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直接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山东省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以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为主线,开源与节流病重、兴利与除害统筹、城乡供水保障与生态保护并行、公益化支撑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持续推进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为全省粮食连年增产、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此,《民生周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
民生周刊: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山东省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曹金萍:山东省以占全国1.08%的水资源,灌溉了占全国5.56%的耕地,养育了占全国7.16%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7.57%的粮食,支撑了占全國9.34%的经济总量。
山东省的农业是灌溉农业,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灌溉。
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模式,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集中连片开展田间灌排设施建设,先后实施7批196个县次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覆盖106个县(市、区),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7650万亩,“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达到6615万亩。通过多年持续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有效保证了全省粮食生产“十三连增”。
立足山东干旱缺水的实际,坚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为核心,大力实施节水战略,节水灌溉发展迅速。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560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41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连续12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节水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民生周刊:山东省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那些成果?
曹金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整治、湿地修复保护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等措施,把治山与治水、保水源与净水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水系生态环境,维护水系生态安全,努力实现河畅、湖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山东省制定并实施了水系生态规划,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先后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86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85处,位居全国首位。2015年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4%,较2010年提高了34%。将灌排设施建设与水土保持、区域生态环境整治统筹规划,改造后的灌区骨干渠系不仅是“输水高速路”,还成为旅游景点和生态样板,为区域内河、湖、沟、渠补充了水源,成就了像临沂的“滨河大道”、聊城的“江北水城”、滨州的“四环五海”、东营的“黄河水城”等生态名片,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民生周刊:在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山东省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曹金萍: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福祉,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山东省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通俗点讲就是:农村老百姓和县委书记喝一样的水。老百姓是实际受惠者:第一供水率得到了保障;第二成本降低,管网的延伸降低了供水成本;第三服务更好。对政府部门来讲也是有好处的,可以进行统一管理。
从今年起启动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水质合格、水量可靠、保护到位的水源安全体系,规模大、标准高、建设质量好的供水工程体系,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行长效的运营管理体系,专业优质、高效便捷、周到满意的服务保障体系,职责清晰、制度完善、监管有力的政府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让广大农村群众吃上方便水、洁净水、安全水、放心水。
民生周刊:目前“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情况怎么样?
曹金萍:山东省目前推进最好的是德州市,德州地处平原区,比较有条件进行推进。像临沂这样的山丘区,很多都是单村供水的,做起来就不太一样。从总体上来讲,虽然没有形成一张网,但是服务标准是一致的。
目前,山东省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战略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圆满解决规划内2109.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53个县(市、区)已经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民生周刊: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曹金萍:各个部门衔接的问题。城市的供水分属于住建部,农村的供水分属于水利部。虽然是“城乡供水一体化”,但是隶属于哪个部门却是不同的,总要有个主管部门的。除了相关的部门政策会受到影响,还会有一些部门之间的交叉衔接的问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直接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山东省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以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为主线,开源与节流病重、兴利与除害统筹、城乡供水保障与生态保护并行、公益化支撑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持续推进现代水利示范省建设,为全省粮食连年增产、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此,《民生周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曹金萍。
民生周刊: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山东省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曹金萍:山东省以占全国1.08%的水资源,灌溉了占全国5.56%的耕地,养育了占全国7.16%的人口,生产了占全国7.57%的粮食,支撑了占全國9.34%的经济总量。
山东省的农业是灌溉农业,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灌溉。
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模式,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集中连片开展田间灌排设施建设,先后实施7批196个县次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覆盖106个县(市、区),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7650万亩,“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达到6615万亩。通过多年持续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有效保证了全省粮食生产“十三连增”。
立足山东干旱缺水的实际,坚持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为核心,大力实施节水战略,节水灌溉发展迅速。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560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41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连续12年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节水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民生周刊:山东省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那些成果?
曹金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整治、湿地修复保护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等措施,把治山与治水、保水源与净水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水系生态环境,维护水系生态安全,努力实现河畅、湖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山东省制定并实施了水系生态规划,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先后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86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85处,位居全国首位。2015年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4%,较2010年提高了34%。将灌排设施建设与水土保持、区域生态环境整治统筹规划,改造后的灌区骨干渠系不仅是“输水高速路”,还成为旅游景点和生态样板,为区域内河、湖、沟、渠补充了水源,成就了像临沂的“滨河大道”、聊城的“江北水城”、滨州的“四环五海”、东营的“黄河水城”等生态名片,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民生周刊:在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山东省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曹金萍: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福祉,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山东省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通俗点讲就是:农村老百姓和县委书记喝一样的水。老百姓是实际受惠者:第一供水率得到了保障;第二成本降低,管网的延伸降低了供水成本;第三服务更好。对政府部门来讲也是有好处的,可以进行统一管理。
从今年起启动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水质合格、水量可靠、保护到位的水源安全体系,规模大、标准高、建设质量好的供水工程体系,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行长效的运营管理体系,专业优质、高效便捷、周到满意的服务保障体系,职责清晰、制度完善、监管有力的政府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让广大农村群众吃上方便水、洁净水、安全水、放心水。
民生周刊:目前“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情况怎么样?
曹金萍:山东省目前推进最好的是德州市,德州地处平原区,比较有条件进行推进。像临沂这样的山丘区,很多都是单村供水的,做起来就不太一样。从总体上来讲,虽然没有形成一张网,但是服务标准是一致的。
目前,山东省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战略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圆满解决规划内2109.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53个县(市、区)已经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民生周刊: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曹金萍:各个部门衔接的问题。城市的供水分属于住建部,农村的供水分属于水利部。虽然是“城乡供水一体化”,但是隶属于哪个部门却是不同的,总要有个主管部门的。除了相关的部门政策会受到影响,还会有一些部门之间的交叉衔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