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病例选择、术后程控和随访的价值

来源 :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当一部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房室传导或心室内传导延迟,导致心脏运动不同步,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通过起搏系统刺激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改善房室、左右心室间和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超声技术能用于测量心脏的机械收缩同步性,选择合适的患者,预测治疗效果,还可用于术后随访和参数优化。
其他文献
随机误差Δ是连续随机量 ,不可能严密地区分出正常误差和粗差 ,用抗差估计对粗差进行处理是不严密的 ,且对估计结果带来人为因素的影响。依随机误差所具有的连续性质进行估计的方法 ,克服了抗差估计方法的缺点 ,从而提高了估计质量 ,使估计结果既不纳伪、也不弃真。
考虑到不同坐标系所定义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之差异以及坐标系间存在局部变形和累积误差,把拟合推估应用于1980西安坐标系到2000国家坐标系的转换中,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拟合推估的坐标变换精度明显优于相似变换。
提出了孕震断层的形变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形变特征,给出了其失稳的临界条件。通过对失稳过程的分析,对孕震期作了新的划分,并给出了失稳临界条件的形变判据。指出:综合使用GPS测量、跨断层短基线测量和固体潮观测,可以对孕震的时间进程实施追踪,并可对孕震的危险程度作出判定。
期刊
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心慌气短5年余,加重3d,昏厥1次入院.体检:T 36.5 ℃,P 58次 / min,R 20次 / min,BP 120 / 60mmHg,神清,左侧呼吸运动略强,叩诊呈过清音,两肺
隐匿性传导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电现象之一,系指窦性或异位激动兴奋了心脏传导组织,虽未能传至心房或心室,在体表心电图上未显示P波或Qrts波群,但会影响下一个激动传导或形成,
期刊
1791年意大利医师Galvani发现蛙腿用电刺激会收缩。1842年Malteuei、1856年Kolliker和Muller发现心跳的电活动。1875年IAt,pman发明毛细管静电计(capilary electrometer),
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晕厥2年伴尿失禁1次收住入院.当时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及电解质检查均未见异常.外院心电监测示窦性心动过缓,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后早期ST-T改变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后的28例分成A组16例(支架术后1hST
对1900年以来印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8.0级以上地震与川滇地区5.0级以上地震作了统计、对比和分析,并利用跨断层位移流动观测资料,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部海域8.7级地震前后,川滇地区的区域构造活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认为:印尼8.7级地震后,川滇地区1~3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1~2年内发生6~7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1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至少两次;纬度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