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是个贪玩爱玩又会玩的娃,也是个成绩优异让人赞不绝口的娃。很多人问我:“哎,你家女儿那么贪玩为什么还考第一?”每当这时,我都毫不犹豫地回答:“离开电视!”而这事儿,还要从很多年前说起。
女儿小时候,总跟在我身边转来转去,上厕所她也要守在门口,让我不胜其烦。一次,我发现女儿对电视感兴趣。于是,我一有事,就开电视给女儿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窃喜有了“电视保姆”。没多久,女儿便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电视迷,《天线宝宝》《喜羊羊与灰太郎》《熊出没》,甚至宫廷剧、婆媳剧她都看得津津有味,言谈之中,还不自觉地带出节目的台词和顺口的广告词。
电视的长驱直入,让人猝不及防。我试图把女儿从电视身边拽回,开始控制她看电视的时间。可是这铁杆“电视迷”不停吵闹,大有恨不得钻进荧幕的架势。就在那一刻,我与老公同时下定决心:彻底关掉电视。为表坚决,我们切断了有线电视线。
突然没有了电视,感觉生活缺少了一大块,大把的时间催促着我寻找打发它们的出口。我决定先从女儿喜爱模仿入手。
女儿模仿电视人物惟妙惟肖,亲友们夸赞女儿模仿力强,我却在为她做事不专心头疼不已。这孩子三心二意,学什么都没有长性。看电视的孩子思维处于放松状态,被动地被电视花花绿绿的画面所左右,而画画弹琴玩积木,这些过程需要自主思考,怎么说都远比看电视“艰苦”,小小的孩子,怎么能不极力排斥劳神费力的事情呢?并且,女儿笔下频频出现电视里的形象,她的想象力被电视禁锢,不再有天马行空的随性。
针对女儿喜欢看动画片、模仿动画片中人物的爱好,我决定先从培养她的阅读习惯入手。于是,我把零散在厨房、卧室甚至厕所里的书,都归拢到书架上,然后带女儿去书店,搬回一大堆她喜欢的绘本。绘本那饱和鲜艳的色彩,简约可爱的线条,温暖动人的句子,让我与孩子一起陶醉其中。我先是声情并茂地给她阅读故事,再叫上女儿和老公,一家人共同表演书里的角色,玩得乐此不疲。这可比只坐在那儿看电视有趣多了。扮演角色有时还需要道具,我们就自己动手,彩纸、剪刀、双面胶,做得不亦乐乎。
女儿就这样爱上了书,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喜欢那只叫弗洛格的青蛙,爱上小鸡卡梅拉,“神奇的校车”带她走进知识的世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用智慧吸引她。她读得如痴如醉,早把天线宝宝、熊大、熊二忘到了九霄云外。
首战告捷,我觉得这还不够。周末,我就带着女儿走出家门,到动物园看大熊猫、长颈鹿,到博物馆看展览,到科技馆玩人体飘浮,甚至到大街上读招牌,去广场学轮滑,去郊区的小河与清澈的河水、活泼的小鱼亲密接触。我们还穿行品读老城的大街小巷,把植物园树下的落叶做成标本……当孩子拥有更有诱惑力的选择时,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光影,是不能与这些充实与满足相提并论的。
女儿上一年级时,来串门的朋友提出异议:“家里怎么能没有电视呢,外面发生大事你们都不知道,跟不上时代怎么行!”
女儿不服气地从书报架上取下当天的报纸,有模有样地阅读起新闻,我们从这些纸质的媒介里,了解国际国内最新资讯;她还向朋友展示我们毫不起眼的收音机,从那里,我们欣赏歌曲听听评书,一点也不落伍!
其实,我们也并没有完全拒绝电视。在节假或周末,我们会去爷爷奶奶家看动物世界或体育节目,去影院品评适合我们看的电影。时间需要挤一挤,因为很多有趣的事在等着我们去做,去赏雪、数星星,看新开的梅花,女儿已经十三岁,她还有很多“悄悄话”,需要时间偎在我身边细细聊。
离开电视的日子,锻炼了女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练就一双样样皆能的巧手;长期的阅读,让她形成良好的专注力,做事情能很快全身心投入;强大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她如虎添翼,学习也因此轻松有趣,成绩怎么会不优异?
