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源流与创新

来源 :世界林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播先进的国家公园理念对促进国家公园建设工作、塑造国家公园的公众形象、发挥国家公园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认识并接受“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坚持国家代表性,坚持全面公益性”的中国国家公园理念,文中梳理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渊源及发展过程,并与国外国家公园理念对比,分析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创新性。研究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理念发展分为构思讨论、试点探索、形成发展3个阶段。国外国家公园理念大致可分为多功能综合型、自然生态保护型、游憩利用型3种类型。与国外国家公园理念的对比,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1)遵从新时代发展观;2)符合中国现实情况;3)秉承中国传统“天地人”三才思想;4)主导协同的新型理念。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符合世界上国家公园体制的一般性原则,但已充分结合了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发展过程及创新特征集中表现为“中国化”,是适用于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的新理念。最后,对中国国家公园理念的传播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新疆兵团高度重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杏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品种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于全国首位,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但兵团杏加工产品仍以初加工产品为主,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精深加工比例较低,这些因素制约了杏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兵团杏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兵团杏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用参考。
本文强调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性,指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表现及危害,探讨以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及有效路径,以便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进一步以红色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批判错误社会思潮,以红色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解决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矛盾,牢铸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加强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力,加强大学生对文化自
轨底坡作为道岔的主要参数,直接影响钢轨使用寿命,结合30t轴重重载道岔研究需要,对轨底坡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重载线路道岔鱼鳞纹、掉块、肥边等病害,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对25t轴重货车通过不同轨底坡道岔时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轨底坡增加,横向轮轨力、接触应力和安全指标,导曲线上股钢轨磨耗功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长期观测结果显示,采用1:20轨道坡的试验道岔,导曲线钢轨光带居中,未见伤
中国学界自2002年提出红色资源的学术概念以来,迄今已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知识图谱表明,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处在向成熟迈进的发展阶段。红色文化资源研究领域有大量论文作者,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核心作者队伍不断扩大。发文机构遍及全国,主要发文机构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论文关键词分析显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充满活力。主要学科背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属多学科交融研究领
为研究轨道参数对单轴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单轴转向架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作为评价指标,对曲线半径、超高、轨距等轨道参数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曲线半径、轨距和轨底坡对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加,各项指标最大值均减小,增大曲线半径能够提高钢轨的使用寿命;曲线上设置适量欠超高能够改善运行性能,提高车辆安全性;小半径曲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时代变化最灵敏的晴雨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国际诸多因素的影响使社会心态发生深刻变化,青年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对整个社会心态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新时代,需要丰富青年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培育的理论视角,创新青年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培育的方法策略,优化青年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培育的载体建设,从而培育青年理性平和社会心态,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对社会各领域创新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管理层既要从茶文化视域分析财务管理创新,还需剖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明确创新的实质目的和意义。要充分认识到蕴含茶文化基因的企业文化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辩证关系,由此形成清晰和正确的财务管理创新思路,提出定期组织茶文化及企业文化交流活动、利用茶事活动增强财务部门的凝聚力、从茶文化中提炼先进的理念与思想、以茶道的柔性思维设计财务管理制度
20世纪90年代,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揭开了当代文化散文的序幕。当几十年后的今天非虚构写作浪潮在国内兴起之时,回望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会发现这本书在创作方式、叙事角度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非虚构的特征。他走出书斋,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用在场的方式书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从下到上的叙事视角来表达个人对于中国文化走向失落的思考,同时在字里行间寄寓了他对文化保护、文化复兴的深切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