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观察记录,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背景
  乘着文溪雅荷的春风,跟随着我园教研活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的学习步伐,围绕如何引领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课程改革进行教学实践。多种方式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感知、操作、体验和发现,了解幼儿的兴趣、已有经验、个性特征,观察幼儿与周围环境、材料、同伴间的互动,从而设计并组织适宜的活动,引发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体现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深入探索的过程。
  小班主题活动“小蝌蚪找家”,记录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下探索与发现,教师在解读幼儿行为后,鼓励幼儿继续跟进、对比、实验时,拓展幼儿的深度学习。
  二、观察实录
  案例一:小蝌蚪搬新家
  星期一的早上,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小蝌蚪,用各种的器皿装着,有的用矿泉水瓶、有的用小桶、有的用小鱼缸、还有的用塑料罐。奕鸣说:“小蝌蚪可以在瓶子里一直游,在转圈,它想要出来。”欣妍捧起她的小桶说:“我的小蝌蚪像小朋友在操场跑步做运动。但是这里(小桶)太小了,有这么多的小蝌蚪,它们要小心一点,游得快就会撞上其他的小蝌蚪。”艺艺指着他的小蝌蚪说:“我的小蝌蚪是在郊外的公园捞的,那里很大的,有很多小蝌蚪。”浚浚说:“小蝌蚪长大身体会变大,很多的小蝌蚪长大就要换大房子。”鸣杰说:“我的小蝌蚪是在郊外的公园的池塘捞的,那里很大的,有很多小蝌蚪。”
  
  分析与推进:走近幼儿,逐步推进深入探索学习,要对观察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价值的判断,要基于幼儿,基于生活,从幼儿的兴趣关注点、原有经验分析,寻找活动的推进线索,关注幼儿行为发展的可能。
  1.解读幼儿行为
  观察某一活动中多名幼儿活动的情况,即幼儿整体的一般行为特征,观察与材料互动的行为表现,即带有幼儿个性、兴趣、年龄等特点的行为特征。倾听、观察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并记录下这些行为。发现幼儿对矿泉水瓶、小桶、小鱼缸、塑料罐装的小蝌蚪表现出好奇,好探究,因此,教师分析幼儿与各种器皿中的小蝌蚪的互动时的行为经验、涉及的经验有哪些,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经验等,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读,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可能。观察在各种器皿小蝌蚪,幼儿目测进行器皿大小的比较,建立数量与空间的对应与联系,发现小蝌蚪生存需要与空间的关系,知道小蝌蚪数量与空间大小的关系。数量与空间的对应与联系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在活动室的娃娃家,如,同时有十个幼儿进入,幼儿在娃娃家进行游戏时会发现,小朋友太多了,不够玩具,没有地方玩。
  2.寻找活动的推进线索
  如何寻找活动的推进线索,要基于对幼儿的行为的解读,与教师的专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专业度高,能通过幼儿的言行找出线索,进而进行课程的预设。在案例中,幼儿在观察中发现小蝌蚪有很多,装小蝌蚪的瓶子、小桶等的器皿太小。空间大小的对应与联系,支持、鼓励幼儿给小蝌蚪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是活动推进的推进线索。因此,活动以寻找新家之旅进行推进,调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引发持续的探索。幼儿园的草地、种植区的菜地、种植区的水渠、大榕树下的泥地、沙水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与比较,幼儿发现菜地旁边的一个盆,紧连大铁盘还有一个大大的石缸,于是小蝌蚪迁移到户外种植区的大盆、石缸中。
  案例二:小蝌蚪的新家——小池塘
  户外自主游戏时,立立边玩边说:“今天太阳公公出来晒得我眼晴都打不开,小蝌蚪会很热吗?”他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观察迁移到户外种植区的大盆、石缸里小蝌蚪了。立立说:“我摸到这个大盘很热的,小蝌蚪会不舒服的。”一芯说:“我摸到盘里的水是暖暖的,小蝌蚪不喜欢热乎乎的。”奕鸣边擦汗边说:“我夏天洗澡不喜欢热水,热水会使身上出汗的。”马驰发现有几只小蝌蚪开始长出了后腿,兴奋地告诉小伙伴:“妈妈给我讲小蝌蚪的故事,小蝌蚪长大了。它会长出腿,变成青蛙的,会跳跳跳。这是BB,它跳跳跳,跳不高的。”恬恬说:“石缸里的小青蛙跳不出来,它找不到东西吃了。”
  
  经过一番寻找与讨论,小池塘选在小六班的菜地。 他们使用户外种植区的小铲、小锄头进行池塘的开挖。驰驰发现:“这样挖,这里有一个斜坡,水会流走呀。”在他旁边的昊林说:“不怕的,我会拍一拍,水就不会流走了。”边说边把泥土拍打压实。池塘挖好,幼儿往小池塘倒水了。他们很快发现,倒了一大桶水在这个池塘里,水很快就不见了。琪琪说:“快加油!我有很多的力气,我要不停地去拿水,我跑步去。”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水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见了? 一芯说:“水在里面了,在地下了。因为水都吸进去了。”恬恬说:“水都被泥土喝了,泥土也要喝水,泥土喝了很多水后就会变软软的。”沃沃发现泥土里有很多小洞洞,他认为水流到小洞洞里了。
  
