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学生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优先发展事业。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不但要解决学生专业知识、技术的问题,更承担着学生道德和人格等诸方面发展的责任。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相对缺失的人文素质。人文教育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文撷取从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切入对我区三所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人文教育活动、人文课程和人文书籍三个方面的受教者——在校大学生的认同度及满意度进行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理工科 人文教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文精神传播的制高点和主战场。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也是极其重要的内涵。两者的融合能培养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正确的人生追求、优秀的思维品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目前部分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因受历史因素影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仍存在分离现象,重理工、轻人文的倾向普遍存在。虽然理工科院校对于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已经引起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实施的方法是否科学?效果是否显著?调查组对广西的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于2009年12月开始在广西各所理工科院校(广西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展开,共有近千人接受调查,调查对象覆盖整个广西理工科院校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59份,回收率为95.90%,有效问卷933份,占93.30%。在对广西三所理工科院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的调查中,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为男性在校大学生,以在校三年级的学生居多,专业为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材料与化学工程、资源环境工程等二十多种专业。
  据调查,理工科院校中男女比例相差较大,在随机发放的1000份问卷中,男女比例约为2:1,性别比例在正常范围内;而为了更好的了解到广西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我们加大了对大三年级学生的问卷发放份额,因为该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了解和熟悉大学里的学习和课余生活,所反映出的情况也最为真实可信。
  2 被调查者对人文科学的态度
  为了解被调查者对人文科学的态度,我们共设计了五道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还对一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个别访谈后,我们了解到:认为“在理工科院校十分必要进行人文方面教育”的学生有71.3%,认为“无所谓”,“没考虑过”的有21.7%,认为“没必要”的有7%;在问卷的最后一题(提出对理工科院校是否应该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看法)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全方面的人才,弘扬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能在学校得到有关人文方面教育的期望还是较为迫切的,也意识到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如能加强人文、经管方面知识的传授和相应能力、素质的培养,对将来发展有很大帮助。
  可见,有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在实际参加有关人文方面的行动上并不热衷。即使在认为学校十分必要进行人文方面教育的七成被调查者中,近30%的学生是不情愿甚至不愿意选择文科选修课程,只是学校有学分上的要求才勉强选之,使他们打消选择文科选修课程的主要原因有,学生根本对课程没兴趣,不想浪费时间、认为专业课比较重要,而文科课程对将来影响不大、没有适合的文科课程选择和老师的授课方式不吸引。在问卷的第五题,我们问及:您所在学院(系别)开设的必修课程中有文科课程教育吗?回答学校并没有开设文科选修课程的学生有30%,据了解,每一所理工科院校都有开设文科选修课程,当我们问及学生为什么会认为没有开设文科课程时,他们的普遍回答为:对文科兴趣不大,根本没有留意过有这样的课程;无论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进行人文教育,近一半学生都会在平时偶尔主动阅读有关人文方面的书籍,较少阅读此类书籍的学生有两至三成,能够主动经常阅读书籍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认为学校的人文教育有必要进行;被调查者对学校进行人文教育的态度与参加此类活动的频率有着紧密联系,愿意参加学校举行人文活动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对学校进行人文教育持支持、积极的态度,而对人文教育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则很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此类活动上,呈正比关系。而当问及学生所参加的人文活动时(问卷第二十一题),主要是一些如参观历史或军事博物馆、科技馆,参加讲座、校内社团举办的舞蹈、书法、摄影等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这类较为普通的一般性活动,但也有近一半的学生的答案为:忘记了,想不起来。
  那是什么原因使得对迫切希望能得到有关人文方面知识的学生,而在实际行动中却采取了冷漠的态度呢?我们从问卷和与部分被调查者的个别访谈中了解到,人文选修课数量不足、质量欠佳是原因之一。学校在强调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对于增加其他人文素质(如围绕各类专业科学技术的社会学、伦理学、法律学等素质)教育方面重视不够,而仅仅依靠一些本来数量不多,质量也缺乏监管的选修课来承担人文教育的职责,显然是难以胜任的。另外,无论在师资数量上,还是在开课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理工科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很大距离。这无疑缩小了学生对选修课的选择范围和选择的自由度。就效果而言,一方面,一些人文学科教育者受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影响 ,开设的选修课从思维模式到授课方式都难于激发理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可选择的余地小,为了完成规定的学分,学生们不得不选修本来不愿意选修的人文课程。这样,人文选修课的实际效果或质量,自然也难达到预想的目标。
  3 被调查学校对于有关人文科学教育的情况
  在问卷中我们共设计了十道题来了解被调查学校对于人文科学教育的情况,主要从有关人文知识的必、选修课程,书籍数量质量,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来体现:
  根据相关资料,欧美许多大学非常重视工程本科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美国几所大学的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 (H&SS)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一般在13.3%至25%之间。我们对广西三所理工科院校中参与问卷调查的二十多个理工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统计处理,以广西工学院为例,人文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在11.8~16.6%之间。这显然低于欧美许多重点大学的相关比例。
  在理工科院校中主要以“两课”教育为文科必修课程的代表,也有部分学校会有大学语文、近现代中国国史、西方古建筑史、现代西方哲学等文科的必修课程。而调查结果显示:33.7%的学生认为学校是没有开设文科必修课程的,原因回答与不知道学校有开设文科选修课程的回答类似,学生不知道文科是什么,也没有兴趣深入了解它。在我们了解“两课”教育的效果时,结果显示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帮助并不算明显,而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学校开设的文科选修课程的种类一般,可选择性不强。
  根据所获资料显示:理工科院校的图书馆都未能满足学生对人文书籍、资料的需求。由于经费方面等原因,理工科院校把大多数的经费都用来购买反映学校理工专业特点的书籍。因此人文书籍购买明显不足。图书馆人文书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人文知识书籍的阅读兴趣,间接影响了院校的人文氛围。
  我们可以看得出:大学生阅读图书对其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当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大学生所认为满意的量,大学生才会更倾向去阅读这些图书。换而言之,要通过外界的途径来促进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发展,丰富书籍的种类和提高书籍的质量也是应值得注意的因素。