编辑/青瓷
cw_0791@163.com
女儿小时候,总跟在我身边转来转去,上厕所她也要守在门口,让我不胜其烦。一次,我发现女儿对电视感兴趣。于是,我一有事,就开电视给女儿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窃喜有了“电视保姆”。没多久,女儿便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电视迷,《天线宝宝》《喜羊羊与灰太郎》《熊出没》,甚至宫廷剧、婆媳剧她都看得津津有味,言谈之中,还不自觉地带出节目的台词和顺口的广告词。
电视的长驱直入,让人猝不及防。我试图把女儿从电视身边拽回,开始控制她看电视的时间。可是这铁杆“电视迷”不停吵闹,大有恨不得钻进荧幕的架势。就在那一刻,我与老公同时下定决心:彻底关掉电视。为表坚决,我们切断了有线电视线。
突然没有了电视,感觉生活缺少了一大块,大把的时间催促着我寻找打发它们的出口。我决定先从女儿喜爱模仿入手。
女儿模仿电视人物惟妙惟肖,亲友们夸赞女儿模仿力强,我却在为她做事不专心头疼不已。这孩子三心二意,学什么都没有长性。看电视的孩子思维处于放松状态,被动地被电视花花绿绿的画面所左右,而画画弹琴玩积木,这些过程需要自主思考,怎么说都远比看电视“艰苦”,小小的孩子,怎么能不极力排斥劳神费力的事情呢?并且,女儿笔下频频出现电视里的形象,她的想象力被电视禁锢,不再有天马行空的随性。
针对女儿喜欢看动画片、模仿动画片中人物的爱好,我决定先从培养她的阅读习惯入手。于是,我把零散在厨房、卧室甚至厕所里的书,都归拢到书架上,然后带女儿去书店,搬回一大堆她喜欢的绘本。绘本那饱和鲜艳的色彩,简约可爱的线条,温暖动人的句子,让我与孩子一起陶醉其中。我先是声情并茂地给她阅读故事,再叫上女儿和老公,一家人共同表演书里的角色,玩得乐此不疲。这可比只坐在那儿看电视有趣多了。扮演角色有时还需要道具,我们就自己动手,彩纸、剪刀、双面胶,做得不亦乐乎。
女儿就这样爱上了书,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喜欢那只叫弗洛格的青蛙,爱上小鸡卡梅拉,“神奇的校车”带她走进知识的世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用智慧吸引她。她读得如痴如醉,早把天线宝宝、熊大、熊二忘到了九霄云外。
首战告捷,我觉得这还不够。周末,我就带着女儿走出家门,到动物园看大熊猫、长颈鹿,到博物馆看展览,到科技馆玩人体飘浮,甚至到大街上读招牌,去广场学轮滑,去郊区的小河与清澈的河水、活泼的小鱼亲密接触。我们还穿行品读老城的大街小巷,把植物园树下的落叶做成标本……当孩子拥有更有诱惑力的选择时,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光影,是不能与这些充实与满足相提并论的。
女儿上一年级时,来串门的朋友提出异议:“家里怎么能没有电视呢,外面发生大事你们都不知道,跟不上时代怎么行!”
女儿不服气地从书报架上取下当天的报纸,有模有样地阅读起新闻,我们从这些纸质的媒介里,了解国际国内最新资讯;她还向朋友展示我们毫不起眼的收音机,从那里,我们欣赏歌曲听听评书,一点也不落伍!
其实,我们也并没有完全拒绝电视。在节假或周末,我们会去爷爷奶奶家看动物世界或体育节目,去影院品评适合我们看的电影。时间需要挤一挤,因为很多有趣的事在等着我们去做,去赏雪、数星星,看新开的梅花,女儿已经十三岁,她还有很多“悄悄话”,需要时间偎在我身边细细聊。
离开电视的日子,锻炼了女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练就一双样样皆能的巧手;长期的阅读,让她形成良好的专注力,做事情能很快全身心投入;强大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她如虎添翼,学习也因此轻松有趣,成绩怎么会不优异?
编辑/青瓷
cw_07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