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那些事

来源 :收藏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r9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康熙一朝,平三藩收台湾,全国各行各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景德镇的制瓷业,在明代末期官窑名存实亡的情况下重整窑务,再次建立起专为皇家烧造的瓷厂,并正式命名为“御窑厂”。历经明代及清初近300年的时间所总结的制瓷经验,以及新式窑型的问世,都为康熙时期的瓷器发展打下了雄厚基础,优质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呈现:以氧化钴为原料的洒蓝釉、天蓝釉等瓷器;青花器物中典型的翠毛蓝;以及五彩、斗彩、中西合璧的珐琊彩,由其是对铜红釉的继承、发展、创新,可谓是登峰造极。此时期不但再次烧造出明末已经失传(停烧)的霁红釉器物,還创新出了豇豆红、郎窑红瓷器,为雍正、乾隆两朝瓷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对后世制瓷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深浅不一的红色中,自然的点缀掺杂着其他不同的颜色,这些特点成就了豇豆红瓷器,并成为文物界公认别名最多的一个瓷器品种,其中包括美人醉、娃娃脸、桃花片等等名称,景德镇地区的老艺人们则将其称为“姜头红”。即使有众多的名称,豇豆红瓷器所表现出来的颜色还有很多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图1)。
  豇豆红一名的来由,是由于瓷器烧成后的红色深沉而不媚艳,在红色中掺杂着星星点点的青灰色,有如豇豆的颜色;而“姜头红”,则得名于南方盛产的一种鲜姜,鲜姜的芽头呈嫩红色,周围是青绿色,看起来娇艳欲滴。景德镇的老匠人们将烧成这个颜色的瓷器称为“姜头红”;若呈现出如十几岁的少女微醺,或飞雪后冻红的脸颊,则叫“美人醉”;如婴儿粉嫩的脸蛋,则称“娃娃脸”; “桃花片”则如初夏飘落的桃花,一片片叠摞在一起的粉红色。
  豇豆红瓷器均为小件器物,且以文房器居多,主要有印泥盒、笔洗(图2)、苹果尊(图3)、太白尊、马蹄尊、水呈等;其它小瓶类观赏器,如柳叶瓶(图4)、莱菔尊(图5)、菊瓣瓶(图6)等,由于造型雅致且颜色多变,备受文人喜爱,遂也多作为文房用品。
  豇豆红瓷器的出现,完全是制瓷艺人们知难而上的创新,也是为了更充分的使用窑位。豇豆红器物所用的铜红釉配方与釉里红器物使用的铜红料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釉里红是将铜料直接绘画于器物之上,之后罩透明釉,而豇豆红则是在坯胎表面通体施铜红料,再罩透明釉。相同器物只是制作的工艺方法不同,因此在烧造时的窑位也同是在“窝里”的后侧,温度在1250℃- 1280℃之间;由于康熙时期釉里红中大件多,小件的豇豆红则一般码放在5米高的窑顶部位,又称“表上”。
  豇豆红瓷器在施釉以及码窑等工艺操作上都有一定的难度。施釉方面,在用钴料写好款识后,先用浇釉的方法在底部以及器物内部,施一次二灰釉,也就是 般所说的透明釉;待晾干后,在器物外部再施铜红料。由于豇豆红釉的铜含量最高,因此釉水的价格也就相较于其他釉水高昂许多,所以使用多次吹釉的方法进行施釉;之后再吹上次透明釉才算施釉完成。在吹铜红釉之前,要将施釉的工作台——辘辘车以及周围清洗的非常干净,其目的是回收吹釉之后多余的铜红料,然后才可以开始。首先要将瓷胎在辘辘车上固定好,将器物口沿遮盖,避免铜红料吹到口沿及内部的青白釉上而产生瑕疵。之后左手逆时针匀速转动轮盘,右手将装满釉(料)水的喷壶放在嘴上均匀的吹出,此时铜红料会像云雾般落在器物上,在整体罩满后进行晾干。之后需要反复施几遍,铜红料部分才算完成。在收集完多余的铜红料后,便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吹上透明釉。一件豇豆红瓷器便可以准备入窑烧制了。
  吹釉过程要非常的认真,又因豇豆红都是小件器物,吹釉时不能受周围任何环境的影响,若有分神釉面则会薄厚不均,成器后厚的地方就会形成绿斑。由于料水的含铜量高发色力强,所以吹的次数虽多,但每次都要薄,这一点则全凭吹釉师傅的经验,厚了则成瓷发黑,薄了则颜色浅淡露胎,不匀则间或杂色。以豇豆红太白尊为例,器身上有三处刻团龙图案,若吹薄,则盖不往露出白胎影响整体美观,如吹的太厚,纹饰会被釉盖的太厚,而看不清花纹(图7、图8)。
