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竞赛辅导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二期课改劳技学科的总目标就是通过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对于参加钳工竞赛的学生,认为根据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只需进行有效的引导,在钳工操作中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进行创新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钳工操作;创新;技能;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因此,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对新一代人才的需求。二期课改劳技学科的总目标就是通过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改以往教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的模式,要求学生参与设计、制作、评价等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在学生操作实践的过程中重视对其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根据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只需进行有效的引导,在钳工操作中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进行创新是切实可行的。特别是对于参加钳工竞赛的学生,如何通过切实有效地辅导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人多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反思,本人以钳工競赛辅导为抓手,粗浅地提出几点看法。
  一、提高读图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识读三视图往往会有些困难。然而要正确地将图纸所表达的实体打造出来,首先必须掌握读图的技能。能够参加竞赛辅导的学生,往往是通过筛选、对钳工这门学科有兴趣并且在操作实践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其接受能力与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从总体来看,高一的学生(包括参加竞赛辅导的学生)对空间立体的概念都是比较模糊的,特别是虚、实线,叠加还是切割,挖去部分的深度等等。如何读懂图纸的语言是提高识图能力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根据实物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画出实体、添补一些线条、修正视图等一系列的方法,使他们多看、多画、多想,以此可以增强学生的立体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最终当学生将携带着他们自己创意的自行设计的作品提交时,不仅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可以让学生从小事入手,从最基本的、最常见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椭球体、圆锥体、圆柱体、球体等等的立体图、三视图的画法开始,然后对这些几何体进行叠加、切割,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到训练,从而为完成创新作品打好基础。当然,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实践的次数有限。但通过练习,他们的能力还是得到了较为明显地提高。
  二、依托规范的操作技能,为创新夯实基础
  钳工操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科学性,只有进行正确的操作,才能保证作品的质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参与作品制作、评价的全过程,特别是强调操作技能的规范及对操作的技能、作品的评价,可以加强学生对规范操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钳工竞赛辅导,我们发现参加竞赛的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表现出有较强的技术素养,还善于关注操作中的细节,从而做到事半功倍,提高了操作效率。例如,在锯削操作时,学生在划线时往往会注意到余量的有效控制,从而为后面的锉削工作节省时间与体力。而在一般的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为了防止最终尺寸不符合要求,同时又因为怕自己在锯削过程中锯路的不平整,许多同学会适当地放宽余量的尺寸,这样一来,尺寸的要求得到了保证,但多余的余量为锉削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但是,参加竞赛辅导的学生往往能够依托自身过硬的操作技能,借助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操作的实效性,从而不仅加快了他们操作的进度,还为作品的质量提供了保证。在钳工竞赛的锉削过程中,他们往往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拿起锉刀就急于进行锉削,而是在规范操作的指引下,先观察锉削面的平整度,锉削量的多少,然后进行锉削,在锉削过程中特别注重锉刀的平整度及锉削量的多少,对于在锉削过程中产生的不平整,及时通过调整锉刀的角度修整锉削面的平整度。虽然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其中蕴含着学生慎密的思维,为创新夯实了基础。可见,创新作品的产生,不仅需要创新的设计,还需要有过硬的操作本领,才能将自己所设计的构思得以实现。但是,如果没有规范的操作技能的支撑,再好的创新设计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不能成为现实。所以,强调操作的规范,加强学生对规范操作重要性的认识,不仅为提高作品质量提供了保证,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发挥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整体结构,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集多种能力的表现过程。创新,除了需要有实体的设计、坚实的技能保障外,还应注重整体结构的全局思考。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钳工操作竞赛过程还是一个包括外观美化等等的整体结构的协调过程。其中,外观美化的过程不仅能够协调整体的结构,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虽然我们的学生往往没有能力将钳工作品作功能上的改变,但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创新样的意识与冲动:如同“抓斗大王”包起帆一样,当他遇到工作中的困境时,就会产生了强烈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后来一系列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在钳工操作竞赛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作品整体结构协调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实践。而外观包装的创新不仅重要,而且相对而言比较如意做到。一种突显自身作品特色的包装,往往使人能更快、更深地留下印象。当然过度的包装是一种浪费,是不值得提倡的,但适度的美化却能使人赏心悦目。例如,在制作“神舟六号”作品时,有的同学在作品制作完成以后,为它贴上了五星红旗;有的同学则用中国地图为神六作了标记。这些虽然是一个个极小的包装动作,却充分体现了潜伏在我们学生内心的创新意识。我们教师就应在对参加竞赛的学生辅导时,要求学生注重作品整体结构的关注,并将美化过程也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创新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的。
  创新,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但创新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一个美好的愿景。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入手,通过一件件切实可行的作品出发。在辅导学生钳工竞赛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为全面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说起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事,人们自然会想到刻在权量器上秦始皇诏书和悬之国门、布之郡县的秦诏版.尽管二者的形成和功能存在差异,前者继承了“物勒工名”的传统,起了官方认可
期刊
搏斗是移动的艺术,散打技术的运用是建立在步法基础上的。“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表明步法是决定技术发挥的关键,“练拳容易走步难”说明步法的学习与掌握是较难的。步法在实战中主要的作用有:一是配合攻防技术的运用,达到攻防效果;二是保持身体在动态中的平衡以及和对手的有效距离。    一、步法的技术特征    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拳经》中提出“脚法轻固、进退得宜”的步法技术要求,现代转义表
1980年代崛起的西藏新小说,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既源于西藏文学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潮中创新求变的内生性动力,也基于藏族传统和民间文化与培育了魔幻现实
一、圈点腿    我以左势(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侧身站立,双臂屈肘护于胸前,右势与左势相反)对敌(图1);敌右膝提起欲用右脚踢我左膝,我身以左腿为轴向左转180°,同时右膝稍屈向左上方绕环摆动,再向下、向外以脚掌挂挡敌右腿(图2);随即,我上身再向左倾,右脚脚面绷平,右腿挺直,以脚尖直点敌裆部(图3)。  要点:圈点腿为先防后攻之技法,由“圈腿”、“点腿”组成。圈腿时,右腿摆动幅度要小,脚走圆圈路
与有文字的历史相比,旧石器时代的历史更为漫长.谁是浙江最早的祖先,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寻求这些答案一直是专家孜孜不倦的追求.
家庭题材是巴金小说创作关注的焦点,他对题材的处理方式是像解剖麻雀那样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来探究社会问题。文章分析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的表现,探讨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思想
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作成名的辛夷坞独创了“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2011年,辛夷坞重新演绎了自己的处女作《原来你还在这里》,并改名为《原来》出版。她试图通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作为经济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市场的经营和竞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众多营销传播因素之中,广告与公共
随着我国走向国际化社会,在与其他国家往来中越来越多的用到英语进行交流,不仅如此,在我国社会上很多行业尤其是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表现,进出口贸易、文化传播、新闻传播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