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8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写作指导】
  文题中“语言”的含义是广义的,具有沟通情感、传递信息功能的媒介都是“语言”,“语言”可以是大自然的语言、人类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等,可以“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考生写作空间广阔,可根据个人的感悟思考及个性经验自由选择。考生在写作时可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是哪一种“语言”,并能对此进行阐释分析;也可紧扣“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这三句话进行分析,这三句话本身就是逐层递进、逐渐深入的过程;也可整体对“语言”的功能意义和作用进行阐述。无论选取哪个立意角度,都必须紧扣“语言”的核心话题,建立清晰的思维链条,体现出考生对“语言”本质和功能的思考与认知,尽量化大为小,从一个具体的小角度切入,避免泛泛而谈。
  【考场佳作一】
  微笑,人类最美的语言
  江苏一考生
  奶奶不善言辞,但特别爱笑。我知道,她的语言常常是写在脸上的。
  永远不能忘记,那个平平常常的傍晚,那通平平常常的电话,却像嗜血的恶魔一般吞噬着我身体里的每一处细胞:“你爷爷从楼梯上摔下来,生死难料……”那一瞬间,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下了车,我一路小跑奔向医院。手术室门前,是奶奶孤独的背影。虽然只是背影,但我能感受到那孱弱的身躯里蕴含着的倔强与坚韧。我扑到奶奶的怀里,泣不成声:“奶奶,我怕……”奶奶嘴角微微上翘,依然带着熟悉的笑意:“看你哭得像个小花猫,等会儿爷爷出来,又该笑话你了。”她淡淡的笑容,将一切苦难与厄运掩藏得不见踪影。那笑容就像贴在窗户上的红色窗花,掩去了老屋的斑驳晦暗,留下一份盎然生意。
  时间在流逝。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奶奶摩挲着我的双手,口中不住念叨:“不怕啊不怕啊……”她的嘴角依旧挂着浅浅的笑意。但我分明看见,她双眸中有泪光点点。泪与笑,是此刻她内心深处复杂的语言:对我的安慰、对爷爷的担忧和深深的祈祷。
  也许缘于奶奶的深情呼唤,爷爷坚强地挺了过来。但因为脑部淤血压迫神经,爷爷忘记了很多从前的人、从前的事。他唯独记着,爱笑的奶奶。
  醒来之后,一向儒雅的爷爷性格变得暴躁起来,他常常会和医生吵闹,甚至不肯打针,不肯吃药。每每这时,奶奶就会笑意盈盈地走过来,拉过爷爷的手轻轻抚摩着,或是将双手握成空心的拳头,轻轻敲打着爷爷的肩和背。于是,爷爷便会慢慢趋于平静,面部肌肉渐渐舒展开来。奶奶便趁此机会,哄着爷爷打针吃药。
  然后,爷爷便会在奶奶的抚慰下安然睡去。这时候,奶奶总是会坐在床边,弓着背,低着头,面含微笑地盯着爷爷的脸。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它似乎也读懂了奶奶写在脸上的微笑,给奶奶脸上写着的充满爱意的文字镀上了一层金辉……
  一次,爷爷撒娇似的把手边能扔的东西扔得远远的,奶奶却是笑意盈盈地捡起来重新递给爷爷,轻轻地哄着:“轻轻扔,咱们手劲儿大着呢。”爷爷盯着奶奶,他就像一名小学生蓦然领悟了写在奶奶脸上的语言的含义,颤巍巍地伸出手来,轻轻抚摩着奶奶带着笑纹的脸颊,口中喃喃着:“你的笑真好看。”我突然发现,两位老人眼中同时溢出泪花和笑意……
  是的,泪花和笑意的交织——我敢说,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美丽的语言!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两位老人搀扶着并排走在林荫道上,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他们身上,小鱼一般跳跃着。两人的脸上总是挂着不变的笑意。
  原来,这世上有一种最凝重、最雄浑、最坚固的情感,叫作陪你慢慢变老;这世上有一种最美丽、最厚重、最深沉的语言,叫作泪花和微笑!
  【评点】
  这篇考场作文截取了几个温馨的生活片段,充分展现了“微笑”这一人类最美的语言的无限魅力。奶奶脸上的“微笑”,在不同的场合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是爱的流露,又是坚毅的象征;它是一种理解,又是一种包容。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奶奶仁爱、宽厚的性格之上。纵观全文,緊扣“微笑”叙写,“微笑”是线索,又是着力表现的内容,语言真挚,感人至深。
  【考场佳作二】
  语言,我们的精神家园
  江苏一考生
  诗人云:“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细想来,实乃妙语。正是语言,给了我们文化的基因,给了我们精神的滋养,给了我们灵魂的归宿……语言,非“家园”而何?
  只要你静心聆听,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徐霞客游记》中记有这样一段话:“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雪溜,就是冰雪融化后水珠滴落山涧的声音——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向子湮的《鹧鸪天》中有言:“花能笑语柳能眠。”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写道:“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花语、鸟鸣,是花鸟相互间传递的情与爱——这是生命的语言。
  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当交响乐《欢乐颂》奏响,人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眼中泛起点点泪光。旋律、泪光、掌声,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这是艺术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媒介,是人类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它还是大自然各种生物之间互相沟通的渠道,它甚至是宇宙中各种非生命物质透露出的微妙信息……唧唧虫鸣,萧萧风吟;树根上的一圈圈年轮,水面上的一道道波纹;舞台上演员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DNA的一段嘌呤碱基的序列;化石中的14C的含量,天空上划过的一道流星……这些,都是蕴含无限信息的语言!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往往需要一个先决条件,这就是必须能够读懂对方的语言。因为语言的“不通”,这个世界上甚至衍生出一个专门辅助沟通的职业——翻译。但是,有一种语言,却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和时间的障碍,将世界上所有的人维系在一起,那就是呈现于许许多多的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语言。
  我曾思索过:是什么让《命运交响曲》流传数百年,每一次奏响都能催人落泪?是什么让梵·高的《向日葵》经过一个多世纪时间流水的冲洗,仍给每位观赏者以视觉上的冲击?是什么让芭蕾舞剧《天鹅湖》在舞台上长演长新让无数的后来者和异乡人如痴如醉?
