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示踪技术用于胃肿瘤标记定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r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基于磁示踪技术的胃肿瘤标记定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选取6只雄性健康Beagle犬,全麻后行胃镜检查,假定胃肿瘤部位,然后利用内镜下软组织夹将示踪磁体钳夹并固定于胃肿瘤部位,退出胃镜。24 h后再次全麻,行腹腔镜胃肿瘤定位。常规建立腹腔镜戳孔并进镜后经操作孔置入寻踪磁体,将寻踪磁体置于胃表面肿瘤附近探查示踪磁体,两个磁体相吸后,腹腔镜下所见寻踪磁体所在部位即为胃肿瘤的位置,从而完成病灶的标记和定位。

结果

6只Beagle犬在胃镜下均成功留置示踪磁体,胃镜操作中无磁体滑脱、副损伤、出血等。胃镜术后24 h,在腹腔镜手术下顺利置入寻踪磁体,寻踪磁体与示踪磁体自动相吸,形成"示踪磁体-胃壁-寻踪磁体"的三明治样结构,完成腹腔镜下对胃肿瘤的定位和识别,整个过程操作顺利,未出现意外损伤。

结论

基于磁示踪技术的胃镜联合腹腔镜胃肿瘤标记定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行。

其他文献
对2个家系6例家族性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回顾性分析6例家族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取了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和减少了肿瘤药物的严重毒副作用对机体免疫力的损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能力。
期刊
回顾性分析年龄≥80岁的177例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表明,右半结肠癌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左半结肠癌组,肿瘤直径大于左半结肠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左半结肠癌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左半结肠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8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收治并手术治疗的8例白血病并发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剖腹阑尾切除术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例。术后并发切口渗血3例,腹腔内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可见阑尾炎并白血病细胞浸润5例,仅发现部分腺体破坏、淋巴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浸润,未发现异型淋巴样细胞浸润3例。及时确诊与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
期刊
目的探讨lncRNA-C21orF96调控miRNA-875-5p和USF2基因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中与lncRNA-C21orF96相关的miRNA的含量;胃癌细胞KATO-Ⅲ经pcDNA3.1质粒过表达lncRNA-C21orF96,SGC-7901细胞经siRNA干扰lncRNA-C21orF96表达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中mi
目的对比达芬奇机器人和腹腔镜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41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达芬奇组215例,腹腔镜组19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学结果。结果机器人组手术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107±46) ml比(147±35) ml,t=3.695,P<0.05],手术时间较长[(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肛肠外科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15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51例患者均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共26例(17.2%)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包括围手术期吻合口漏20例(13.2%)和迟发型吻合口漏6例(4%),其中B级吻合口漏(需积极干预治疗)24例(1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急性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用结构脂肪乳,对照组用中/长链脂肪乳,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不同肠外营养前后的急性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及脂质代谢的变化。结果(1)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CRP),血前列腺素E2(PGE2)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
期刊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血清ALT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的49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血清ALT最佳ROC曲线截点为参考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血清ALT与患者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血清ALT ≤ 20.05U/L组患者有201例,血清ALT >20.05U/L组患者有29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