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者不断增多.2009年美国新登记的甲状腺癌患者37200例,而到了2014年该数字上升至63000例[1].同时在美国,近30年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了2倍,由1975年的4.9/100000增至2009年的14.3/100000,乳头状癌的发病率由1975年的3.4/100 000增至2009年的12.5/100 000[2].在中国,2006年后甲状腺疾病已成为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外科第一位的手术病种,2010年以后甲状腺癌成为甲状腺疾病的第一位手术病种[3].1998年WHO关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类标准中规定,直径≤1.0 cm的乳头状癌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取代了原来隐性癌的概念.近年来,随着甲状腺B超的广泛应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逐渐升高[4].甲状腺癌特别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总体治疗结局相对良好,特别是大多数患者疾病危险度低.因此,如何规范化处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避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采输血器可有效去除血液中的WBC,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血小板(platelet,PLT)输注无效、免疫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病毒感染等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1].一次性使用去WBC采输血器分为血站型和血库型及床旁型三类,其中血站型和血库型更为常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血站型和血库型WBC过滤器的红细胞(red blo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聋校义务教育化学实验教科书在体系结构中把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穿插编排,各单元内容注意化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融合;内容选取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但
期刊
患者 男性,74岁,因“间断面部浮肿、潮热3+个月,发现纵隔占位2个月”于2013年4月5日人本院.病史采集: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面部浮肿、潮热,自测体温不高,无下肢水肿、四肢无力、头昏、头痛、胸痛、胸闷等症状,未予治疗.2个月前因“咳嗽、咳痰及发热”于外院抗感染治疗好转后,复查胸部CT结果示,前上纵隔占位,考虑胸腺瘤可能.患者13年前于局部麻醉下行“痔切除术”;20年前因“反复咳嗽、咳痰
期刊
淋巴结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淋巴结转移与否、阳性淋巴结检出的数量常常影响肿瘤分期及后续的治疗与预后判断.临床上多种因素易导致阳性淋巴结漏检,因而淋巴示踪剂
期刊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胞外囊泡,胶质瘤相关外泌体参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在胶质瘤的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有效的胶质瘤诊断、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