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本文拟就如何恰当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通过动静交替、张弛错落、疏密有间、强弱分明、起伏跌宕的变化设计,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合理,教与学融洽统一,教学相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 节奏 教学改革
  节奏是一个音乐术语,它与旋律一样,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数学课堂教学也应有节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大脑优势兴奋中心是随时间的变化进程呈曲折变化的,且这种兴奋中心不是长时间固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而是隨着外界因素而不断转移的。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节奏,做到有张有弛、有展有敛、动静交替,是很有必要的。
  一、有动有静,动静交替
  “动”与“静”是教学方式的外部表现。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激烈争辩等,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其大脑思维保持求知的高度兴奋状态。所谓“静”,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等,它是学生汲取知识、消化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教师应巧妙安排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引入新课,首先要有精到激越的导语,紧紧抓住学生,激发兴趣,打开思路,吸收学生主动参与、踊跃发言、热烈讨论、激烈争辩。接着,趁着学生方兴未艾的学习兴趣,授以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刺激,或讲或辩,或议或练,或演或做,使学生兴趣保持一定时间,将大部分任务完成于此。之后再继以舒缓,让学生静心地思考,认真演练,默默回顾全课,使之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全课应是“动”与“静”交替的有机结合。
  二、有张有弛,张弛错落
  “张”就是紧张、急促;“弛”就是轻松、舒缓。一堂课有时要像山间瀑布,飞流直下;有时要像村边溪水,涓涓而流。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综合智能活动取代单一、乏味的你说我听的“灌注”。如果数学课堂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紧张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数学课堂一味地驰,学生会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师在学生课堂教学中既要运用竞赛、抢答、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短促的语言、严肃的表情来营造紧张的课堂气氛,又要运用故事、游戏和幽默的语言、活泼的表情等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通过互相错落的张与驰,使课堂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具有韵味美。
  三、有疏有密,疏密有间
  “疏”就是指间隔大、频率小;“密”就是指间隔小、频率大。“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家调查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25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这为我们的教学过程划定了大致区域:课的起始阶段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或用三言两语导入新课,或开宗明义明确学习目标,或创设质疑条件,或让学生提出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激起矛盾,造成质疑、辨疑、解疑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等到学生注意力已集中、学习积极性调动之后,就进入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阶段,通常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因为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为积极。下课前几分钟,可安排一些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加深理解,在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有强有弱,强弱分明
  语文课堂教学上讲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如些,声调要高低起伏、有波有澜,既应有高亢激昂的鼓励,也要用轻声细语来诱导。如:对法则的推导、规律的揭示、结论的归纳等重点部分,可采用高亢激昂、洪亮清脆的声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难点知识时应和风细语,低语轻声,循循善诱,化难为易。这样通过语调的强弱变化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有起有伏,起伏跌宕
  “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最活跃、师生情感交流最通达的高潮状态;“伏”是指学生情绪相对平稳、兴奋稍微退落的状态。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样通过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伴随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让学生的眼、耳、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课堂教学节奏存在于课堂自始至终的变化中,体现出一种流动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恰当地掌握“节奏”组织教学,综合考虑,巧妙安排,让课堂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构成了数学课堂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
期刊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为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正确理解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而切实打好学生作文基础,对语文教学改革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应从何下手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呢?  一、进一步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
期刊
语文新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識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由此可见,口语表达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并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为学生进行流利的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工作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成因分析  首先,地
期刊
近些年来,在和教师们讨论自读课文教学时发现,自读课文的教学中经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流,不给必要的提示和指导,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另一种是与讲读课文等同起来,不分轻重缓急,削弱了自学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这两种倾向都会影响自读课文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提升自读课文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新课程远程培训和教师间的交流讨论,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与各位共
期刊
素质教育推行较长时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的落脚点仍然侧重于对教的研究,对学生如何去学则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更没有实质性的改进。那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呢?  一、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兴趣教学是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在有限的作文课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一、立足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广阔的田野无处不美,孩子们喜欢洒满童年欢乐的竹林,喜欢夏季游泳的池塘,还喜欢自家的菜园子、美丽的小院。在那里,没有任何浓妆艳抹,没有人为雕饰,全是实实在在的“朴”和“真”。如果我们当教师
期刊
摘 要:阅读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而作为小学生来说,从小喜欢阅读、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创设各种环境,形成合力,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环境 榜样 活动 时间 联动 习惯  崔峦老师在一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铿锵有力地说道:“要想大幅度地提高语文素养,非抓儿童阅读不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的启蒙教师,如何让我们的
期刊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意境,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自己去总结”。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就必然出现学生经常不用教师讲的或课本上现成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而且正确和错误都有可能出现。正确时,说明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错时,也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正说明学生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也说明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而很
期刊
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是一个新的任务,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每个孩子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不禁引发我的思考: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才能面向全体,激活每个学生的识字思维,引导每一个学生積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多年来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索中,我不断进行着一些尝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关于识字教学活动中自己取得的几点
期刊
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高效地利用四十五分钟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历史这门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头绪多,知识量大,记忆量大,考题与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紧密。而老师在历史的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事实上是在老师讲解下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智能没有得到开发,没有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