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教育中的几种道德缺失 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其解决策略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信仰缺失、诚信缺失、责任缺失等几个道德主要问题,广大学生作为学校的被管理者,他们是未来的大学生和社会的主人。如果上述几方面严重道德缺失就会造成他们的人格缺失和心理变异,走向社会就会形成畸形的职业道德。
  一、产生原因
  首先,从社会方面看,个人本位和金钱万能等观念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学生崇高信仰、真挚的诚信和勇于担当的责任心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其次,家庭教育的误导也是造成学生信仰、诚信、责任等道德危机的重要因素。有的父母则从小给子女灌输一些功利主义、个人本位的思想,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升官发财,明哲保身等等,这些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子女,并变本加厉的继承下来。再次,学校的教育体制、教育管理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崇高信仰、真挚的诚信和勇于担当的责任心等道德品质培养的因素。学校的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就连一些高校中部分学生盲目的专科升本科、本科升研究生、研究生又考博士。大部分中学甚至高校还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实践能力,忽视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道德教育的不足或方法不当是学生出现信仰不明确、诚信不成熟、责任不敬业的重要因素。最后,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矛盾是形成其信仰不明确、诚信不成熟、责任不敬业危机的关键因素。学生的人格结构尚未完成整合,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问题缺乏自己的判断力,容易出现偏差,易受环境的影响,面对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优柔寡断,在物欲与外加因素的干扰下难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城墙,心态浮躁而脆弱,缺乏自信,容易自暴自弃。
  二、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由商品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经济与社会基础的变更必然影响到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心理,受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影响最深最广的当代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出现无序竞争、官吏腐败以及社会分配不公,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这些突出问题日益成为民众的巨大负担,人们普遍感到焦虑、失望、无奈。
  受这种社会潮流的影响,在校生也感觉前途很茫然。信仰缺失就会产生精神疲软,对社会、对自己缺乏希望。在部分学生中其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现象。这些学生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稀里糊涂;对一切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家庭、集体、社会在他们眼里都无足轻重;把社会和别人都看的过于灰暗,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缺少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该遵守的规范不遵守,该承担的的责任不承担,该履行的义务不履行,没有自觉态度;不计后果,一旦产生不良后果,没有勇气承担责任,一走了之。
  三、具体解决策略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就是一种解决上述危机的一剂灵丹妙药,它凝聚了对公民进行信仰重建、诚信重组、责任重担的所有精华,应该成为全体公民为人处事的精神指南。它的提出也为中学生的信仰重建、诚信重组、责任重担提供了契机和理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由此可见重建信仰的重要性、重组诚信的现实性、重担责任的紧迫性是多么重要。所以加强有理想的信仰、有原则的诚信、有勇气的责任的宣传力度,用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学生的道德重建,就是要我们大张旗鼓地、旗帜鲜明的把“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的警示灌输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我们就是要用共产主义理想对学生不明确的信仰进行完善、不成熟的诚信进行弥补、不敬业的责任进行纠正。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  教书德为首,育才先育人。十八人报告指出,要把以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
期刊
一、转变观念以积极态度迎接新课改  (一)转变教学中对学生认识的传统观念。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
期刊
新课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掌握分寸,达到这个理想的目的呢?  一、构建新教学观,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l、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新课标把学习语言的能力和运用的能力作为教学最终目标
期刊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调整农村学校合理布局、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学的重要举措,是近年来农村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办好寄宿制学校,使之成为当地人民满意的学校,本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加大投入、科学规划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目的,是要保障每一个孩子接受农村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因此要增加对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可鼓励企业以一定的形式
期刊
成语“厚积薄发”的意思是“多积累,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基础雄厚,发出的力量才大。”其中的“积”和“发”形象地说明了“积累”和“运用”的关系。也点明了读与说、写之间的联系。教学中如果能处理好这三者间的关系,教给学生“积累”“运用”的方法;培养他们“积累”“运用”的习惯,形成一定的能力,那么,学生不但可以做到“厚积薄发”,而且可以变“厚积薄发”为“随即随发”。  一、课内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 
期刊
教学反思应当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其教学行为趋向更优化的过程,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时下许多学校大力倡导并开展教学反思活动,然而纵观目前部分农村学校教学反思现状,存在教学反思只是“完任务”和“无关痛痒”的现象,教学反思效果不尽人如意。如何提高教学反思实效,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笔者认为应明晰教学反思的内容,只有明晰了反思内容,才能增加教学智慧
期刊
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语文教师应努力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同时进行有力的探索。  一、面对新课标、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要努力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
期刊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近年来许多教师喜欢的一种模式,老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目前来说,大多数教师还仅停留在应用层面上,并未涉及到深层次的研究上来。那么,究竟如何以导学案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呢?  首先,要写好导学案,教师要明确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主体位置,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怎么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怎么设
期刊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凝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学历史教学是“以史明志,启智育人”。历史课不仅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进行道德和情操的陶冶,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汲取历史
期刊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运算技能培养的科学化要做到有效和合理,最关键的是研究学生在计算技能中出现的错误,挖掘错误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我结合自身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计算错误原因进行分析,以求更好的去解决小学生计算错误。  学生计算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而且面对单调乏味的数学计算极易产生疲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