  是其中蕴蓄的情感!情感乃是艺术的第一语言。艺术能够打动人心,原因便在于其流露出的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让人们为自己心中难以名状的感触和体验找到了最精确的描摹和定义,找到了最和谐的共鸣。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和愉悦,它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网罗其中,使之融成一个“情感共同体”。
  卓别林的默片中散发着忧伤的诙谐,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中浸透着忧郁的浪漫,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饱含着不安的凝重,安娜·巴甫洛娃的《天鹅之死》中洋溢着渴望生命的舞姿……不管你生于何时,无论你身处何方,只要你有一颗善感的心,你就能读懂这些艺术作品中蕴蓄的情感语言,就能完成与艺术家们心灵的沟通,就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润,进而完成灵魂的升华……
  沟通,是语言的终极使命。语言,会在每位陌生者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歌手刘欢和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共同演绎的《我和你》吗?这支传唱世界的歌曲让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那飞扬的音符,是这个星球上的人都能读懂的语言!
  弗罗斯特诗云:
  想不出有谁更情深意长,
  好似那海岸面对着海洋——
  守住了那合抱似的一湾,
  默数着数不尽的一浪接一浪。
  我们都生活在这海洋般的语言的家园里,这“数不尽的一浪接一浪”的“情深意长”的语言,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滋养,给了我们无尽的希望……
  【评点】
  这篇作文,紧扣“语言”这一话题,由“面”到“点”地阐述了“语言”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作者主要运用了引证和例证的手法,重点展示了“情感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论据典型,论证到位,说服力强。全文思路清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更值得称道的是文章的语言,文采斐然,富于美感,这在议论文写作中是一个很难得的亮点。
其他文献
【导语】   读书是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亦是丰满心灵、提升品位的手段。无论何时,读书都不过气,都应该提倡和坚守。让生命在阅读中绽放美丽,讓时间在书本中沉淀智慧。
期刊
5年前,我们年轻一代被说是“暮气沉沉”;5年后,新时代青年承担起了重大的责任。可见近些年来新时代青年的迅速成长,而其动力,离不开祖国高速发展的时代机遇和新青年自身的努力。   相比于曾经“五四运动”的青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生活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的他们在枪炮声中奋发图强,在民族遭受屈辱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挽救困苦黎民;而现在
期刊
【导语】  我不敢想象,多年以后,當过年只成为爆竹象征性的表演,当空气中弥漫的只是燃放爆竹后硝烟一样的气息,当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看星星,文化传承,我们还剩些什么?
期刊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意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而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起陪衬作用)的复合词。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句的“作息”,其意义偏在“作”上,“息”不表意义,只起陪衬作用。而现代汉语“作息时间”中的“作息”表示“工作和休息”,两个语素均表意义。前者是偏义复词,后者是一般复词。“昼夜勤作息”只能译为“白天夜晚辛勤劳作”,而不能译为“白天夜晚辛勤地工
期刊
【编辑寄语】   事业红火、学业有成有时代表不了真正的优秀,积极的心态与坚韧的品格才是对于优秀最准确的界定。没有优秀作支撑的成功最终会迅速走向失败。   车马喧嚣,鱼龙混杂,在这个匆匆忙忙的时代里,每天都有太多的人背负着沉重的行囊在川流不息的人潮里追名逐利,我们活得麻木而不真实。有时会问:成功真的那么重要吗?成功与优秀究竟哪个更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有人说在这个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现实社会里,只
期刊
随着H5产品《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持续刷屏,一批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一夜爆红,被千万网友所熟知。正襟危坐于博物馆里,乏人问津、日渐蒙尘;化身“戏精”,则晋身“网红”,家喻户晓。当然了,这种思路传承源自《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如果国宝会说话》两部纪录片,帮助文物攻城略地,大量“圈粉”。到了《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这些古老的文物更是化身为铺天盖地的表情包,深度渗透到社交网络之中。从文化传播和普及的角度来说
期刊
2018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走过一甲子,汉语拼音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在现代中国语言文字的改革进程中,颁布拼音方案,大大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新中国成立初期,拼音检字法打通了说话与认字的界限,一本《新华字典》为中国文盲率快速下降立下汗马功劳;改革开放后,经商潮、务工潮促成社会流动,普通话助力五湖四海的中国人天南海北共寻梦;今天,方块字借助国际通用键盘走进电脑和手机,拼音“拼”出不
期刊
2018年5月26日,户外文化类综艺节目《一路书香》专家研讨会暨第二季启动签约仪式在京召开。在《一路书香》中,书本上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它把山川形式和当地的文化根脉结合在一起,把名著、经典以创新的形态彰显文化自觉,让人入耳、入心、入目。”节目不再拘泥于书本知识,跳脱出“演播室”桎梏,一边读书,一边行走,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尹鸿认为,《一路书香
期刊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不久前,由一批年轻非职业音乐人创作的古风音乐专辑发布,上线众筹5分钟内便突破20万元。一波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潮流,悄然在“90后”“00后”中间流行开来。古风与青年、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未减弱,反而对接时尚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从故宫文创产品热卖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
期刊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茂嘉是他的堂弟,其事迹未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