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CP”,人生需要一点甜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k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好甜啊,太好‘嗑’了!”夜深人静,还有很多年轻人深陷于别人的绝美爱情而无法自拔。这里的“别人”,或许是影视剧中的两个角色,或许是小说中的两个人物,也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两个明星。两个美好的人,被完美地搭配在一起,令人赏心悦目。
  如今,“嗑CP”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开心方式”。“嗑CP”是一个网络流行词语。CP源于英文Coupling或Couple,意指“情侣、配对”。网友在创作的故事或视频中,编排、刻画两个人的感情故事,于是一对CP就组成了。而“嗑CP”,便是指支持两个人的配对。“嗑CP”的人会沉醉于这样的感情故事中,甚至挖掘或创造出更多关于这对CP的感情故事。

CP让人“磕”到甜蜜


  其实“嗑CP”并非什么新鲜事。我们在学生时代多半曾跟着起哄,把某男生和某女生凑成一对;我们也乐于做月老,帮同事、朋友牵线搭桥。看电视剧时,男主角和女主角一出场,我们心里就不断念着“在一起,在一起”。而当两位主角在一起后,我们又想两位主演在现实生活中擦出火花,延续良缘。可以说,这个世界喜欢CP。这是为什么呢?
  1.“嗑CP”满足了我们对爱情童话的想象。我们将自己内心渴望的爱情模式和亲密关系投射到CP身上,从中获得自我满足。
  2.共情能力让我们对甜蜜的感情感同身受。当我们看到一对CP的互动时,我们会关注各种甜蜜细节,获得代入式的共情体验,感受到其中的满满爱意。
  3.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感到幸福。我们乐于见到喜欢的人过得好。就像父母都希望孩子过得好,很多“妈妈粉”在“嗑CP”时有一种“看着儿子/女儿找对象”的感觉。我们会“嗑”身边比较亲近的朋友的CP,会“嗑”银幕上俊男靓女的CP,也会“嗑”想象中完美角色的CP。自己喜欢的人收获了美满的感情,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总之,万物皆可CP,总有一对让人“嗑”到甜蜜。

“嗑”过头也伤身


  “嗑CP”虽然很甜蜜,但“嗑”过头伤身又伤心。一些年轻人茶饭不思,每天“挖料”“盖楼”到深夜,以至于长期少眠、精神不振、空虚、敏感,在学习、工作中难以放下对CP的牵挂,甚至开始懒得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关系。
  过去, 我们常常在读小说时获得“嗑CP”的快乐,但最多“上头”几天,看完小说后,那种快乐也会很快归于平静。但如今,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嗑CP”的成本。“CP粉”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嗑”同一对CP的“同好”,网友们通过文字、视频等各种形式,打造着CP的梦幻故事。于是,能“嗑”到的内容太多了,这会使人长时间处于“上头”的状态,难以自拔。
  “嗑CP”过头的人有两个特点。第一,在生活中时常想要查看有没有关于CP的新动态,甚至达到“渴求”的状态。第二,如果受到限制而无法“嗑CP”,会产生强烈的查看CP动态的欲望而难以自控,或者叫“戒断反应”。有了这两个特点,“上头”就演变为上瘾。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行为的上瘾(如网络游戏上瘾)与物质的上瘾(烟瘾、酒瘾等)有类似的神经机制。

  更糟糕的是,很多“嗑CP”过头的人出现了逃避现实的现象。
  对关系的需求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而现实生活中关系的建立,尤其是亲密关系的建立,总是不容易的,需要一步步慢慢磨合,免不了争吵、不被理解。想要与他人亲近而受挫,会让人产生一种类似于生理疼痛的“社会疼痛”。这时,人们通常会主动亲近他人,来补偿受挫的需求。然而,一些人选择逃离现实交往,转而通过“嗑CP”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长此以往,“嗑CP”会最终成为甜蜜的“毒药”,毁掉正常的生活。

