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合作推动高职教育特色发展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0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武汉电院)的前身是武汉电力学校,创办于1953年,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与湖北省电力公司技术培训中心、中共湖北省电力公司党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管理。经过近6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生就业率高、文化氛围浓郁、校园环境幽雅、社会声誉良好的现代化高职院校,素有“湖北电力黄埔”之美誉。
  近年来,武汉电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就业率连年达到95%以上,2011年、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18%和97.95%,位居湖北省高职院校之首。实践中,学校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华科能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订单班”培养计划,推动了自身特色发展。
  创新模式 开拓职教发展新景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
  为此,武汉电院紧抓机遇,确立了以企业发展趋势为方向,以企业需要为导向,全方位、全过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出了“根植行业、教培互举、质量立校、科学兴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坚持改革,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研培一体的开放性办学之路”的办学方针;确定了“突出和强化学院电气类专业基础厚与学生实操能力强两大优势,坚持走内涵、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特色鲜明的高职和具引领力的电力培训中心”的发展战略。
  武汉电院积极走访用人企业,收集人才培养意见并及时了解、反馈企业需求。学院共开设了26个高职专业,覆盖电力的建、发、输、配、供、销、管,辐射机电、信息、建工等产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批骨干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已成为湖北省省级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供用电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专业成为湖北省教改试点专业。2010年,武汉电院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填补了国内高等院校在此专业的空白。
  接轨社会 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近年来,武汉电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针,培养了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双高”人才。
  2009年,武汉电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创了技能素质运动会,如今已成功举办四届。“运动会”以“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技能素质水平”为主题,涵盖集控仿真、电路仿真、登杆作业、才艺展示等40余个技能、素质比赛项目,先后吸引了阳光凯迪、武汉华科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无忧物流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到现场观摩。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仇小乐在现场观摩时曾这样评价:武汉电院举办的技能素质运动会,开创了湖北省高校技能素质教育的先河,彰显了武汉电院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理念。
  为丰富理论教学,武汉电院于2010年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和需求分析,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热工自动控制设备》在课改后统一采用“项目式教学”,并运用“任务驱动式”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
  “现在的课堂比以前活跃了,亲自动手操作使自己学习时更富有激情,每当完成一个小任务时都特别的有成就感,通过这种课改教学,让我们提前把电厂中的各种设备都认识了,对我们的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08221班的学生如是说。
  此外,针对就业面试方式日新月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复合性越来越高的社会现状,学院的就业指导课也紧随跟进。武汉电院通过“八大工程”(党建工程、资助工程、培训工程、读书工程、宿舍文化建设工程、就业工程、文化立团工程、平安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出现“双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2007年荣获“全国就业力十强高职院校”称号,2008年荣获“国家知名高职院校十大就业典范”称号,2009年再次荣获“全国就业力十强高职院校”称号。
  构建互信 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武汉电院院长宋卫东强调: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必须体现以技能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观,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
  以人才品牌打开局面。武汉电院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贴近实际、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原则,采用实境化模式建设,营造与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其中,车间式实境课堂就是让学生如同置身“生产现场”、“工作现场”一般,不是以建筑的变化而是以空间的变化为教室,传授学生知识体系、演练工作流程及训练工作任务,三者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实现了在“做中教、做中学”的目的。
  以实际行动显示真诚。2010年,武汉电院在全国高等院校率先开设了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首批学生还未毕业就被阳光凯迪纳入“订单班”培养计划,毕业后直接上岗。为此,学院先后抽调骨干教师,开发出了适合阳光凯迪生物质能发电机组的培训和专业教学配套教材,并制定职后培训方案;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给一线员工讲解理论课程;成立专门“校企合作办公室”,研究校企合作未来发展。
  以奖励政策帮扶学生。随着武汉电院复合型人才的不断输出,许多企事业单位来学院提前预定人才,帮扶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0年,武汉华科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在武汉电院设立奖学金,每年3.5万元,资助学生30名;2011年,新加坡金鹰集团与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提供每年5万元的奖学金和无息助学贷款。在全国范围内,武汉电院是继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7所高等名校后唯一一所与金鹰集团启动奖学金和助学贷款项目的高职院校。   以职后培训深化合作。武汉电院依托电力行业优势,大力拓宽职后培训市场,现年培训规模已达到10万人·天。学院既能从事职前教育又能从事职后培训的“双师型”教师,为培训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力量。
  2011年7月,阳光凯迪首期生物质发电机组集控值班员培训班在武汉电院正式开班,培训后期还特意举办了提高生产管理组织能力的讲座及拓展训练,阳光凯迪对武汉电院的培训效果非常满意。该公司还把2012年近10期400人左右的员工培训任务全部交给武汉电院。
  依托行业 开发仿真培训基地
  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资源,武汉电院加大科研力度,科研成果硕果累累。从1988年参与研发第一台300MW火电机组仿真机开始,先后自主开发了200MW、300MW、600MW火电机组仿真机和220kV、500kV变电仿真机。2008年完成了1000kV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变电运行培训系统的研发工作并已正式通过验收,专家组认定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武汉电院正在着手开发1000MW超超临界火电仿真项目和变电站无人值班运行仿真项目等。
