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的时代主题和紧任务。因此,我们对素质概念和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要求的探讨具有实际意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我们当前应认真思考再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参考了多种杂志和网络上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当前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从内容、形式、要求和实施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
一、素质的判断和发展形式
目前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和认识虽没有统一的观点,但对素质教育的判断已趋于一致。人的素质高低应可用个体行为表现进行推测。高素质者能对各种环境和事物,尤其对意料之外的、从未从事的或从未遇到的事物与环境,能够进行正确或较好的处理。这一结论与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的核心观点,“学会生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与日常生活认识是一致的:在自己学过的专业领域取得成绩,被称为“能力强”,而在相当广的领域中取得成果的人被誉为“素质高”。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根据调查研究,归纳出了在教育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四种方式,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教养方式:通过制定各种律己性条文和守则,教育和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和遵守并养成某些习惯,从而使他们遇到事件时表现出相应的良好习惯行为。
修养方式: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倡指导和辅助学生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律己,从而使学生在上述各种守则所包含和未包含的范围内,要求自己选择自我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
涵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展学生内涵,提高理性积淀的内容和水平,使学生对不熟悉和未遇过的环境和事物做出客观上被认为正确的行为选择。
迁移方式:通过将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迁移于其它领域解决问题,完成新领域中的任务。
涵养方式和迁移方式适用面较广,更具有在内在、能动和本质的层次上提高学生素质的特征。特别是能力迁移,迁移的领域与原培养领域距离越远,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越强,生存能力越强,素质越高。
二、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方式的保证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与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的科学素质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①教师必须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其敬业、勤业、乐业的精神对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积极探索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②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能够整体把握物理学的理论体系结构,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精心地设计和控制教学过程。④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进修教学论、课程论物师教育学,物理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智力心理学等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修养并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以逐步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此外要培养创造型人才,还要求教师视野开阔、见多识广,逐步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三、物理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决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注重人的人体和集体的统一,协调发展。只有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掌握素质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规律。
1.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开始,就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掌握现象的特征,开始认真地进行思考和猜想、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其的生活经验展开广泛讨论,看能否透过“现象”抓着事物的本质。这样就使学生自学、主动地进入了知识获取的过程。
(2)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多让给学生
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这必然遇到一个时间和空间问题。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位置,给学生去思考讨论问题,去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45分钟稍纵即逝,在实践上要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过程中去,要做到:
(1)合理处理好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强化,主要问题要单刀直入,防止拖泥带水,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
(2)教学思路要清晰,要围绕中心内容展示,层次要清楚,过程要流畅,过渡衔接要自然、要精心设计。
(3)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掌握清楚,思维障碍要了如指掌,问题设计实事求是、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因人设疑、灵活多变。
(4)课堂教学结构要严谨,前面的教学内容应是后面的“铺垫”,后面的知识应是前面的发展,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
(5)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以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情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停顿、话语的抑扬顿挫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减轻学生的疲劳,以获得教与学双方的最佳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对教学活动中的偶发事件要有所估计,有所准备。实验的准备要十分充分,实验环节必须交待清楚,实验中必须力求做到成功,实验现象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观察到,观察现象前必须告之观察方向,下达思考任务。
总之,素质是个体性和群体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既重视个体的各种素质的教育,又重视群体素质的完善,这就对我们从事高中物理教育的的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但要在理论上去更多的学习、总结、提高,更应在实践中努力践行。
关键词: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
一、素质的判断和发展形式
目前对素质教育的概念和认识虽没有统一的观点,但对素质教育的判断已趋于一致。人的素质高低应可用个体行为表现进行推测。高素质者能对各种环境和事物,尤其对意料之外的、从未从事的或从未遇到的事物与环境,能够进行正确或较好的处理。这一结论与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的核心观点,“学会生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与日常生活认识是一致的:在自己学过的专业领域取得成绩,被称为“能力强”,而在相当广的领域中取得成果的人被誉为“素质高”。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根据调查研究,归纳出了在教育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四种方式,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教养方式:通过制定各种律己性条文和守则,教育和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和遵守并养成某些习惯,从而使他们遇到事件时表现出相应的良好习惯行为。
修养方式: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提倡指导和辅助学生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律己,从而使学生在上述各种守则所包含和未包含的范围内,要求自己选择自我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
涵养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展学生内涵,提高理性积淀的内容和水平,使学生对不熟悉和未遇过的环境和事物做出客观上被认为正确的行为选择。
迁移方式:通过将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迁移于其它领域解决问题,完成新领域中的任务。
涵养方式和迁移方式适用面较广,更具有在内在、能动和本质的层次上提高学生素质的特征。特别是能力迁移,迁移的领域与原培养领域距离越远,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越强,生存能力越强,素质越高。
二、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方式的保证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与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的科学素质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①教师必须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其敬业、勤业、乐业的精神对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积极探索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②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能够整体把握物理学的理论体系结构,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③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精心地设计和控制教学过程。④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进修教学论、课程论物师教育学,物理心理学、教育测量学、智力心理学等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修养并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以逐步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此外要培养创造型人才,还要求教师视野开阔、见多识广,逐步培养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三、物理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决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注重人的人体和集体的统一,协调发展。只有认清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掌握素质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规律。
1.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开始,就要让学生注意观察,掌握现象的特征,开始认真地进行思考和猜想、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其的生活经验展开广泛讨论,看能否透过“现象”抓着事物的本质。这样就使学生自学、主动地进入了知识获取的过程。
(2)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多让给学生
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去。这必然遇到一个时间和空间问题。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的位置,给学生去思考讨论问题,去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在时间上,一节课45分钟稍纵即逝,在实践上要放手让学生充分讨论,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过程中去,要做到:
(1)合理处理好教材,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强化,主要问题要单刀直入,防止拖泥带水,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
(2)教学思路要清晰,要围绕中心内容展示,层次要清楚,过程要流畅,过渡衔接要自然、要精心设计。
(3)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掌握清楚,思维障碍要了如指掌,问题设计实事求是、切合学生实际,提问要有技巧,因人设疑、灵活多变。
(4)课堂教学结构要严谨,前面的教学内容应是后面的“铺垫”,后面的知识应是前面的发展,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
(5)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以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情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用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停顿、话语的抑扬顿挫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减轻学生的疲劳,以获得教与学双方的最佳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对教学活动中的偶发事件要有所估计,有所准备。实验的准备要十分充分,实验环节必须交待清楚,实验中必须力求做到成功,实验现象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观察到,观察现象前必须告之观察方向,下达思考任务。
总之,素质是个体性和群体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既重视个体的各种素质的教育,又重视群体素质的完善,这就对我们从事高中物理教育的的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但要在理论上去更多的学习、总结、提高,更应在实践中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