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莎士比亚悲剧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其笔下塑造了诸多的文学形象,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欧洲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一大悲剧。为分析莎士比亚悲剧偶然性中的必然性,本文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入手,通过对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与本剧的写作背景的分析,在看似偶然的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现并铺垫出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莎士比亚 悲剧 偶然性与必然性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主角间的感情发展和剧情变迁是莎士比亚作品的一个看点,莎士比亚在利用这些情节为观众展示一个活跃的文学形象时,也引起人们对于剧中背景的思考,反应出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在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故事中,往往都是在一些表面上看来碰巧和偶然的事件发生所产生的结果,但是抓住其悲剧的偶然性,揭示其中悲剧发生的必然性,正是莎士比亚想要向读者观众所表达的内涵。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简介
  1.故事内容简介。故事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意大利,在意大利的一座城市中有蒙太古和卡普雷特两大家族,两家族均为城中的贵族,并且在过去好几个世纪里均不和睦,互相视为仇敌。在一次卡普雷特家族举办的盛大化装舞会中,蒙太古家中的独生子罗密欧带着假面偷偷参加了这次舞会,在舞会中与卡普雷特家族的独生女朱丽叶相识并坠入爱河。两人互相爱慕,年轻冲动,向神父求助后,在其帮助下在教堂偷偷举办了婚礼。然而当天中午,罗密欧在街上遇到了朱丽叶的堂兄挑衅,罗的朋友为维护罗密欧,便和堂兄决斗,却被堂兄杀死。罗密欧大怒,为帮朋友报仇将堂兄杀死,于是罗密欧被驱逐出城。在罗密欧离开后,另一贵族便前来求婚,朱丽叶父亲非常满意,预备将朱丽叶下嫁。朱丽叶在知道父亲的打算后,不愿出嫁,依旧深深爱着罗密欧。在神父的帮助下,朱丽叶喝下神父给她的药,这种药服下去后人就会像死了一样,但四十二小时后就会苏醒过来,准备利用假死来与罗密欧私奔。然后罗密欧在神父的消息来到之前得到了错误的消息,他悲痛的赶到朱丽叶坟墓前并殉情。朱丽叶醒来发现身边已经是没有了呼吸的爱人,更是悲痛欲绝,同样为深爱的人殉情而亡。最终,两个年轻人之间深刻的爱情将两个家族所打动,两个家族约定不计前嫌,并在城中为罗密欧和朱丽叶各铸了一座金像。
  2.该剧的创作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与16世纪末期完成,是莎士比亚较为早期的创作作品。其由于自身的知名度,经常被误解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但《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莎士比亚第一部成熟的悲剧,在文学界内的地位举足轻重。莎士比亚在该剧中的各种描写都富含着年轻与活力,故本剧也被称为浪漫爱情悲剧。在16世纪末期的欧洲,文艺复兴活动正在萌芽阶段,英国的封建阶级统治制度正在一步步被瓦解,并且国内经济繁荣,人心统一,在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下处于飞速发展的形势。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作为一股新的力量融入社会之中,预示着英国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的改变,引发改革的热潮。资产阶级主义者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也融入到了社会中来,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以人问中心,反对封杀一切个人爱好和追求的行为,也反对教会主义和脱离生活实际的经济哲学。倡导以探求、认知为基础的理性认知。莎士比亚在该时期对于人文主义思想充满着信心,在其作品中,也蕴含着明朗轻快的色彩。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莎士比亚通过两个封建家族之间的矛盾来反映当时社会中两个流派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则正是实现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根源。人文主义思想倡导的爱情自由力量狠狠冲击了封建社会的高墙,然而正是由于这两位年轻人对于封建社会高墙的冲击,证明了爱情自身的不朽,莎翁使用两个年轻人的殉情来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在精神思想上的优胜之处。
  二、悲剧发生的偶然性
  悲剧发生的偶然性受剧中人物性格以及情节发展所带动。由于剧中人物帕里斯的介入,使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根深蒂固,又由于约翰在送信过程中耽误,导致了罗朱二人悲剧的发生。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在感情上对于对方的依赖性太过的性格缺陷也促进了悲剧的发展。其中,帕里斯的出现是悲剧加深的一个重要因素。帕里斯本身也是该次悲剧的受害者之一,他喜爱朱丽叶,并向朱丽叶家族求婚,朱丽叶无奈只能服下假死药,导致这一系列悲剧的发生;另外,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结婚太过冲动,也是由于冲动刺死了朱丽叶的堂兄,才被流放。在得知朱丽叶的死讯后,火速便感到墓地,也不多做调查,毫不犹豫地喝下了毒药,而殉情身亡;朱丽叶性格坚强独立,在目睹罗密欧的死亡后,也果断地将匕首插入自己的胸膛,进一步加深了悲剧,但也表现出了其自身的勇气,反映出了莎士比亚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强烈支持。
  三、《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形成的必然性
  1.故事背景对于悲剧的影响。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所过渡。封建社会的制度严格反对资本主义所倡导的自由发展,为此资本主义者开始了反封建的斗争。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两位年轻主人公作为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其中神父对于两者爱情的极力促成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一种反映,他们一起与剧中封建思想和传统的高墙做斗争。剧本中添加了大量饱满的人文主义反封建,反神学力量,尽管在与封建制度斗争的结果是一场悲剧,但是换来了人文主义主流思想的发扬,使读者在这一悲剧中,看到了人文主义精神胜利的曙光以及莎士比亚自身饱含的激情高昂的斗争和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支持。
  2.文中家族冲突对于悲剧的影响。两大家族间的巨大冲突和对立是这一悲剧发生的必然性根源。莎士比亚使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情和两大家族之间的冲突来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自由爱情观与封建社会之间尖锐的矛盾。在本剧故事背景中,两大家族世代积怨已久,互相仇视,然而两大家族年轻的一代竟然互相爱慕,深情不减。随着剧情的发展,罗密欧刺死朱丽叶堂兄,加深两大家族的矛盾,更是注定了罗与朱两人的爱情得不到自己家族背景的支持。剧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极力帮助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的神父,在神父的计划中,罗朱二人本可以借助毒药,在茫茫人海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却在计划实行的途中产生误会,导致罗朱悲剧的产生。通过两个年轻人的死亡,使得双方家族看到了自己因为家族仇怨所带来的惨痛代价,最后摒弃前嫌,重归于好。这两方家族势力的对峙,反映出了旧时封建思想的专制、武断以及不合理之处。
