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de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农村;人才;新型农民
  [中图分类号] 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10—0034—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提出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才。
  
  一、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同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各项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农村的繁荣,为广大农村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党中央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一系列农村政策,稳定和发展农村人才队伍,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引智工作,积极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我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农村人才队伍,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这种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农村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业人才队伍,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农业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农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吸引各类人才干农业、鼓励农业人才干事业、支持农业人才十成事业、帮助农业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努力建设好四支农业人才队伍,形成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体系,即:以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学术科技带头人和基层推广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高、乐于奉献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农业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以增强开拓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支熟悉市场运作、有较强市场竞争意识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二、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培育新型农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目前,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是城市居民的1/6。我国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一)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巾,我们决不能仅仅把农民看作是城市帮扶的对象,应从思想认识上和在工作中把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着眼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建设新农村一定要把农民作为主体,这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决不能仅仅简单地把农民作为政府关爱、扶持的对象。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建设新农村中去,就是以农民为本,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农民为主体,这也是由建设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建设新农村任重道远。我们只有使亿万农民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是他们自己的事业,才能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广大农民群众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
  
  (二)健全农村教育体系。
  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机制,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提高支持补助标准。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农民有较强的务工技能和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要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力度,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和培训体系。通过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广泛开展技术推广。要通过农村科普工作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激发他们提高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通过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的科普宣传教育,培养农民的节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经济模式;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使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提高农民素质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乡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五)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通过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的成果,唤醒农民的公民权利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建立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产业协会等各类新型专业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带动农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护农民投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六)把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迫切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能够成为带领农民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好带头人。这些带头人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和难以取代的。一般说来,这些农村带头人思路开阔、文化素质较高,市场意识、捕捉信息和自主能力强,在发展农业经济中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他们起着外接广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桥梁作用。培养农村好带头人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些好带头人在建设新农村中起着榜样、示范和教育的效应。给钱,给物,不如选个好的村干部。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列部)
其他文献
“收到国台办张志军伯伯邮寄来的合影照片满怀惊喜,遂使亲临北京钓鱼台宾馆的难得机缘成为高中阶段的亮点,感谢您!”rn“这样的温暖连空气不由得当起爱的信使,这份来自钓鱼台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被史学家称为中国新的历史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人所共知的,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中起
期刊
[摘 要]检察机关工作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化科技,特别是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所以,检察机关信息安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信息保密工作,要求所有信息工作在探求计算机信息网络条件下信息新突破的同时,注意单位及个人计算机信息资料的安全运行管理。  [关键词]信息安全;检察信息网络;保密  随着信息技术在检察机关工作中的不断应用,如何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信息安全系统,建
从历史悠久的商贸之都到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广州抓住改革开放的浪潮和机遇,迅速崛起。在广州快速发展的背后,充足、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是
期刊
湖北宜昌市点军区财政局点军街道办事处财政所女干部江红艳因跨国捐献骨髓的义举在荆楚大地、峡江两岸被传为佳话。这位刚刚出院就返回工作岗位的基层财政干部普通平凡,和蔼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绿色人文理念对于市政道路设计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更好的降低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能源消耗,降低道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的技术鉴定是通过对肇事车辆的制动痕迹来进行计算,对事故发生时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推算,得出肇事车辆在事故发生时的速度,但是受交通事故本身性质的影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