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趣味写意生活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wan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 8年5月,5·12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受“写生新汶川”活动主办方的邀请,蒋悦先生从广东来到了汶川,与十几位广州和汶川的艺术家一起,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新汶川”写生之旅。因为展期的原因,这批作品没有随广东的艺术家一同回家。今天,整理打包这些作品时再次细细品味,欣赏蒋悦先生的纸本水墨写生作品,睹画思人,颇有感触。
  当笔墨成为一种生活,“写意性”的图像记录如日记般呈现心跳的脉动,带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审美体验与生活启示。
  在蒋悦先生的水墨写生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中国传统宣纸笔墨自由自在的驾驭能力以及信马由缰的表达乐趣。无论是清晨在民宿的阳台远眺《映秀东村庙子坪》,还是肃立在《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无论是在《水磨春风阁远望寿溪河》,还是在汶川羌山欣赏《萝卜寨羌王府晚照》,随意、朴实、洒脱的笔墨意趣跃然纸上。“不似之似”的形象塑造,呈现的是蒋悦先生自己的视觉经验,并通过“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位置经营,从而获得一种具有东方审美的“诗意”表达。
  我们一行十几人中,蒋悦先生的画具最为简单轻便。一支毛笔,一小瓶墨汁,一个小盘子,挤上冷暖两种颜色,这种简便令我们一行中的油画家们羡慕不已。看蒋先生画画,也是一种享受,当饱蘸水与墨的毛笔轻轻落在宣纸上的瞬间,奇妙的事情便发生了,有如上帝创世之手开天辟地,是写、是画、是涂、是抹、结果固然不同,“写意性”的表现,在视觉上呈现的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的积淀。
  笔,在宣纸上点画顺逆;水,在宣纸上自由晕化。是写生?还是创作?这一过程是艺术家写意技法与写意观念的有效统一,是艺术家的文化修为、生活积累与笔墨经验的全方位复合,其中蕴含了东方人的品格与思维方式。
  “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是遥遥相望的两座高山,其审美架构源自于不同的哲学体系。东方艺术传统是缘于相对稳定的地域与民族,并有着千年的艺术探索历程,艺术家们有着共同的生活经验,在观念与思维方式上必然会形成“趋同”的特征。所以说,从精神层面来看东方艺术,毫无疑问是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儒道文化是其养分的主要来源。在理念上,又表现为主客观的统一,人与自然的交融,正所谓“澄怀观道”“悟对通神”;在创作上,其观察方式是不同于西方定点观察的一种游观状态,是艺术家目识心记,“以小观大,移步易景”的空间营造;在形象塑造上,也是艺术家用“视觉经验”,追求“不似之似”以达到“以形写神”的意境呈现。
  概言之,“写意性”的强调,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关系的回归,是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技法写意与观念写意的高度统一,是艺术家的文化修为、生活积累与艺术实践经验的全面复合,其中,深深地积淀了东方人的品格和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蒋悦先生是颇具中国人文气质的艺术家。观他的作品,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蕴含在他纸本水墨作品中的,具有东方审美意味的“写意性”特征。无论是这批水墨写生作品,还是他以前表现城市发展进程中,市井生活孤独浮躁的饮食男女,都可以看到这种一脉相承的、充满笔墨意趣的“写意性”风格特征。甚至于我们还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笔墨在纸上的物理或者化学变化所传递出来的快感。蒋悦先生在笔墨中徜徉、在笔墨中活着、在笔墨中流连。笔墨之于蒋悦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写意的生活。
  蒋悦先生的老朋友广东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协副主席罗一平先生,曾这样描述他认识的蒋悦:“为人低调、谦和,行事谨慎,言谈富有幽默感,而这一点更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我一直认为,蒋悦是一位优秀的人物画家,在当今的人物画坛上,应处于一线名家的位置。但种种内外机缘所至,他的学术水准与他应达到的社会认知度很不成正比。也许,这与他事事低调、处事不争的人生态度有关,其做人如此,画画也如此,推介自己的艺术也是如此;也许,这与他自我学术定位也有关。他送给我数本纸头画的画册,这些作品多在各种会议其间利用身邊随意拾起的纸头就写,轻松、幽默,很见造型功夫和利用纸头原有图案或文字重新组织画面的功夫,显示出一种熟练驾驭画面的机巧。作品上的简短文字与画面一样让人心动,把生活中的快乐与不快,失意与得意以及藏潜于图像下的沧桑,均不露痕迹的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书写出来。但是,过多的这类画册的出版和展示,让许多人不自觉间把他定位成了一位漫画家,从而忽略了对作品中精到的水墨语言的关注,忽略了对他如何运用这种独到的语言表现自我,呈现社会认知的研究。”罗先生的描述是非常准确的,虽然只有两周的朝夕相处,但却很好的印证了朋友眼中的蒋悦——一个具有独特艺术视野和人文情怀以及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然而处事却处处低调的、可爱的“土豆”蒋悦。
  蒋悦的这批水墨写生作品,是一种小品式的轻松呈现,但这绝不是全部的蒋悦。翻开他送给我的画册,我们将为其用水墨丰富的语言,对众多人物和宏大场景,多形式多意象的刻画所惊叹,为他的当代水墨历史剧般宏大叙事所震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蒋悦先生对水墨语言的探索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之林中自成体系,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习总书记所强调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正是基于对世界文化多元生态的深刻认识,对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深刻理解与把握而提出的英明论断。看着蒋悦先生的水墨作品,我在想,当他面对自然拿着极为简单的笔墨工具,进行“写意性”自由表达的时候,他一定是充满文化自信的,现在,我在欣赏他的作品时内心也是充满自信的,那么,在美术馆欣赏着与蒋先生一样,用东方审美意蕴的“写意性”中国画作品的世界观众,也一定会在内心激发起这种自信。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所在。作为同道同仁,我们愿意与蒋悦先生一起,迈着充满中国文化自信的步伐,用艺术的方式,行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其他文献
