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焰呈红800℃、呈白1200℃、刺眼炽白1300℃,周期30天,工序13道,任何细小的差池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每次的炉前等待都像是等待一次审判,期望和恐惧叠加反复,一次又一次折磨,
这一切,原本和远在上海经商的林子炉、林子照兄弟并无关联。然而,在上海一次陶瓷展览会上,他们被几只宋代建盏深深吸引。多年以来,建盏成了林家兄弟生活的全部——梦想、困惑、徘徊、成功,建盏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也在复兴建盏艺术的过程中不断升华。
迷上建盏
上世纪70年代,韩国新安海域打捞出水一艘元代沉船。船舱中发现117件黑瓷茶碗,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日本博物馆,其中,静嘉堂馆藏的“天目曜变”,被奉为天下第一碗。
据16世纪日本《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曜变万匹绢,油滴5000绢,兔毫3000绢。而当时,一人一年劳作所得仅两匹绢。这些价值连城的作品是我国制瓷文化的代表之作,是璀璨的制瓷文明又一物证,是先人匠心独运下炉火与瓷土相熔偶得天成的稀世佳器。
可惜,这一烧制技艺,早在800年前就失传了。如果不是考古成果唤醒了沉睡淹没的历史秘辛,建盏艺术,不知何时才能走出历史苍穹,走进人们的生活。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日间经济文化交流活跃,国内一批陶瓷团队埋头钻研,历时两年成功复烧出日本博物馆藏有的建盏器型,而且,作品的水平完全可以和800年前媲美,有些作品还有时代创新,接续复兴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建盏制瓷艺术的复兴,推动了社会上建盏热的兴起,一个行业也因此蓬勃兴旺起来。
一大批烧制队伍,活跃在建盏行业,制瓷大师级人物、艺术名家、精品力作大量涌现,其中就有林子炉、林子照兄弟。
碗中乾坤
2010年,林家兄弟放弃在上海经营多年的生意,举家搬迁到建盏发源地——福建建阳水吉镇。他们这一举动,在亲戚朋友看来是“疯了”。
学习建盏烧制艺术,是一场艰苦备尝的修行。历时700多个日夜,在烧掉了100万元之后,他们终于掌握了烧制建盏的全部秘密。
“曾经想过放弃,但偶尔有几只盏出彩,就像长长黑夜里看到了一点点亮光。”这点亮光指引激励着林家兄弟,坚持、坚持再坚持。他们用无数次失败,终于做出了美轮美奂的建盏,呈现给世人。
林氏“黑曜银斑”,与宋代留存展品放在一起,几可乱真。宋代存世的“一盏万色”,其胎土是建阳水吉镇独有的高含铁瓷土,经高温氧化结晶后,黑呈玄黑,被称作一切颜色的原色,厚重沉稳,深邃大气,在不同角度的光照耀下,又变化万千,故名“一盏万色”。
有宋一代特别是南宋,对黑釉茶盏的钟爱是既潮又雅的事。鼎盛时期,大名鼎鼎的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都在烧制黑釉茶盏,唯有建盏黑瓷最受青睐,尤其受到宋徽宗的钟爱。
林氏龙鳞彩金系列,金斑纹包裹盏面,层次分明,如鱼鳞状呈片排列,盏壁立体如同阳雕。盏内幽深内蕴,仿若星河,号称“碗中乾坤”。林氏鹧鸪斑系列,具有古传的鹧鸪斑特征,在此基础上创新派生的黄山松鹧鸪斑和绿鹧鸪斑系列,前者釉面华丽、釉汁肥厚,后者施釉较满、胎骨致密。
油滴建盏的烧制比兔毫更难,因为,釉流动性大的情况下,需要晶体保持住斑点而不流成条纹,需要更加苛刻的条件。即使现代手段也难以企及,油滴是烧制兔毫时偶然出现的产物。
其实,稀世珍品“天目曜变”又何尝不是偶得天成?传说,此品为电闪雷鸣龙窑塌陷时,不能存而存之的“妖变之物”。
可遇而不可求,也许正是建盏匠人的追求吧。
人生超越
如今,林家兄弟的建盏作品已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荣誉,国内各大博物馆陆续收藏了他们的作品,各类大师头衔亦接踵而至。从生意人到一个传承建盏文化的工艺大师,在历经窑火浴化后,他们的人生也实现了超越。
建盏之所以美,在于造型釉和胎骨的完美融合,在這一融合中,展现了内敛、淡泊的人生意趣,有一种不靠装饰干扰视线的美,是千锤百炼、千辛万苦而得的美。