“嗑学家”的自我修养


  真正的“ 嗑学家” , 不仅不会让“嗑CP”影响生活,还会让它成为生活中的温暖力量。如何將CP“嗑”得恰到好处,避免“嗑”过头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里提供两个建议。
  第一,打破恶性循环。如果你已经陷入靠“嗑CP”来不断填补关系需求的恶性循环,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醒自己,CP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是分离的,是两码事。或许对你来说,在现实生活中亲近他人、建立关系不容易,那么你可以先从最好的朋友那里获得支持。当你改变心态,走向他人时,你会获得越来越多的满足。
  第二,改变致瘾环境。很多时候,上瘾其实并不是生理或心理疾病,仅仅是对某种环境的适应。很多有烟瘾的人其实是每天都在相同的地点,与相同的人一同抽烟,如果改变生活习惯,不去那些地方,不见那些人,戒烟就会容易很多。所以,如果你“嗑CP”上瘾,不妨先暂时告别你的CP圈,改变一下“嗑CP”的习惯。比如,如果你经常睡前在床上“嗑CP”,就尽量避免把手机放在卧室,调整作息,或是睡前做点和平时不一样的、助眠的事。
其他文献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情节:剧中人物吃了忘忧草,将前尘往事忘得一干二净。前段时间,在网络电视剧《山河令》中,也出现了以“忘忧草”为主要原料的两种“神药”——“醉生梦死”和“孟婆汤”。“醉生梦死”可以使人昏睡六七天且美梦沉酣,“孟婆汤”则能让人忘却最为执迷之事。  那么,世上真的有“忘忧草”吗?  答案是:“有!”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嵇康在他所著的《养生论》一文中,曾提到“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期刊
流言: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学会通过观察自己的月经情况来推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如不规则的出血就被很多女性视为洪水猛兽。“听说子宫内膜癌就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不规则出血!那难道是……”  不规则出血确实是子宫内膜癌的表现之一,但不规则出血就一定是子宫内膜癌吗?  子宫内膜位于子宫内壁,随着雌孕激素的改变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在
期刊
买买买, 购购购, 快递永远在路上。平时深藏不露的爷爷奶奶们,竟一不小心沉迷网购,不可自拔。  病例1:章奶奶与人冲突后,突然出现兴奋话多,继而开始买买买,从早到晚忙忙碌碌,睡眠时间也减少很多。原本十分节约的她,狂买衣服、鞋子和保健品,最高纪录1天买了9双鞋。家人送来就医后,章奶奶被诊断为躁狂症。  病例2:吴爷爷丧偶后,明知不需要,但仍控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望,购物最高纪录1年花费19万元人民币。
期刊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64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亿。老年人較普通人群有着不同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均会出现整体性的功能下降,同时伴发各种急慢性疾病、老年综合征。特别是营养不良,老年人已经成为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是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这些慢性疾病往往与长期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缺乏对老年人如何进行合理膳食的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传
期刊
近年来,蛋白粉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甚至被认为是保健神药。那么,蛋白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呢?  蛋白粉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质,根据来源的不同,分为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蛋白质是保证机体健康最重要的营养素,是维持和修复机体及细胞生长所必需的,不仅能促进机体组织如肌肉的生长,还参与激素的产生、免疫功能的维持、其他营养物质和氧的转运以及血红蛋白的生成等。  对于大家普遍
期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攀比无处不在。小孩子比谁的玩具更好玩、更多。年轻人比谁的打扮更潮,谁挣得更多。中年人比谁的职位更高,谁家的孩子更聪明。老年人一样也攀比。子女有没有出息、孝不孝顺,自己的健康状况等,都可以成为老年人相互攀比的话题。  老年人爱攀比,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老年人退休后生活清闲,曾经的理想或已实现,或只能是梦想。子女是老年人最大的依靠,也是最大的骄傲,所以就会被拿出来比较。
期刊
夏天如期而至,冷饮再度回归。各色各样的雪糕、冰淇淋,五颜六色的冷饮、冰茶,满满都是扑面而来的凉爽。哇!太迷人了!面对这些,成人尚难以自拔,何况孩子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吃冷饮有很多弊端。但是,在这炎炎夏日里,扼杀孩子们对冷饮的欲望,的确很难!家长们可以时不时背着孩子偷吃一根冰棍,却仍然避免不了要去面对孩子轻则渴望、重则“吱哇”乱叫的哀求。冷饮真的不能跟孩子们“和谐相处”吗?冷饮,不是洪水猛兽  
期刊
这样的家长代表了一部分家长对青少年自伤自残行为的认识,还有更多的家长和老师感到震惊和困惑,也感到无力和无措。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为什么会故意划伤自己呢?他们不觉得疼吗?伤在身 痛在心  近年来,自伤行为在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中已不罕见。这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英文简称NSSI),是指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反复、直接、故意地伤害自己身体的一系列行为。多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高发阶
期刊
一提到碳水化合物,我们就会联想到米饭、面条、馒头等主食。的确,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宏量营养素,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摄入碳水化合物是必不可少的。那么生活中,如何判断碳水化合物是“好碳水”还是“坏碳水”呢?  首先了解一下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按照人体能否消化吸收分类,分为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即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各种糖类;不为人体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等。  “好碳水” 结构相
期刊
孕育是个神奇的过程!那么,胎宝宝从什么时候就能听见呢?怀孕3个月时,胎儿的中枢神经已经分化完成,听力、视力开始迅速发育,并逐渐能对外界的触摸和声音做出反应了。虽然声音经子宫和羊水的阻挡后削弱了,但胎儿却能听得很清楚。所以,从怀孕3个月开始,就可以对胎宝宝进行音乐胎教了。音乐胎教的神奇之处  音乐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通过音乐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施加影响,以聆听、律动、冥想、歌唱等方式促进胎儿健康成长。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