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领悟数学的魅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近数学过程;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如何真正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相互交融,让他们真正地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习数学中了解生活,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拓展数学的应用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许多数学内容对小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跟大家分享一个过生日的实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情节,并与今天学习的分数知识相结合。教师播放“明明过生日”的视频片段:明明将蛋糕平均分成2份,却发现一共有3个小朋友,灵机一动,从中间横着切一刀,便将蛋糕平均分成了4份。正在这时,又有2个小朋友陆续出现了。一共5个朋友,怎么办呢?明明又将自己的那一块一分为二,将1份送给了最后进来的小朋友。
  生:看到第一幅画面,我联想到了分数知识。
  师:瞧,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
  生:我是从第二幅画面联想到的,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蛋糕的1/4。
  生:看了第三幅画面,我还联想到了1/5。
  生:不对,不是。(立即有很多学生反对)
  师:看到第5个小朋友,联想到1/5的确很自然。不过,为什么第5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不能用1/5表示呢?
  生:因为蛋糕没有平均分成5份,我觉得可以想到1/8。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明明最后把自己手中的那一块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人应该分得到1/2。
  师:不过,这里的1/2是整块蛋糕的吗?
  生:不是,是平均分成4份以后,每一份的1/2。
  生:是整块蛋糕的1/8。
  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片段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真切感受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情境能扎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
  二、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实例,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我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从教室到图书馆有几条路可走?如何走能近一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有两条路可走,走直线近一些。”我接着问:“从教室到图书馆再到老师办公室,能组成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我告诉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我们就能找到答案。”然后我组织学生利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整理与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来源,从生活经验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数学课堂焕发了活力。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让学生用所学到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但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利息”后,我让学生到银行了解当下的利率,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压岁钱、零用钱等存起来,并按照银行的利息计算如何存最划算。学生在调查、分析、计算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利率、利息知识的理解。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又从生活实际中弥补了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并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注重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特约编辑 熊叠丽)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在学科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研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在两者之间的教学过程中,辩证地处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关系,积极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笔者联系自身多年的尝试与摸索,谨此浅表一己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探究性品格问题的提出    人的创造精神来自于其探究性品格。一个人的探究性品格与他的好奇心、想像力、挑战性和冒险性相关。培育一个
《快乐王国奇遇记》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皮诺曹被小灯芯说服来到快乐国,在那里经历了惊险的遭遇后重返家园,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的故事。课文内容有趣直白,故事曲折又富有教育意义。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讲述文本的故事,可采取下面的方法。  一、把握重点语句讲故事  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容易成段文章照搬,犹如读课文。那是因为学生还没掌握故事发展的主线,不清楚哪些句子能把故事
在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领衔全市基地学校大力实践和推进“以学定教,‘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指导”的 背景下,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坚持数年的研究设计,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之路,着力于“学习任务单”的研究,提出了“‘学习任务单’:让教学活起来,让师生动起来”的行动口号。  一、问题的提出  “让教学活起来”,就是我们充分利用“学习任务单”这一载体,让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尽可能充满活力,切合学生的实际,受到
课堂,作为学校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它应有的轨迹。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如何从生命层次上重新审视课堂、关注课改、问寻课堂的生命价值,重建真实、平等、灵动的课堂,已成为一线教师迫在眉睫的责任!作为200名新市民子女的英语教师,只有关注课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才能让课堂更多地放射出生命的光彩,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还原真实,别让掌声掩盖了叹息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阶梯,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质。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只注重学生对课外读物中的故事情节的理解,没有教给学生理解和感悟的方法,学生的阅读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应多思考,多
集体备课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是抛开“加班加点”后各校谋求教学质量提升的主渠道。各学校都想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集众人智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基本形成了“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定试教)、“四步骤”(自主精备——交流研讨——课堂展示——复备改进)的备课模式。但现实之下,效果并不理想。  【现象】主备人对照讲稿说自己的想法和构思,有的教师认真听,有的则在批改作业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我国,全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透过热闹,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不禁又有些疑惑,新课程的实质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所谓的轻松和快乐吗?北师大肖川博士曾经
一、实践背景  容县杨村镇位于容县东南部,东邻广东信宜市,北接岑溪水汶镇,地形地貌复杂,交通十分不便,是全县最边远的一个乡镇。全镇占地面积204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61000人。2009年前,全镇有初中2所,村小学14所,小学教学点19个,民办幼儿园16所(包括7所在小学校内出租场地办的幼儿园),其中小学在校生5800多人,全镇16所民办幼儿园共有幼儿约1300多人。7所小学利用闲置校
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具有不断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教师要充分掌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及精心准备习题,随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地提问和鼓励,让课堂充满生机、热情。那么,在“认识几分之几”这节课中,如何体现“尊重学生”这一理念?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尊重学生学习的起点  美国教育学家奥苏贝乐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秀的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最丰厚的文化遗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是古诗词教学的中坚力量,更应抓住这一时机,努力创设良好的古诗词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感受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  贺州市八步实验小学二年级06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