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瓷”出发,感悟茶语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景德镇,瓷器以最强的冲击力冲击着人们对瓷器的审美,不要说居家摆设、餐饮用品,就连街道两旁的路灯灯柱、广场上的休闲桌凳都非“瓷”莫属。来到瓷器王国,要做的当然就是赏瓷器、淘瓷器、做瓷器,享受瓷器带给你的愉悦感受。
  
  赏瓷
  
  珠山龙珠阁是景德镇的城徽,也是景德镇的象征,更是景德镇的瓷器圣殿。在景德镇赏瓷的第一站毫无疑问的要选择这里。
  建在珠山之巅的“龙珠阁”,几经毁兴,今天的六层仿明重檐宫廷建筑气势恢宏,巍峨壮观。龙珠阁是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是明清官窑的遗址。历代官窑为朝庭烧制的御用瓷器中因种种原因而被筛除的不合格品,几乎每一件都在指定地点由专人用专业工具将瓷器击毁,以免流入民间。所以现在的龙珠阁周围地底下埋藏着无数宝贵的瓷器文物遗存。这一点在龙珠阁内部参观时得到了印证。阁内所展出的瓷器均为残件,这些残件都是由专家们在官窑销毁瓷器的遗址挖掘并复原而成的。看着眼前这些虽已严重毁坏,但仍称得上工艺精湛的次品,想象着那些送入皇宫候府的珍品又是何等的鬼斧神工、美仑美奂。
  它是中国第一家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它的陶瓷藏品真实地反映了景德镇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历代景德镇陶瓷工人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看完这样的简介,你是否觉得这个地方非去不可呢?是的,它就是景德镇陶瓷馆,一个中外游客来景德镇的必到之处。
  景德镇陶瓷馆的展出内容分“历史之部”、“新中国之部”和专题展览厅,共展出瓷器25∞余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在这里也都有收藏。
  在这里,让你不出大门一步便能览尽所有的瓷器风景。
  
  淘瓷
  
  欣赏完如此多漂亮的瓷器,作为远道而来的游客相信没有人会愿意空手而回的。那么接下来就带你一起去淘瓷器。
  若想在景德镇淘到好瓷器,就去陶瓷街吧。古代的瓷器街位于市区麻石下弄,是明末清初景德镇最为热闹繁华的一条街。现在著名的瓷器街有两条,其一是位于市中心的莲社南路的瓷器街,其二是位于瓷都大道上的三河瓷器街。瓷器街有国营、集体、个体瓷器商店数百家,各种珍贵名瓷异彩纷呈、琳琅满目。
  在莲社南路瓷器街上,以金昌利陶瓷商厦规模最大,来此淘宝的游客川流不息。善于购物的我当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绝好的购物机会,空空的背包进去,什么创意茶具、精致摆件、各式挂饰、玩偶,全部收入囊中,直到再也塞不进一件东西才恋恋不舍的出来。
  莲社南路瓷器街晚上也别有一番风景,每天晚上还会有很多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创意小物件在街上摆摊出售。这里年轻的陶瓷学院学生们爽朗友善,来淘宝的你可以跟他们学点瓷器知识,打听景德镇的好吃好玩之处,别有一番乐趣。
  
  做瓷
  
  赏瓷器、淘瓷器,若再亲手做一件瓷器就功成圆满了。来吧,跟着我一起到陶瓷民俗博物馆吧。
  亲手制作瓷器的经历绝对让你感兴趣。一块陶泥在自己的手上逐渐成型,自己随意地在上面画上什么写上什么作为装饰,再认认真真地亲笔书上自己的名字,一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瓷器就初步完成了。
  由于作品不能立等可取,在作品烧制的间隙,你还可以在馆内游览一番。这里青山环抱,溪流潺潺,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明间”、“清园”两组古建筑群布局有致,白墙青瓦,雕檐翘角,环绕翠绿竹古松。气势雄伟的门楼、曲致清澈的明湖、小巧玲珑的兀然亭、环翠亭错落其问,各成情趣。
  
