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成长 培养自信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vewpyc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自信心;成长;全面发展
  自信心是人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素质,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确信。它是自我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心能产生勇气、精力、智慧、能力,使人找到攻克难题的方法,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踏上卓越之路。 德国学者鲁多夫·洛克尔有段名言:“信心是行为的父亲。你只要相信你的目标,就可以说你已经走了一半路程了。”这充分强调了树立自信的意义。
  一、创设环境,让学生树立自信
  要让学生自信,首先要创造一个“爱”的环境,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教师要做的首先就是让学生们知道爱,感受到爱时刻在自己的周围。以心贴心,诚心搭起情感的桥梁,消除学生的敬畏,解除学生的拘束感。平时师生常在一起交流,有说有笑,谈论学习、生活;课外活动时,师生们一起打球、赛跑,做各种游戏;放下架子,谦逊宽容,主动去爱。让师生更像一家人。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豪感,认为:老师很喜欢我们呀!教师热爱学生,就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力量唤起学生们的自尊和自信。
  二、赏识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因此,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常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说法、做法和各不相同的习惯,常常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举止,就会认识到一切原来那么美好。有的学生好动,原来他适宜在活动中学习;有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原来他更擅长于发散性思维;有的学生常常突发奇想,原来他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独到之处……教师应该是一个“强项发现者”,发现并赏识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特殊性,让学生觉得“我也能干!”这就使学生增强了自信。
  三、营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信
  教师的赏识、表扬对于学生固然重要,同伴的欣赏、鼓励同样缺一不可。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互相表扬、自我鼓励的良好氛围。
  每个学生都是多姿多彩的,每个学生都散发着各自不同的光芒。教师应具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学生的闪光点入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多鼓励表扬他们,多给他们掌声和喝彩,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意愿和他们的实际情况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合作学习时,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小组内先进行评价,然后全班再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地树立了自信,他们会从内心作出“哈,我真棒!我能解决这么多问题呀!”这样的自我评价。
  四、相信学生,让学生习惯自信
  学生的自信心是需要培植的,对于有缺点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注意发现和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于平时不爱学习、行为不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的学生,教师要更有耐心,我们可以利用他们跑得快、画得好、劳动能力强等特点,给他们一次发光的机会,让他们参加百米跑等,为班级争光、为他们鼓掌祝贺。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创设一定的活动场景 ,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在主题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程序,自己搜集资料,在班内展示。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并不是通过简单地说教或开展几个活动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中、玩乐中,时时刻刻又不露痕迹地加以渗透。只有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学生们的自信心才会一天天地增强。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们才会养成自信的习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能自信地度过美好的一生。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胜利路小学,包头,01404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
  编辑 / 何 妍 黄才玲 终校 / 杨 怡
其他文献
〔关键词〕审美心理;犯罪心理;中学生  从人类学本体论的角度看,审美活动是人的本性表现之一,是人自身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和特殊生活形式,故而人人都需要审美。但审美意识是一种个性化意识,它常常与社会化意识发生冲突。要使两者一致,是以个体意识不充分发展,并受社会意识的规范为前提和代价的。人是这样一种社会生物,他有着独特的个体价值追求,不能容忍把非个体的价值意识强加给自己,所以审美活动本身常常包含着一种潜
[关键词] 表层心理;转折点;心理调节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经常会为各种各样的困难所困扰。尝试着暂时绕过困难,比如将自己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放一放,先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然后再回过头来钻研没有学会的知识,可能会发现,从前觉得学起来很困难的知识,这时居然能很快掌握。上述做法就应用了心理学的“表层心理”和“转折点”理论。“表层心理”是指个体最初看到的事情或者物品的表面现象以及最直观的原因等。“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客观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是政治组织、政治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各要素的总和,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政治生态事关发展全局、引领社会和谐,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治生态好,可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反之,则会涣散人心,败坏风气,滋生腐败。政治生态建设事关组织形象,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当前和长远。
"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他们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我所带领的六年级5班《航母之旅》小说创作团队正在用心灵、用汗水、用智慧谱
<正>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海东市中心支行(简称海东中支)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基层人民银行党的建设为目标,实践运用"党建+"模式,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以党建带思想建设
【摘要】大型媒体活动的频繁举办已然成为当下的普遍现象,但是其策划的不断重复和叠加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当下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大型媒体活动要想脱颖而出,策划的创新性是其重要的砝码。本文以2009年9月27日陕西电视台举办的大型媒体活动《回延安》为例,探讨大型媒体活动策划创新性思维及运用。  【关键词】大型媒体活动 策划 创新     美国大型活动管理专家曾经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大型活动做出了如下定
"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念。本文从伦理、哲学、生态和历史四个角度探讨了"敬畏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全面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
《到灯塔去》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2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她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到灯塔去》阐述的交流观,试图回答20世纪20年代交流的观念何以成为思想论争的
【摘要】自鸦片战争成为英国殖民地以后,香港由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报业的中心,繁荣程度可想而知。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报业从港中心向沪中心转移,上海成为中国报业的中心,香港次之。笔者认为,报业发展中心的转移主要是由于当时上海有比香港更优越的媒介生态环境。  【关键词】媒介发展 媒介生态 沪中心    “媒介生态学”研究起源于北美,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纽约大学的波兹曼教授。我
传媒的信息传播是形成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文本解读是大众形成认知的基本方式。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十年间涉税新闻和信息的分析,梳理出该报报道税务新闻的基本特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