  武汉电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在变电站运行仿真教学培训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是全国唯一具有1000kV特高压运行仿真系统开发能力和培训的专业;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覆盖全系列的火电运行仿真培训项目,在国内同类院校具有领先地位;水电厂运行与维护专业长期进行小水电机组控制系统开发与改造,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目前,武汉电院建有实习实训场所90多个,其中生产性实训设备超过60%,实训设备总值近8000万元,生均实训设备价值超过1.4万元,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矛;兴建了技术适度超前的继电保护、电网运行、电力营销三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该院2009年荣获“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称号,2010年被国家电网公司遴选为全国仅有的6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之一。
  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感慨地说:“我们通过武汉电院的仿真机,才知道如何把原来零散的知识串起来,懂得了原来学习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用处,进而在学习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正是因为武汉电院优越的硬件设施,阳光凯迪在2010年3月不仅与学院签订了“开发生物质发电机组仿真系统”的合同,还投资60万元与学校共同开发生物质发电机组仿真实训平台。2011年9月,武汉华科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电院挂牌成立了“国家安全阀校验机构”。
  “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和具引领力的电力培训中心”,院长宋卫东为武汉电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达到职前教育“精、特、优”,职后培训“实、强、大”,校企合作“深、广、远”,武汉电院将把全力提升软实力作为未来工作重点。
其他文献
摘要:基因组学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诞生的一门年青的学科,其研究涉及到当今生命科学的热点与前沿,对于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是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专业要求掌握的重要课程之一。经过近几年基因组学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并对革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尝试,以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基因组学;教
期刊
摘要:从教育的国际化、海外学生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趋势等角度论述了建立中国学专业的必要性,阐述了浙江大学在中国学专业的招生培养、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认为设立中国学专业有利于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和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中国学;教育国际化;学科整合;人文学科  作者简介:张良(1973-),男,浙江嵊州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王云路(1959-),女,辽宁大连人,浙
期刊
“我已年逾耄耋,病废住院,唯一挂心的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衷心期望,也坚决相信,在党的领导和国家支持下,电力工业将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在国际电力舞台处处有‘中国创造’、‘中国引领’。”  ——潘家铮  他曾以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胆识,破解世界难题,负责组织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工程论证,蜚声海内外。  晚年,他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态度和更宽广的
期刊
摘要:“以能力为主线,以应用型为主,辅之以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应用型机制本科在构建教学体系时,应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机制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机械设计能力及动手能力。对应用型机制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从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课程设计教学三
期刊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在程序设计方面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C语言;教学改革;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作者简介:陈一飞(1977-),女,江苏常州人,南京审计学院信息科学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815) 
期刊
摘要:互动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独立学院教师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做好教学改革工作。阐述了互动教学的意义以及独立学院开展互动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通过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将案例教学落到实处、将学生适当分组、充分利用互联网、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优化考核方式等措施推行互动教学,促进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独立学院;互动教学;微观经济学  
期刊
摘要:论述了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并论述在独立学院中建设高等数学教学平台的作用,详细介绍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平台的门户设计。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平台  作者简介:黄秋和(1977-),男,湖南永州人,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讲师。(广西 柳州 5456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0年教改项目“独立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信息化教
期刊
摘要:在探讨研究性教学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从授课而非授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三个方面建立研究性教学理念。通过“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表明,研究性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实,并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启蒙、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质量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应用;能力培养;机械制图  作者简介:王静(1963-),女,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北京印刷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提出了基于项目小组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项目小组化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项目训练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模拟项目、技能训练和企业的实际项目。  关键词:项目小组化;实践教学体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秦必瑜(1970-),女,安徽滁州人,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以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对高校第二课堂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虚拟公司制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提升了学生的职场意识和协调合作能力,保证了梯队建设;结合产业需求,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项目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项目实施能力。实践表明,此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践创新;双导师制;CDIO  作者简介:蒋学斌(1983-),男,江苏张家港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