  装匣方面,豇豆红一般使用当地称为浅子的内径33、高20厘米的矮匣钵,每个匣钵根据器物不同的体量,需要码放多个器物,在器物之间用黄草纸相互隔开并挤严,以防止运输以及满窑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码放豇豆红的窑位要根据窑性、气温、天气等综合因素,由总负责把桩师,与第二把手驮坯师、第三把手架表师共同商量决定,一般码放在窑内左右两侧,这种方式称为“赌一边”。在把桩师决定位置后,由驮坯师发坯,搬运工传递给站在5米高的架表师傅码窑。
  满窑时,架表师将匣钵举过头顶,此时无法看到匣钵内的情况。码放时还要观察同一柱匣钵之间的宽窄,要做到上下匣钵外径对齐,或上匣钵略大于下匣钵,俗称为“过肩”;若没有达到过肩的状态,在高温烧造时便会倒塌,需要调整。最后要将最顶上的匣钵盖严,再压上砖头,一是防止落灰伤釉,二是防止火力将盖子吹动伤坯。在一切就绪后便可点火烧窑。
  豇豆红瓷器在康熙时期创烧,虽多是小件器物,但美不胜收,可以说是所有瓷器品种中最美、最典雅的。豇豆红瓷器除了操作难、烧成难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材料贵。其与釉里红品种用的红彩材料相同,而一个豇豆红器物所用的材料却可画几件釉里红器物。并且,釉里红烧制的过程相对稳定,即使烧制失败还可后期进行补救,而豇豆红一旦烧坏就只能成为废品。
  可以说,若没有雄厚财力支撑,是烧不起豇豆红瓷器的,因此豇豆红在康熙朝也仅是昙花一现,之后几朝都没有再次进行烧制,转而用其它瓷器品种进行替代。到了民国时期虽再次出现,但也多是仿制康熙时期。解放后有共和国官窑之称的建国瓷厂也烧制出了豇豆红瓷器,但数量非常少,目的只是在继承与恢复。
  豇豆红瓷器的鉴定
  清康熙时期烧制的豇豆红瓷器,流传于世的数量非常少且都是官窑制品,底部书字“大清康熙年制”6字楷书青花横款,青花色泽淡雅(图9)。这一时期的器物胎体薄,胎质洁白细腻,有明显的压手感;釉质细腻,薄而吸胎;圈足窄而矮,与整体比例略显不协调。水洗的圈足较为特殊,为台痕底;器物的里釉、底釉薄而白,人称“浆白釉”。
  因为康熙豇豆红釉瓷器是器型与红釉的完美结合,是明清瓷器中最美之器。到了清末民国时期才有了仿制品,这时期的仿品在器型上基本与康熙相同,但胎骨不如康熙时细腻且胎体变厚;白釉以及红釉都显得浮而不贴胎;釉面也较康熙时期粗糙;仿康熙款的字体与前朝不同;青花发深蓝色至正蓝色而不是康熙时期典型的翠蓝色;由于以上原因以及时代的不同,仿制康熙时期豇豆红瓷器在神韵上远不能达到当时效果(图10)。
  (责任编辑:尹翌)
其他文献
2017年新年伊始,由北京景星麟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大唐西市2016辞旧迎新艺术品拍卖会”于2017年1月8日在北京昆仑饭店圆满结束。本次拍卖会分为“徽章古籍杂项专场”、“清心铜炉佛像专场”、“静雅名家精品玉石专场”、“铜华铜镜拓片专场”、“精品瓷器专场”、“古董珍玩专场”六大专场,共950余件精美拍品,为广大藏友奉上一场丰富的饕餮盛宴。精美异常的拍品吸引了不少藏友和客户前来参与,现场气氛十
期刊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继西周青铜器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个高潮期,可分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2个阶段。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春秋晚期,青铜器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  春秋时期,王室、王臣的礼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
期刊
郑孝胥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性格复杂的风云人物之一,也是位传统艺术功底深厚的书法大家,当时书坛便有“北于(右任)南郑(孝胥)”之誉。而在当今艺术品市场上,郑孝胥的书法作品交易比较活跃,几乎成了海内外拍卖会上的常客,让不少投资典藏家所关注。  郑孝胥(1860-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宦之家。自幼从叔祖郑虞臣习《尔雅》,8岁随李兆珍学习经文。1882年中举后,取为
期刊