  追问引发幼儿深入的思考——有什么办法不让泥土吸水?权权说:“下很大很大的雨,池塘就会有很多水。很大的雨,泥土都是烂烂的,鞋子上会粘很多烂泥。”奕鸣想到办法:“不让泥土把水吸了,我可以用东西挡住水。”他们环顾四周,开始寻找,有的在沙池边找小石头的,有的在大树下找到树叶,他们把小石头、树叶铺放在小池塘的底部,倒水,结果发现池塘的水也还是被泥土吸了。
  分析与推进:
  认识自然,体悟科学,进而珍爱生命,尊重和保护自然,需要很好地结合幼儿的不同生活、不同现状,链接指南,厘清所蕴含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可能性,才能为课程应对、课程推进明晰目标,明晰发展方向。
  1.明晰课程推进的方向
  从第二个观察案例中,捕捉到的信息——幼儿发现铁盘、石缸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小蝌蚪成长与生存需求。表明幼儿对小蝌蚪认识不再停留于表面,而开始触及本质,小蝌蚪变化的身体和行为特征依从于其生存环境。探索适宜的生存环境,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思考小蝌蚪的“家”,不仅仅是空间大小,还要结合身体变化、寻找食物等方面进行,幼儿给小蝌蚪找的新家越来越与小蝌蚪原始的生长环境靠近。在观察中慢慢懂得尊重和珍惜小蝌蚪,并努力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保护小蝌蚪的生长。小蝌蚪的生长与生存条件是在感知、体验、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幼儿探究过程的必然结果。随着探索历程的深入,幼儿发现大自然是小蝌蚪真正的家、最好的家。小蝌蚪的生长与自然有着天然的关系,相依相伴,密不可分,观察中感受、体验和发现这种依存关系,是课程推进的方向。
  2.关注问题的解决,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小石头、树叶铺放在小池塘的底部,池塘的水也还是被泥土吸了,那什么材料铺放在小池塘的底部才能储水?建小池塘遇到的关键性的问题——池塘的储水,解决并实现池塘的储水问题,不仅是探索适宜的生存环境,更能拓展科学的探索。池塘储水的探索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充分利用周围常见各种的材料,借助探索材料吸水性,开展吸水实验,寻找不吸水的材料。不吸水的材料铺放在小池塘中,测量并记录不同的池塘储水量的变化,小蝌蚪在不同池塘中生长变化,达到解决并实现池塘的储水问题。在这两个阶段的科学探索中,思考猜测—实验验证——解决问题,幼儿获得更为广而深的科学概念和经验。
  三、总结与思考
  案例从幼儿对装小蝌蚪的各种器皿产生好奇心开始,在讨论中他们关注的点聚焦到“给小蝌蚪找新家”这个问题上,随后,活动进一步扩展,幼儿在建小池塘时产生了新的问题:“小池塘的怎样才能储水?”从这个案例中,从感知学习(幼儿的好奇心)到比较学习(围绕问题的讨论、扩散),再到联想学习(小蝌蚪的生长与生存条件的关系),最后到深入学习(从寻找现有材料到使用工具制造)。能看到幼儿从学习探索呈现一个递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推动幼儿深度学习,要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如,幼儿的兴趣,能否理解、难度是否适宜。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读,解读幼兒与材料的互动,判断材料的适宜性,关注幼儿行为发展的可能。明确幼儿需求,分析与判断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深展层需求,根据分析进行后续学习价值的判断,制定主线清晰的活动,助推深入的探索学习。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了现代教学媒体最优化的功能。在素质教育下,教师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下,耳濡目染地理解知识、享受知识,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光彩。基于此,本文对作息技术如何在小学语文
【摘要】“翻转课堂”“慕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学案导学”教学使教与学发生变化,推动师生转化角色,关注数学思维发展,重视学生能力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凸显数学本质。在实践中冷静思考与审视,其仍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与学;实践思考  经过不断探讨,我们意识到“学案导学”教学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发展。学案导学让教师审视自我教学方式,更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教为主的课堂变成以
