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训练学生跑步时,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2901
爱因斯坦说过:“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充分说明运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運动不仅能带给我们生活乐趣,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我们的各种能力。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精神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探究。
一、设置不同强度,尊重差异
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发展不同,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所以教师需要正确地看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与不足。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训练强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训练中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三年级“加速跑”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即绕操场跑两圈,活动身体各个关节。热身后,让学生完成30米加速跑前,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两组,并提出以下要求:“A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加速跑完30米,并慢跑回来;B组要求跑完30米后,不要求全程加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适当调整,可以慢跑回来,也可以慢跑与快走相结合。”这样进行训练,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都能顺利完成A组的训练活动,可以提高部分学生的快跑速度;对于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完成B组的训练活动略有困难,这时教师可让其他学生给他们加油、鼓掌,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在进行体育教学训练项目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中心,设置不同强度的训练。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体育训练的自信心,还能使他们在训练中得到提高,为提高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多种运动,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一的体育活动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运动的各项技能。因此,教师要适当结合其他体育项目,在进行体育训练时穿插其他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他们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来回摸线跑”一课时,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教师可以结合其他运动开展创新性的训练,如增加障碍跑等训练项目。课堂开始前,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简易的障碍物,如椅子、矿泉水瓶、绳线等,然后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绕障碍物和跨障碍物跑,看谁第一个到达终点。”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通过障碍跑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训练的效果。这个训练项目结束后,教师让学生继续变换不同的方式进行越障训练。有的学生滚着轮胎进行绕障碍物跑,有的学生用乒乓球拍着乒乓球跑,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们以后多进行类似的创新。
体育课中,教师结合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进行教学,不仅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运动,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三、丰富训练形式,深化体验
很多体育活动的形式较为枯燥乏味、单调,很容易使学生不能持之以恒地热爱运动,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反思教学内容与方法,找出问题,改变传统体育活动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
例如,在二年级“接力跑”训练时,教师一改以往固定的训练方式,将接力跑的动作要领进行分解:(1)原地传递,即前后两人间隔一臂远,由后者将接力棒传给前者,轮流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2)绕圈传递,即五个人围成一圈,间隔一米,进行相互上步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传接棒的要领。接力距离是3.5~10米传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间隔为5~10米,后者通过加速跑的方式将接力棒传递给前一个同学,由慢到快,可以提高动作的连贯性。通过练习,在学生熟练基本动作、掌握要领后,再让他们进行接力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如有发现问题,教师在训练结束后一一讲解、分析、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技巧,以便在接力赛中更好地发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计划,丰富体育活动的训练方式,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感受到运动的魅力。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约编辑木清)
[关键词]学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2901
爱因斯坦说过:“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充分说明运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運动不仅能带给我们生活乐趣,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我们的各种能力。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精神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探究。
一、设置不同强度,尊重差异
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发展不同,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所以教师需要正确地看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与不足。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训练强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训练中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三年级“加速跑”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即绕操场跑两圈,活动身体各个关节。热身后,让学生完成30米加速跑前,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两组,并提出以下要求:“A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加速跑完30米,并慢跑回来;B组要求跑完30米后,不要求全程加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情况适当调整,可以慢跑回来,也可以慢跑与快走相结合。”这样进行训练,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都能顺利完成A组的训练活动,可以提高部分学生的快跑速度;对于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完成B组的训练活动略有困难,这时教师可让其他学生给他们加油、鼓掌,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在进行体育教学训练项目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中心,设置不同强度的训练。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体育训练的自信心,还能使他们在训练中得到提高,为提高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多种运动,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一的体育活动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运动的各项技能。因此,教师要适当结合其他体育项目,在进行体育训练时穿插其他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他们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学“来回摸线跑”一课时,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教师可以结合其他运动开展创新性的训练,如增加障碍跑等训练项目。课堂开始前,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简易的障碍物,如椅子、矿泉水瓶、绳线等,然后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绕障碍物和跨障碍物跑,看谁第一个到达终点。”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通过障碍跑可以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训练的效果。这个训练项目结束后,教师让学生继续变换不同的方式进行越障训练。有的学生滚着轮胎进行绕障碍物跑,有的学生用乒乓球拍着乒乓球跑,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们以后多进行类似的创新。
体育课中,教师结合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进行教学,不仅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运动,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三、丰富训练形式,深化体验
很多体育活动的形式较为枯燥乏味、单调,很容易使学生不能持之以恒地热爱运动,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反思教学内容与方法,找出问题,改变传统体育活动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体验。
例如,在二年级“接力跑”训练时,教师一改以往固定的训练方式,将接力跑的动作要领进行分解:(1)原地传递,即前后两人间隔一臂远,由后者将接力棒传给前者,轮流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2)绕圈传递,即五个人围成一圈,间隔一米,进行相互上步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传接棒的要领。接力距离是3.5~10米传递,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间隔为5~10米,后者通过加速跑的方式将接力棒传递给前一个同学,由慢到快,可以提高动作的连贯性。通过练习,在学生熟练基本动作、掌握要领后,再让他们进行接力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如有发现问题,教师在训练结束后一一讲解、分析、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技巧,以便在接力赛中更好地发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计划,丰富体育活动的训练方式,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兴趣,又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感受到运动的魅力。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约编辑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