  此外,校园内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环境,不仅能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处处感受到优秀、先进文化精神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之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活动不多,偏少,质量也一般,不能够真正提起学生的积极性,踊跃参与其中。
  4 讨论
  (1)理工科院校的部分学生在人文教育方面的意识仍不够,对人文教育的兴趣不是很高。表现在:一方面,学生平时阅读人文方面的书籍很少;另一方面,学生参加人文活动的频率不高;再者,学生选择文科选修课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是仅仅为了凑学分。如何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构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融合的课程体系,成为加强人文教育课程建设当务之急。
  (2)从理工科院校的人文书籍借阅情况来看:在回收的933份有效的问卷中可以看到,人文书籍方面,学生普遍认为人文类书籍偏少,种类比较单一,与时俱进适合大学生口味的书籍为更为稀缺。这也是造成人文类书籍借阅率低的原因之一。
  (3)学校组织的人文教育方面的活动数量不多,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够,这就不能为学生人文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改善和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积极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广泛深入地开展好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要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有计划地组织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和技术服务等活动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呼声。
  总的来说,无论从教育理念、教学管理还是教学质量上来看,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处境虽然都有所改观,但就现状而言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学生对学校进行的人文教育认可度和满意度还有待提高,加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领导是关键,构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是重点,营造浓厚的人文建设氛围是基础。和谐社会呼唤人文教育,“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理想应该成为今后广西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努力方向。
  本文是广西工学院科学基金院科社(0704203)阶段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地主阶级作为特定意识形态下的产物,在不同年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同的形象。十七年文学由于受到《延座讲话》的影响,可以说其间塑造的大量地主形象都是反面的,供人批判的,梁斌的《红旗谱》也不例外。但是挖掘人物性格特征,我们会发现《红旗谱》中的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既有地主阶级的典型特征,也在很多方面具有鲜明的差异。本文借分析《红旗谱》中冯氏父子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来看十七年文学中的地主形象。  关键词《红旗谱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云南省玉龙县为例,首先介绍该县的一些背景情况和作为新农合试点县后的制度实施情况,并从公平性的角度提出新农合存在的若干问题,即筹资和资金补偿环节存在的公平性问题。之后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部分农民群众还处在绝对贫困状态;现行新农合筹资模式的设计可实现简化操作程序、提高执行效率;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间、地域间分布不均等。最后提出解决此类公平性问题的措施: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考虑在
期刊
摘要农村供给物品的供给是当下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本文在回顾国家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和村集体作为供给主体时都存在问题的条件下,提出了以精英动员为手段,对各供给主体加以整合和优化以实现农村供给物品的有效供给,并回答了精英动员何以可能和怎样实现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 精英动员 供给主体 村庄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公共物品,是实现社会经济
期刊
摘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以民营企业文化的成长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分析民营企业文化在各个阶段产生影响的原因、传递方式和作用过程及其特点,从而探求民营企业文化成长的一般过程和特点,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
期刊
摘要广泛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实现其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国外主要国家的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特色鲜明、理念先进、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关键词国外大学 学习指导 概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专业优势,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活动
期刊
摘要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摹仿”的真实涵义,应是艺术技艺对大自然创造过程本身的摹仿,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自然”也就意味着两样东西:质料和形式。自然界正是按照一种不断重复的模式(即不断把材料发展为形式的过程)进行创造的。技艺所创造的一切也都按这种模式即从质料与寓于创制者的理性灵魂中的形式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技艺募仿自然就是艺术家以出自理性灵魂中的形式之于创造材料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募仿 质料与形式
期刊
摘要文学翻译是翻译中的重头戏,要做好文学翻译需要文化、历史、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协调运作。本文主要从翻译美学角度入手讨论文学翻译,通过研究董秋斯和张谷若两位翻译家对David Copperfield所翻译的不同译本,并借助一些译例讨论了译者如何最大限度地对原文的平行结构、对比结构等语言结构进行美学再现。   关键词文学翻译 语言结构美 平行结构 对比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于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突破常规,找寻特色,构建“四变”开放型教学,不断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讲学稿 教学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控制者,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以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依据,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主人公的会话为实例,重点分析人物会话对各项合作原则违反所表达的会话含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说话者可以通过对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成功地表达特定的会话含义即隐含于字面意义下的说话人的真实意义而不打断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合作原则 违反 会话含义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期刊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应如何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间进行选择?大学生的尊严如何得到保证和实现?大学生的价值和幸福在何处体现?成为摆在政府、社会和大学生群体面前的一个共同关注的课题。5月15日,以“尊严价值幸福——大学生的未来与守望”为主题的第九届农业人才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嘉宾有中国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