  除瓷之外
  
  在景德镇除了瓷器,还有一些特色的民居和古镇值得一去。
  样集弄民宅:位于景德镇市区中心的样集弄民宅,是一条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巷道,内有明代住宅多处,其中3号、11号的两幢建于明成化年间的民居最具特色。浮梁:“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把浮梁的名字传遍全国,推向世界。历史上,瓷都景德镇一直隶属于浮梁县管辖,或者可以说是浮梁孕育了景德镇。浮梁古县衙风景区和建于宋代佛塔——红塔,是值得推荐的地方。
  交通>景德镇休闲广场乘坐16路支线可达古县衙景区
  住宿>推荐返回景德镇市区
  美食>冷粉、饺子粑、碱水耙、油炸清汤瑶里:在中国,无数人都知道景德镇;在江西,无数人都听说过瑶里。瑶里,是浮梁县的一个小镇,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在这集山岳、林海、瀑布、峡谷等自然风光和古镇、古窑址等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古徽州小镇品味一杯原生态的绿茶,感受纯朴、宁静的古镇生活。
  交通>景德镇里村短途汽车站每天有两班车至瑶里,分别为7时3吩和14时,票价11元,约1小时车程。下午从瑶里返市里的直达班车有两班:早上9:00左右出发,下午4:00左右出发。
  住宿>建议选择梅岭山庄,双人标间300元/晚。
  美食>干腌菜窖肉、湿淹菜鱼、黄齑煮豆腐、湿腌菜炒灰汤饼、冬笋炒黄齑、苦槠豆腐、康糍、珍珠米果、清明包、油糍、大米饼等。
其他文献
初遇茶之时,总喜欢挑一些香气高扬、入口柔顺的茶品,对于口感有些苦涩的茶往往选择回避。但是随着品茶的时间越来越久,慢慢地开始喜欢上茶品之中那略带苦涩的口感,特别青睐那随之而来的清爽回甘,口腔里有一种被释放的清新感觉,好像在自然里做了一个深呼吸。也许,这就是茶的滋味,来自大山深处的原味。    蛮砖古树晒青毛茶(2011)    一打开装茶的袋子,就闻到了一股清新的木质香气。与香气馥郁的乌龙茶相比,晒
期刊
明代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黄山,溪多、泉清、湿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林木葱茏水土好。优良的自然条件孕育了顶级的好茶。终日笼罩在云雾之中的茶树,叶把汁多,经久耐泡,加上黄山遍生兰花,采茶之际值山花烂漫,花香的熏染,使黄山茶叶格外清香,风味独具。    黄山毛峰:兰谷松林中的馨香    外形:茶叶采摘基本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形似雀舌,干茶颜色绿中泛黄,白毫微显。少量的鱼叶
期刊
鉴藏书画,甲於一时,至今论真迹者,尚以墨林印记别真伪。  项子京确是真正的玩家、大家。看看他周围之人便知:文嘉、文彭是其知己,仇英曾在项家为仆,董其昌曾为其家庭教师,文征明长子文寿曾为其刻印,写意花鸟画宗师陈淳教其绘画……他逝世一百多年后,尚有一位忠实的精神追随者——乾隆皇帝为之倾倒。    探秘墨林壶    如此重量级的收藏家刚好生在紫砂壶兴起的中、晚明时代,他和紫砂的结缘就在所难免了。根据史料
期刊
暮春江南,花开荼靡,姹紫嫣红早已被绿树荫浓所代替,空气里开始有了一点闷热的味道。不过,天朗气清的景致还是让人心生无限快意,更何况还有那碧沉香泛的青青翠芽。茶结佛缘,茶结福缘。4月24日,茶界、佛教界、文化界、政界等各方代表因缘而来,因缘而聚,来到安吉灵峰山大雄峰脚下的灵峰寺,雅集于寺院山门前的广场,参加第三届湖州市禅茶大会,以茶会友,交流禅理。  广场四围是一片青青世界,葱葱绿树,绿环翠绕灰瓦黄墙
期刊
长嘴壶的舞台    谈及2010年在世博会上有趣的事情,她略显腼腆,笑着说起其中的细节。  “我们的表演从9月初到10月底,近2个月,每天有五六场的表演。长嘴壶的表演动作很有意思,也很考验人,动作很需要功底,稍微不小心,就可能被烫到。”  最初表演的时候,是向春和他的师傅刘昌伟,十多天后刘昌伟有事回成都,大部分时间就她一个人主守舞台。  在人来人往的世博会,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游客。到了10
期刊
身为出家人,四大皆空,穿则缁衣素袍,食则瓜果蔬茹,饮则淡水清茶,居则僧房绳床,青灯黄卷、木鱼念珠相伴终日。一座伽蓝,即是一方净土,人世间一切的是非纷扰都被隔在了幽深的花木之外,离群索居,六根清净,更遑论“情”字?僧皎然虽为佛门弟子,自是熟谙四谛八苦,但他并没有完完全全地“出世”,而是因喜茶爱诗,和一群沉浮于红尘或半官半隐的士大夫以及隐士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亦士亦隐的陆鸿渐便是与他诗茶往来最多的
期刊
茶与书,总有着些微妙的联系。读书之时,总喜欢为自己泡制一杯滋味醇和的香茗;品茶之时,一道氤氲悠远的茶汤总能唤起记忆里书中的动人情节。一本好书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让你受益匪浅,更在不知不觉间修正了你的人生观;一道好茶在品饮的时候,能让你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更在不经意间把宁静致远的情怀深植进你的心田。    斗茶读书之乐    认识程峰是在一次小型的茶会上,他是这个茶会的发起人。茶会的主题是:品书斗茶。参
期刊
闽豫两地,南北相隔甚远。尽管如此,两地却有着一个同样的产业符号与文化符号——茶。最重要的是,闽豫两地茶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同源同宗,同是灿烂辉煌的中华茶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豫南的信阳是中国最北的茶区之一,而属于华南茶区的福建则是中国最南的茶区之一。豫闽两地同有着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也有着坚实的茶产业基础。随着近些年来两省茶产业互动和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茶业作为闽豫两地共有的优势产业,无
期刊
不论东、西方,凡是开会、吃饭、喝酒、喝茶等,宾主的座位安排都有一定的规矩。这,也是一种道。如果没有安排,就是不上道;安排不好或安排不对,就是旁门左道了。  茶席座位就是席位。出席一个茶会,就定席位是很重要的礼节。席位也是一个茶会氛围好与坏的开始,就错席位往往会使一个精心设计的茶会,搞得黯然失色,不欢而散。  中国位于北半球,一年四季太阳都是从南方照射过来,而冬天的寒风则是由北方吹来。历代主要建筑总
期刊
经营一家有规模的茶企业,它必须拥有两项主要产品:茶叶与茶文化。茶叶属于农产品,与稻米、蔬菜瓜果无甚两样,假如它不与茶文化结合,有可能永远只是生活中的一种基本饮品而已,它将不会让人产生这么多情感的认同。  很多人会错意,以为我们在说茶文化是茶商品的一个附加价值。不,我们认为茶商品是茶文化与茶叶融为一体之后的那个产品,它并非附属于茶叶上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茶文化独立存在,与茶叶平分秋色,同属茶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