漫步在城市的街道,有一种风景叫做时尚。它多变的身影令人捉摸不定,时而停留在少女的衣衫上,时而漂浮于妇人的发髻间。从古至今,女性追逐时尚的脚步从未停歇,而那些追求时尚的女性,也成为画家笔下不朽的题材。时尚因它的变幻莫测而充满的魅力,而画中那些风情万种的女子,早已成为世间经典。  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一幅名为《仕女图》的十米长卷,就像是电影胶片一样,古代宫廷女子的时尚与生活,真实的呈现在画卷上。然而,就
期刊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田车既好,田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诗经·车攻》  这是《诗经》里关于车马出行田猎的一首诗歌。反映同一时期类似车马的诗篇还有很多,如《清人》、《驷》、《小戎》、《叔于田》、《车工》等。它们或反映男女爱情,或反映制作技术,或反映征战场面,内容十分广泛。也让我们在欣赏之余,不禁展开对那个时代场景的无限遐想,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对我国早期车马有初步的了解
期刊
释迦牟尼佛  黄铜 高43.5厘米  清 康熙年间(1662-1722年)  释迦牟尼佛长圆型脸,隆鼻阔目,神态寂静安祥,全跏趺式端坐于单层莲座上。左手施禅定印,右手作触地印,莲座下为须弥方座。佛着袒右袈裟,刻均匀的阴刻线表现衣纹,领口及袍边刻多层褶边,为清宫廷佛像常见作法。背光浇注成型铜板厚重,在精致的卷草纹衬托下,高浮雕摩尼宝、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四臂观音菩萨、力士。须弥座正中垂台帘,上刻精
期刊
送别是一种礼仪行为,在中国古代社会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一套规范,并逐渐演化为一系列复杂的礼仪活动。当送别这种行为以图像的方式载入画卷时,它就成为美术史家所关注的对象,由于这种图像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所以图像背后的寓意往往各异。由于画中的图像和题跋皆为赠画者对受画者倾诉的情感内容,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画作创作的历史背景。而弘仁的《晓江风便图》就是一幅寓有深意的“送别图”(图1)。 
期刊
瓷器的真伪鉴定一直是困扰文博界和收藏家的大问题。鉴定市场的主体是专家,专家的认知水平是所谓标准器认知量的多少,这些标准器一般是目前的馆藏品,目前形成的瓷器鉴定的定论或学说就是馆藏品这块基石。现在要问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代官窑瓷器生产了多少?有多少在现在的博物馆中?这是瓷器鉴定认识论中不能回避的问题馆藏品所占的如果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比重,一切结论岂不是管窥之见,对浩瀚的巨量的中国瓷器将是毁灭性的灾害!
期刊
中国刺绣工艺源远流长,顾绣源于明代中晚期,盛行于万历至崇祯年间,是惟一以家族冠名的民间刺绣艺术流派,据《顾绣考》载: “今天下称刺绣为顾绣者,以明代上海顾氏刺绣之名,震溢海内故也。上海顾氏以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顾名世而始著称。”顾绣因顾氏所居园林“露香园”,亦被称之为“露香园顾绣”。  顾氏女眷精于刺绣,其中顾名世长子之妾缪氏、孙媳韩希孟、曾孙女顾兰玉三位女红为顾绣的创始、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期刊
张大千和溥心畲是民国时期画坛惺惺相惜的两大才子,是近现代以来大众耳熟能详的著名画家,他们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张大千一生画风多变,开创了中国画泼墨泼彩的新画风。溥心畲集诗、书、画三绝于身。二人各领风骚数十年,在当时的画坛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南张北溥”。  张大千(1899 - 1983),本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号季爰,法号大千,别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