在成都电视台讲故事已有18年,陪伴了无数个儿童少年走过了烂漫的孩童时光。在这十几年的工作时间里,我用8个字简单概括我的工作态度:由衷热爱,坚持学习。回顾在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十余年来围绕孩子们喜爱的主题策划的一些经典活动,包括儿童读物《淘气包马小跳》,马小跳校园剧全国邀请赛,连续策划3年的成都童话节,百姓故事会,成都国际童声合唱音乐周,中华经典学习等系列活动,希望这些活动能对丰富孩子生活、培养孩子的
在四川书画界,说到福宝印社,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提到福宝印社,就不得不提两位创始人一一向运华、向运成。向氏两兄弟从泸州福宝古镇的穆村一路走来,在画册出版、展览服务里面出现异峰突起的景观,和小时候那个喜欢读书、看报的“向运华”有着血型吻合一脉相承的流动,这就像瀑布之于小溪与大海,其粉身碎骨的大断裂,却又无缝连接得那么平滑、天然和绝美。2020年,仲夏六月,与“大向总一一向运华”交谈之后不难发现,连接小
尉艺   1994年生于重庆,四川大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学习生活于成都。   2016年5月,参加中国巴蜀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7年5月,《果实》获“岩彩的从容与担当——四川首届岩彩画壁画展暨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岩彩画壁画专业艺术委员会成立展”优秀奖;2017年9月,参加“与君微醺川黔画家茅台写生展”;   2017年12月,参加“本色敦煌丝路华章——佛教壁画艺术展”;   2018年4月
放暑假了,我和景晟睿约好一起去西塘古镇游玩。  西塘是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走进西塘古镇,里面古迹建筑随处可见。远远望去,白色的墙布,青色的瓦,灰色的门,棕色的长廊,红色的灯笼,这古色古香的景色让我感觉穿越到了千年之前。  白天西塘里的游客很多,就像赶集似的来到这个美丽的小镇。近看,那一座座房子依水而建,倒映在水里。静静流淌的小河在阳光下引来了木船,摇船的大妈戴着蓝印花布的头巾,摇着橹唱着歌,带领游
问冷暖,听民声,谋发展,看变化。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曾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等地,深入村镇、企业、社区,考察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了党中央的浓浓祝福。万水千山,记录着总书记的春节脚步。欢声笑语,奔涌着人民对总书记的爱戴之情。  又是一年新春,春寒料峭的巴蜀大地上,蕴含着勃勃生机。总书记深一脚浅一脚踩过的三河村山间小路,改造
入围作品  作者简介  作 词:何 伟  南部县桐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音乐高级教师,南部县音乐家协会会员,南部县合唱协会会员。热爱民间音乐,长期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整理了南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店垭花灯”和南部地方特色民歌“吼拐”及其他民歌一百余首,盐亭、剑阁、梓潼等县民歌若干首,喜欢音乐文学和诗歌创作。  作 曲:张 亮  著名音乐人,作曲家。长期活跃于流行音乐、影视音乐、民族音乐及电子音乐领域并得
民间年画有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遍布中华广袤土地上的民间年画数不胜数,其中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四川绵竹、山东杨家埠最為有名。民间年画在中华大地上曾有过无比辉煌的过去,近现代却逐渐没落。建国以后,虽然党和中央从不同角度恢复和振兴民间年画,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代变迁,民间年画单一的传播途径以及内容形式不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民间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省,古今人才辈出,星光灿烂,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佳作更是汗牛充栋,文坛风生水起,艺界峰峦起伏,万千文人试比高。然而,千百年来四川却没有一部完整的文艺史或艺术人物类的典籍。令人欣喜的是,四川省社科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史研究专家唐林先生历经八年艰辛编著的史籍经典《四川美术史》(上中下三卷本)已由巴蜀书社正式出版发行,弥补了四川美术界的一大遗憾,受到社会各界的
《唐卡艺术——传承与创新》是由著名青年画家、唐卡研究学者刘忠俊先生倾力编著、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唐卡精品画册。  该书由郑晓幸、李兵、刘建刚、阿鸽、梁时民、马晓峰、杨梁相等担任顾问;由“十世班禅画师”洛松向秋、著名学者康·格桑益西、以及颜登泽仁、陈百忠(台北)、布根、于小冬、乔国金等唐卡专家担任本书学术指导,以及由韩书力、梁时民、余友心三位著名画家为本书作序。该书观点新颖,既有理论分析、又有
《法华经》说:“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出世的大事因缘是什么?经中说是为了让一切众生“开、示、悟、人”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那就是“觉悟”。不仅自己要觉悟,更要觉悟他人,最终实现觉悟圆满。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最初并没有特定的佛造像,因为佛教是以启迪智慧和践行慈悲为宗旨的人文型宗教。佛教主张开启个体生命“无我”智慧的觉性,并在“无我”智慧的同时,以“无缘大慈,同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