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楠混交与人工杉木林自养机制的恢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zh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养机制的形成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之一。本研究通过混交模拟杉木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林分,观察比较发现从退化的杉木林阶段到地带性树种比例较低的混交林、地带性树种比例较高的混交林和地带性树种纯林阶段凋落量、N、P、K、Ca和Mg5种元素的归还量逐渐增加,特别是5种养分元素的循环速率也不断增大,其中N、Mg的循环速率由杉木纯林的0.1左右增大到火力楠纯林的0.5以上,与此同时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
其他文献
春小麦喷灌的田间观测表明,在灌浆初期,春小麦冠层的截留水量可达25%~30%,冠层截留水量可使冠层下方的均匀系数比冠层上方提高10.1%~12.7%.喷灌的水分飘移蒸发损失可达总水量的
探讨了5.6年生尾叶桉种群密度与冠幅、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性质及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
通过调查研究,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春季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自然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
提出自适应种群增长新模型S=exp(aln^2(1+ce^-rt)+βln(1+ce^-et)+γ),该模型包融了Logistic模型、Smith模型、Gompertz模型、崔-Lawson模型、张-Logistic模型和刘-Logistic模型,运用遗传算法适应新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拟合青钩栲种群增长规律比其它种群增长模型更符合
选择苜蓿草和水稻为供试植物,以污染物水平、有机肥、专性细菌和真菌为调控因子,进行土壤中矿物油和PAHs的生物修复研究.结果表明,投肥对苜蓿草土壤中矿物油降解有促进作用,但对
通过冬小麦单叶CO2通量与冠层CO2通量的同步测定,发现不同日期净光合速率(Pn)和冠层CO2通量(FCO2)变化趋势相同,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CO2浓度差与FCO2日变化趋势相反,CO2
对西双版纳不同面积“龙山”片断干性季节雨林和保护区连续湿性季节雨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表明,土壤动物群落物种丰盛度、多度和多样性的变化不存在随雨林片断化
在盆栽实验条件下通过生物接种技术,对非豆科固氮树木沙棘进行联合共生体的人工构建,定量研究了VA菌根真菌和Frankia对沙棘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对VA菌根菌与Frankia之间的联合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主产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广泛分布于欧亚泰加林带,种内变异非常丰富,存在大量优良种质.该树种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其水平分布可进入北极圈内(
在室内,利用速灭杀丁、叶蝉散、杀虫双、乐果、三氯杀螨醇、草苷膦等6种农药对海南山蛭(Haemadipsa hainana)进行毒力测定,比较各种农药LD50表明,速灭杀丁>叶蝉散>三氯杀螨醇>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