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秦观和晏几道同为北宋婉约派词人,其出生地位却有极大不同。秦观原为一介布衣,后拜谒苏轼而得苏轼赏识,经苏轼几番劝说下,才开始参加科考,进入仕途。而晏几道是北宋宰相晏殊的儿子,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生锦衣玉食,虽晚年家道中落,也比秦观好几倍以上,何以冯煦在《蒿庵论词》中写道:“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淡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关键词:个人经历;题材;风格
首先得谈谈冯煦这个人,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其词出入于姜夔、张炎之间,谭献称其能入纳兰性德、朱彝尊之室。
《蒿庵论词》虽并非冯煦专著,是近人從其《宋六十一家词选》中缉录出论词之言而成书。但冯煦在清朝初期毛晋有汲古阁汇刊《宋六十一家词》的基础上,再加精选,校其讹误,辑成《宋六十一家词选》。由此可见,其所写的“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淡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1]并非是随口说说,而是有理可依,有据可论。而本篇论述之题目也有论据可考证的。
要谈秦观与晏几道为何被冯煦称为“古之伤心人”,就得从二人的情感、身世及词之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比较分析二人共同的”伤心”之处。
二人的经历
时代背景
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在推行过程中,对一些执行过程中朝中大臣、地方官吏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一意孤行。而他所重用的一些重要大臣,如吕惠卿、章敦、蔡确等人在人品、资望等方面又饱受大臣们的诟病。因此,朝廷上下,反对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宋神宗在吕惠卿、章敦、蔡确等人的怂恿下,对反对改革的大臣采用贬官等办法进行处置。朝廷形成了改革(新党)和反对改革(旧党)两个势力。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死,哲宗继位,时尚不满十岁,由其祖母高太后听政。遂废罢新法,排斥“新党”(即变法派)朝臣。次年,任用守旧派首脑司马光为相,尽废王安石新法,排除新党。史称“元佑党争”。
秦观的经历
而秦观、苏轼等人皆为新党,都被贬谪,而秦观的经历更是坎坷。秦观出任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晏几道的经历
而晏几道他从小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虽然如此,却也避免了“元佑党争”,虽晚年家道中落,却也过得舒适太平。
二人词的题材内容及风格
题材及风格
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而晏几道的词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
内容赏析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旋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阮郎归》(秦观)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阮郎归》(晏几道)
两首词,一个词牌名,秦观写自己身世,晏几道写恋人分别,却都流露出同样的情绪——“伤心”。尤其是两首词的结句可称双壁。
人物评价
最了解秦观和晏几道的人无非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而黄庭坚却同时是两人的好友,他又是怎么评价两人的呢?
秦观有一首写景词“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大抒自己优雅闲适的生活。而秦观的好友黄庭坚揭示秦观痛苦心灵说:”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喝一杯?”[2]可谓是真的了解秦观才会如此说吧。
而黄庭坚同样作为晏几道的好友,在为晏几道的《小山词》作序时写到晏几道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晏几道有此四痴可谓是至情至性之人,可当父亲死亡,家道衰微,面对眼前的现实又怎能不“伤心”呢。连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这样说: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淮海足以当之。[3]
结束语
晏几道词伤感中见豪迈,凄凉中有温暖,与秦观之凄厉幽远异趣,晏几道多写高堂华烛、酒阑人散之空虚,秦观则多写登山临水、栖迟零落之苦闷。二人性情家世环境遭遇不同,故词境亦异,其为自写伤心则一也。
参考文献
[1] 冯煦.《蒿庵论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77
[2] 董冰竹.《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6
[3]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12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乔有清(1997—),男,汉族,学士
第二作者:张鑫鑫(1996—),男,汉族,学士
第二作者:冯梦涛(1996—),男,汉族,学士
第二作者:姚一伟(1996—),男,汉族,学士
第二作者:李 飞(1996—),男,汉族,学士
关键词:个人经历;题材;风格
首先得谈谈冯煦这个人,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其词出入于姜夔、张炎之间,谭献称其能入纳兰性德、朱彝尊之室。
《蒿庵论词》虽并非冯煦专著,是近人從其《宋六十一家词选》中缉录出论词之言而成书。但冯煦在清朝初期毛晋有汲古阁汇刊《宋六十一家词》的基础上,再加精选,校其讹误,辑成《宋六十一家词选》。由此可见,其所写的“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淡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1]并非是随口说说,而是有理可依,有据可论。而本篇论述之题目也有论据可考证的。
要谈秦观与晏几道为何被冯煦称为“古之伤心人”,就得从二人的情感、身世及词之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比较分析二人共同的”伤心”之处。
二人的经历
时代背景
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在推行过程中,对一些执行过程中朝中大臣、地方官吏反映的问题不闻不问,一意孤行。而他所重用的一些重要大臣,如吕惠卿、章敦、蔡确等人在人品、资望等方面又饱受大臣们的诟病。因此,朝廷上下,反对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宋神宗在吕惠卿、章敦、蔡确等人的怂恿下,对反对改革的大臣采用贬官等办法进行处置。朝廷形成了改革(新党)和反对改革(旧党)两个势力。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死,哲宗继位,时尚不满十岁,由其祖母高太后听政。遂废罢新法,排斥“新党”(即变法派)朝臣。次年,任用守旧派首脑司马光为相,尽废王安石新法,排除新党。史称“元佑党争”。
秦观的经历
而秦观、苏轼等人皆为新党,都被贬谪,而秦观的经历更是坎坷。秦观出任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晏几道的经历
而晏几道他从小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小吏。虽然如此,却也避免了“元佑党争”,虽晚年家道中落,却也过得舒适太平。
二人词的题材内容及风格
题材及风格
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而晏几道的词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
内容赏析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旋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阮郎归》(秦观)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阮郎归》(晏几道)
两首词,一个词牌名,秦观写自己身世,晏几道写恋人分别,却都流露出同样的情绪——“伤心”。尤其是两首词的结句可称双壁。
人物评价
最了解秦观和晏几道的人无非是他们的知心朋友。而黄庭坚却同时是两人的好友,他又是怎么评价两人的呢?
秦观有一首写景词“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大抒自己优雅闲适的生活。而秦观的好友黄庭坚揭示秦观痛苦心灵说:”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喝一杯?”[2]可谓是真的了解秦观才会如此说吧。
而黄庭坚同样作为晏几道的好友,在为晏几道的《小山词》作序时写到晏几道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晏几道有此四痴可谓是至情至性之人,可当父亲死亡,家道衰微,面对眼前的现实又怎能不“伤心”呢。连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这样说: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淮海足以当之。[3]
结束语
晏几道词伤感中见豪迈,凄凉中有温暖,与秦观之凄厉幽远异趣,晏几道多写高堂华烛、酒阑人散之空虚,秦观则多写登山临水、栖迟零落之苦闷。二人性情家世环境遭遇不同,故词境亦异,其为自写伤心则一也。
参考文献
[1] 冯煦.《蒿庵论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77
[2] 董冰竹.《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6
[3]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12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乔有清(1997—),男,汉族,学士
第二作者:张鑫鑫(1996—),男,汉族,学士
第二作者:冯梦涛(1996—),男,汉族,学士
第二作者:姚一伟(1996—),男,汉族,学士
第二作者:李 飞(1996—),男,汉族,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