【摘要】本文围绕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展开探究,分析探讨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写作和阅读是为写作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足够的素材,而写作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文章对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方面的重要性作以简单阐述,指出其在兴趣培养、素材积累、写作能力方面作用,并围绕阅读兴趣、读写计划、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具体的应用策略,力求充分发挥课外阅读之优势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面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当务之急就要看我们班主任如何尽快转变观念,适应当前的新形势,采用新的教育方法。根据笔者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本文试从打造团队、确立制度、自主管理、把握全方、激励评比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打造团队;确立制度;自主管理;把握全方;激励评比  班级管理是考验班主任的全能,从学生的学习、班级的事务管理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各方
【摘要】小学是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因此小学阶段的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华阳小学一年(3)班的班名叫“暖阳汇”。“暖阳汇”班级文化建设,遵循生本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巧妙地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建设班级文化。在精神文化构建上,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尊重情感归属感,产生内在凝聚力;制度建设以自主管理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自尊和归属感;活动文化建设在活动中发展兴趣爱好,促进自我实现的成长;环境布置满足学生
【摘要】学生的思维断层会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卡在一处无法前进,如果不及时解决,次数多了,学生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学习困难或学习无信心,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运用思维步骤拆分,找出学生学习的思维断层,对照断层问题,设计课内微型作业,突破学生学习的思维断层。  【关键词】微型作业;突破;思维断层;强化;知识难点  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会因某一个知识的不理解或没有掌握好,而
【摘要】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结晶,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名家法帖有很多,这些法帖代表着各个时期书法艺术的风格特征及其艺术高度。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符号,书法教育则是让学生认识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国人和外国人士开始关注并喜欢中国书法,从书法的视角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书法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网络教学也依旧可以作为书法教育的途径,本文主要对书法教育在
一、高考典例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试题】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图中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 1~2 题。  1. 参照图中,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 ①③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让不同层次学生适应高三的复习进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高三一轮复习中的关键课题。本文选取物理电学部分为示例,对物理高考备考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进行探讨,寻求教学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关键词】分层教学;物理一轮复习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是理科中最复杂的科目之一,而电学部分是物理中最抽
【摘要】小学的德育主阵地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其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认识事物的态度、丰沛的情感表达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要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方式,转变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和基于学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自主探究和主题实践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動意识,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