这主要还是由于虫咬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瓷器的质量,陶工们想出了这个不是方法的方法来补救。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应该是崇祯朝以后的器物,也是人们区别天启和崇祯的重要标志。
  仔细观察这种酱釉口有两种,一种是在白釉之上加涂了酱釉,到了清朝以后,这种方法反而成为一种装饰;另外一种是上完白釉之后特意刮掉口沿的白釉使其成为不圆滑之边,然后在露胎部分涂抹酱釉。后面这个方法肯定是出现了虫咬现象之后的对策,是比较早期出现的。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就是出现在天启时期。从“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五彩景物盘上就可以看到这种刮掉白釉添加酱釉的修口沿方法。
  从天启到顺治,虽然没有正式的官窑,但有贡瓷。那些贡瓷并不亚于官窑,如今也是收藏者追求的目标。“天启年制”四方款官窑酒盅就是天启朝的贡瓷酒盅,此器虽然小巧,但十分亮丽精细。
  天启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时期,官窑的衰退为民窑的发展解除了各种各样的束缚,文人的抬头也给景德镇带来了新的风尚。可以说,天启一朝为瓷器的式样和装饰标新立异,为我国瓷器的历史写下了趣味横生的一页。
其他文献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农耕大国,没有哪个季节比春天更重要。从古至今,工艺美术作品中很多常见的元素都承袭自古人对春的热爱、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生命的讴歌。  就字面意思而论,将春与工艺美术联系起来,令笔者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玉壶春瓶。其定型于北宋时期,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关于“玉壶春瓶”名字的来源,一般的书籍都说是
期刊
今年是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朵云轩拍卖公司于2月11日至12日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大型公益免费鉴定、估价、咨询活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1000多位市民带着家中的珍藏冒着寒冷和细雨前来。从早上到傍晚,延安西路593号的人流络绎不绝,人气十分火爆。  朵云轩中国书画、瓷杂、古籍版本、油画雕塑、金石篆刻专家坐镇延安西路书画社大厅,藏品一件接一件地轮番登场,其中不乏精品之作,甚至不少用来包文玩印
期刊
虽然许多人都认为“章”不如“币”,但是从收藏的角度来说,那些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的早期纪念章,其价值并不输给钱币。  纪念章的最大特点就是“纪念”,特别是在那个缺乏现代化记录手段的年代,纪念章的意义非常大。就拿1896年李鸿章出访德国的这件事情来说,为纪念李鸿章和俾斯麦两位名人的历史性会面,当地汉堡造币厂特地制作纪念章多种,其中,最珍稀的是一枚同时雕刻李鸿章与俾斯麦肖像的双头像纪念章。这枚章上的俾斯
期刊
3月,当英国国家美术馆和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终于筹集到4500万英镑购得一幅文艺复兴时期提香的杰作时,全体英国人民沸腾了。而这场持续5年之久的“拯救国宝”行动也终获完胜。对于这场胜利,有人声称:“这是经济困难时期文化取得的一次实质性胜利”。  此次购得的提香油画《戴安娜与卡利斯托》(Diana and Callisto),已在英国公开展出了200年。而作为“姐妹画”——《戴安娜与阿克泰翁》(Diana
期刊
在各种不同的葡萄酒分级制度中,波尔多1855年的酒庄分级是最为人称道、历史也最久的。这个150多年前的酒庄分级制度不仅至今仍为世人所遵循,而且还衍生了很多子孙。  依价而定  今天到葡萄酒专卖店或会所,仍然可以看到1855年所分的五级、61个酒庄。市面上也在热销这61个酒庄集合成套的组合。在欣赏这些历史名庄时,不禁会让人想到是什么组织可以划分波尔多的酒级,是什么力量让这些自恃甚高、重名誉如生命的酒
期刊
品葡萄酒,不仅是品尝葡萄酒的色、香、味,更是品味一段酿酒人的故事,品味酒庄的历史,品味千百年不断演绎的葡萄酒传奇。然而,这些传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葡萄酒明晰的等级而演绎。  目前,最为国人熟识的莫过于“1855年波尔多分级”。该分级可以说很适合商业化操作的,波尔多61个列级酒庄之所以有今天的知名度和高昂的价格,这一分级体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1855年以后,法国葡萄酒按照严格的分级制度,根据葡萄
期刊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葡萄酒博览会、赛酒会以及酒评人、专业杂志或机构等,对葡萄酒评级打分,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为他们的评级打分很灵活,很多人对此也很认可。  没落的展览和赛酒  说到葡萄酒博览会,不得不惊叹它如今的发展形势。如果将全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博览会加起来,虽然不敢肯定一年365天每天都有,但至少每半个月有一次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这么多数量的博览会对于葡萄酒的作用似乎远远没有1855年
期刊
3月7日至11日,北京荣宝将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2012年迎春拍卖会。届时,中国书画、古董文玩、西画名家及当代新锐、珠宝钟表、普洱茶等专场将奉献给藏家们一场丰盛的视觉及收藏盛宴。  本场拍卖会西画板块延续了以往的“西画名家及当代新锐专场”,并精心推出了“滴泉集珍——李桦及版画名家专场”,其中绝大部分作品出版于著录《滴泉集——李桦的艺术历程(上、下)》。值得一提的是,两件由李桦收藏的极其珍贵的珂勒惠
期刊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如此,那些在艺术界占尽风流的书画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那么它又何尝不是一个酒文化浓厚的国度呢?  酒在我国源远流长,饮酒在国人的生活中早就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俗话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人们乐时饮酒意在欢庆,愁时饮酒旨在除忧。酒可品可饮,可歌可颂,亦可入画图中。纵观历代中国画杰出作品,就有不少关于酒的题材。可以说
期刊
如果说葡萄酒收藏的目的有两个——享受和赚钱,那我们就可以把葡萄酒收藏家分成享用主义者和投资主义者。但实际上,不管是做这两类人中的哪一个,都不是光靠千万元的资产就能支撑起来的,藏家需要丰富的葡萄酒知识做铺垫、敏锐的眼光做导向。  目前,还很少有人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葡萄酒收藏家开出一份清单。但在国外内葡萄酒收藏界,那些被业内认可或者称道的藏家,都是先有足够大的地方储存一定量的顶级葡萄酒。如果有一个地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