  四、结束语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文学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是爱情悲剧中的代表之作。这一作品让观众在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悲伤的同时,也认识到在当时人文主义思想与封建制度相对抗的种种艰难与困境。莎士比亚通过罗朱二人在故事的结尾双双殉情而死,两大家族却摒弃前嫌,相互往来,弘扬了人文主义思想深刻的影响性,表现出了旧时封建思想的专制、武断以及不合理之处。也正是由于人文主义思想这一冲击封建制度的洪流,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必然性。通过艺术的手法将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悲剧的必然通过一系列偶然剧情发展所传达出来,充分向观众表现出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爱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谭玉华.悲怆与伤怀——《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因素之比较[J].福建论坛,2013,15(7):133-136.
  [2]张兰.《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红楼梦》中的恋爱行为[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2(11):7-8.
  [3]洪忠煌.莎翁怎样点铁成金——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28(3):11-15,36.
  [4]胡文建.莎士比亚的文化选择——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婚姻说起[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23(4):61-64.
  [5]张明鹄.古典悲剧的审美意识——对《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4,18(6):45-46.
  作者简介:李光兰(1986—),女,汉族,河南信阳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Abstract】Middle Construction (MC)is a special language sentence structure.It exists in English,West Germanic languages and Indo European languages,etc.It has a unique form and meanings.In recent year
【摘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变化,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基础,以相融通的课程为载体。基于这一理念,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建立了“课岗证赛考”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其高技能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课岗证赛考”融通 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言  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两大显著特点,高
【摘要】文化身份的探寻、中美两种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一直是美国华裔文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伴随并推动了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赵健秀与汤婷婷之间的“赵汤论争”,从侧面反映出华裔在思索自我身份、寻求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美国主流文化与少数族裔文化间的碰撞、冲突和交流。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身份 反认同 否定认同  百年的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从被忽略到被关注,从被边缘化到逐渐汇入主流的曲折过程。对华
【摘要】边界和领土问题一直是各国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目前中国仍与相当多的国家地区在边界领土上存在争端,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相关矛盾。本文旨在译语话语权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他国与中国有争议领土英文地名翻译,并从译语话语权中译者主体性方向上透视命名现象背后表现出来的“话语霸权主义”。  【关键词】译语话语权 领土争端 译者主体性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国家领土是主权赖以体
【摘要】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紧迫与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现状,使得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体验教学理念,以《新编剑桥商务英语》教程为例,探讨了体验教学理念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体验学习 体验教学 商务英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化的加速,国际商务交往更加频繁,对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且通晓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然而以此
【摘要】文章以联合国纪念印度海啸10周年为文本,结合主位系统,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主位的身份和主位的构成两个不同角度考察主位结构。经研究发现,所选文本中出现的主位以非标记性的名词词组的主位居多,同时,采用了标记性的状语和句子作为主位。另外,也有标记性的谓化主位,强制型的存在主位和含有语篇主位的多重主位。  【关键词】主位 主位的身份 主位的构成 主位系统 语篇分析  【Abstr
摘 要:当今社会,是科技爆炸的社会,掌握最新的信息与技术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尤为重要的。而信息与技术的获得需要语言来充当媒介。因此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世界第一大交际语言——英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英语教师,不能只把目标放在学生眼前“学会”,而是要放眼学生将来的“会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重视观察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即予人以鱼,
一、引言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阶段阅读教学模式。读前活动是阅读的起点,其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后面活动的参与度。本文以外研版重庆市高中《英语》教师用书(必修1-5)中教学活动中的读前活动为例,归纳总结其特点,为今后阅读教学的读前活动设计奠定基础。  二、教学例析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的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成功的决
【摘要】英语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情,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中职生对英语有着惧怕和厌恶的心理。对于中职英语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如何改变学生对英语的这种消极态度,从而使他们重新认识英语。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与中学的应试教育所不同的、令学生眼前一亮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游戏案例论述游戏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游戏有效地运用到中职英语课堂中。  【关键词】中职
【摘要】本文分析了PEP小学英语新增start to read板块的阅读启蒙教学,从准确定位、教学核心词着手,以一节阅读启蒙教学课为例,从Pre-reading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While-reading如何引导学生看图说图,Post-reading——如何开展课外延伸等方面,对start to read板块教学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英语阅读启蒙教学。  【关键词】start to