这样的美是独有的,用福建建阳水吉镇的胎釉土矿才能烧出。随着水吉建盏胎矿的大量开采,资源越来越少,建盏正面临文化遗产传承和接续的资源困境。林家兄弟以及众多建盏大师,在用自己的作品弘扬建盏文化的同时,也热切期盼有关方面保护好建盏文化独有的自然资源。
这一切,原本和远在上海经商的林子炉、林子照兄弟并无关联。然而,在上海一次陶瓷展览会上,他们被几只宋代建盏深深吸引。多年以来,建盏成了林家兄弟生活的全部——梦想、困惑、徘徊、成功,建盏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人生,也在复兴建盏艺术的过程中不断升华。
迷上建盏
上世纪70年代,韩国新安海域打捞出水一艘元代沉船。船舱中发现117件黑瓷茶碗,将人们的视线聚焦到日本博物馆,其中,静嘉堂馆藏的“天目曜变”,被奉为天下第一碗。
据16世纪日本《君台观左右帐记》记载:曜变万匹绢,油滴5000绢,兔毫3000绢。而当时,一人一年劳作所得仅两匹绢。这些价值连城的作品是我国制瓷文化的代表之作,是璀璨的制瓷文明又一物证,是先人匠心独运下炉火与瓷土相熔偶得天成的稀世佳器。
可惜,这一烧制技艺,早在800年前就失传了。如果不是考古成果唤醒了沉睡淹没的历史秘辛,建盏艺术,不知何时才能走出历史苍穹,走进人们的生活。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日间经济文化交流活跃,国内一批陶瓷团队埋头钻研,历时两年成功复烧出日本博物馆藏有的建盏器型,而且,作品的水平完全可以和800年前媲美,有些作品还有时代创新,接续复兴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建盏制瓷艺术的复兴,推动了社会上建盏热的兴起,一个行业也因此蓬勃兴旺起来。
一大批烧制队伍,活跃在建盏行业,制瓷大师级人物、艺术名家、精品力作大量涌现,其中就有林子炉、林子照兄弟。
碗中乾坤
2010年,林家兄弟放弃在上海经营多年的生意,举家搬迁到建盏发源地——福建建阳水吉镇。他们这一举动,在亲戚朋友看来是“疯了”。
学习建盏烧制艺术,是一场艰苦备尝的修行。历时700多个日夜,在烧掉了100万元之后,他们终于掌握了烧制建盏的全部秘密。
“曾经想过放弃,但偶尔有几只盏出彩,就像长长黑夜里看到了一点点亮光。”这点亮光指引激励着林家兄弟,坚持、坚持再坚持。他们用无数次失败,终于做出了美轮美奂的建盏,呈现给世人。
林氏“黑曜银斑”,与宋代留存展品放在一起,几可乱真。宋代存世的“一盏万色”,其胎土是建阳水吉镇独有的高含铁瓷土,经高温氧化结晶后,黑呈玄黑,被称作一切颜色的原色,厚重沉稳,深邃大气,在不同角度的光照耀下,又变化万千,故名“一盏万色”。
有宋一代特别是南宋,对黑釉茶盏的钟爱是既潮又雅的事。鼎盛时期,大名鼎鼎的龙泉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都在烧制黑釉茶盏,唯有建盏黑瓷最受青睐,尤其受到宋徽宗的钟爱。
林氏龙鳞彩金系列,金斑纹包裹盏面,层次分明,如鱼鳞状呈片排列,盏壁立体如同阳雕。盏内幽深内蕴,仿若星河,号称“碗中乾坤”。林氏鹧鸪斑系列,具有古传的鹧鸪斑特征,在此基础上创新派生的黄山松鹧鸪斑和绿鹧鸪斑系列,前者釉面华丽、釉汁肥厚,后者施釉较满、胎骨致密。
油滴建盏的烧制比兔毫更难,因为,釉流动性大的情况下,需要晶体保持住斑点而不流成条纹,需要更加苛刻的条件。即使现代手段也难以企及,油滴是烧制兔毫时偶然出现的产物。
其实,稀世珍品“天目曜变”又何尝不是偶得天成?传说,此品为电闪雷鸣龙窑塌陷时,不能存而存之的“妖变之物”。
可遇而不可求,也许正是建盏匠人的追求吧。
人生超越
如今,林家兄弟的建盏作品已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荣誉,国内各大博物馆陆续收藏了他们的作品,各类大师头衔亦接踵而至。从生意人到一个传承建盏文化的工艺大师,在历经窑火浴化后,他们的人生也实现了超越。
建盏之所以美,在于造型釉和胎骨的完美融合,在這一融合中,展现了内敛、淡泊的人生意趣,有一种不靠装饰干扰视线的美,是千锤百炼、千辛万苦而得的美。
这样的美是独有的,用福建建阳水吉镇的胎釉土矿才能烧出。随着水吉建盏胎矿的大量开采,资源越来越少,建盏正面临文化遗产传承和接续的资源困境。林家兄弟以及众多建盏大师,在用自己的作品弘扬建盏文化的同时,也热切期盼有关方面保护好建盏文化独有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